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到一万年前后我成了神 » 27 能吃的草

27 能吃的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歼灭北方侵略者后,三个部落的行为模式变得谨慎起来,时刻防备着北方来敌。

    但是盐不能不吃,江部落在江边的肥沃土地也不能拱手让人。

    于是,在浅神与三个部落的酋长和智囊团的全体会议中,他们制定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由浅神和原部落共同设计改造他们原来的村落,恢复海盐的生产和对江部落领地的控制。

    仅保留原据点的部分功能,由原部落的人派年富力强的战士和年轻的女性去那两处地方,维持生产等活动。

    这里主要是杨浅溪的建议,他的想法是把沙部落原来的晒盐场地和江部落的村落变成他所在的城池的外地工厂和哨所,由中央派人直接管理。因为都是年轻人,精力充沛,到那里去又是专事晒盐或者守土,所以只要较少的人口,就能做到原来一个部落的效果。

    现在他们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做事情,而是一个关系比较好的,作为互相有商量的三个部落的集合体而存在。

    晒盐被沙部落完全把持,北方防御也完全掌握在江部落手里。现在在江和沙的带领下,他们觉得这是责任。时日一久,这份责任可能就会转化为利益,逐渐成为垄断,成为巨头,逐渐腐化。

    门阀就是这么形成的,杨浅溪心里想。

    沙部落只需要卖盐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只要有一部分人在海边晒盐就行了。不仅可以满足三个部落所有的需求,甚至还可以远销更内地的部落。

    而江部落却相当于要在北方原领地保持一支常备的巡逻部队,消耗上只出不进。

    现在他们还没意识到,都觉得自己部落是在顶着被北方人杀的风险做事,其他部落也都尽到了他们的责任,大家都高风亮节。

    江部落冒险预警,沙部落冒险晒盐,溯部落开放自己的城市。大家都吃了点亏,才能保证下次面对北方的袭击,不会那么凄惨。

    不过过段时间,江部落和沙部落之间的差距就会体现出来,也可能会成为问题的根源,成为城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有山头,而且各大山头之间还不平均。难搞哦。

    但是现在却并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事。总不能因为人家江部落和沙部落并入这座城中,就去强行把人家几百年的家业平分了吧,这也不公平。

    或许政权总是不完美的,总有各种各样的妥协。杨浅溪无奈地想道。

    三大部落经过了一个下午的讨论,终于喜气洋洋地达成了共识。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对外控制原来两部落领土的事情如上所述。而作为三个独立的部落,如何共同在这座城市里相处,也商讨出了结果:和杨浅溪预测的一模一样,三酋长平级,推浅神为共同领袖。整个一原始简陋的联邦体制。

    不过既然把沙部落原来的海边村庄变成了晒盐工厂,那么运输的问题也来了。五百多人吃的盐,还有捕获的海鲜,都要从海边运过来。

    于是,杨浅溪发明了路的极致青春版本。

    其实在这里这种平原树林地带,看不到明显的目标方位,很多时候会绕远路,甚至可能会找不到。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绕远路和确定方向上。于是,召唤几位经常去东边买盐打来回的兄弟,杨浅溪让他们带着草绳卷,找到最短最好走的路线,沿途的每隔二三十步就在一棵树上绑一截草绳,就这样绑了十多公里,一路绑到东边晒盐部落的村庄。

    若是人流量大而集中,其实不需要这样麻烦,会自然而然的踩出来一条路。但是若是不做标记,人人走的路线不一样,就根本不可能踩出路来。

    路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好走,一个是指明方向。这里全是平原,本来就很好走。所以即使只是实现了指明方向这一半的路的特征,也能勉勉强强算条路。

    现在有了路,这样就不用走冤枉路了。

    建好了去海边沙部落原址的路,顺便还把江部落的路也给建了。三角形的道路网直接一步到位。虽然简陋得有点不忍直视,但是至少有了。

    杨浅溪本来还想发明车的,但是却没有锯子,没法精细加工木料,只能暂时作罢。

    “石质的锯轮可以试试,青铜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不过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先做正事。”

    杨浅溪想着。

    现在的季节,正是湖边那些禾本目植物成熟的季节,再晚一点,可能就要等明年再能选种了。

    他们坐在昨天祭祀的地方开的会,地上血迹还在。三个部落五百多人,一大半人都在围观这次会议。他们坐得密密麻麻人山人海。

    杨浅溪甚至都有感觉自己是在古希腊参加公民大会。

    原始社会的朴素的民主开放,嗯,感觉不错。

    在这里人的单纯简单的心中,他们团结在一起,战胜了来自北方的强敌。而现在,三位带领他们取胜的大英雄,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浅神,一起决定,他们三个部落将永远地团结在一起。

    “这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想着,欢呼着,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无比光明的未来。

    他们是对的,他们没错。

    会议结束后,不同于其他人的开心激动,杨浅溪趁着太阳还没落山,可能还有一两小时时间,带着星和秋,夏他们几个孩子,去了湖边。他只叫了这几个,没想到走出来以后,发现后面跟了一大群。

    他们刚刚跟上来的时候似乎还有点怕,直到杨浅溪招呼他们一起围过来,他们才敢走近浅神的身边。

    杨浅溪对他目前的影响力的提升很是开心。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家长似乎把他当成带孩子的了,这些孩子明显就是被大人指示了以后才跟上来的。他不傻,这点还是能看出来的。

    不过我们一门心思研究种粮食的浅神并不多想,随手拔了一根狗尾巴草。然后示意孩子们围过来。

    他蹲下来,指着手里的狗尾巴草说:“你们过来看啊……围近点,前面的蹲下来……好,你们看啊,就和这种草差不多,我要那种一根茎的,上面是一粒一粒的,毛茸茸的草。”

    有的孩子听到这里已经跑出去了,准备开始动手了,杨浅溪急忙叫住。

    他又顺手拔了一根蟋蟀草,因为怕孩子们给他拔一堆狗尾巴回来,所以他又追加了叙述。

    “不单单是这种狗尾巴草,还有这种蟋蟀草,还有其他很多种草,都是一根茎,上面很多一粒一粒的籽,然后还有毛的。我都要,越多越好。”

    自己觉得讲地比较仔细了,才挥手叫他们“去吧”。

    看里面还有三四岁的那种小萝卜头,最后还是带了一句,“年纪小的跟紧年纪大的,别乱跑!年纪大的看一看,别让他们跑丢了!”

    这来了好几十个孩子啊,他感觉自己瞬间化身幼儿园老师,或者小学班主任,根本管不住,一个头两个大。

    好在不仅仅小孩来了,还有十几个来看热闹的大人,都是女人和老人。杨浅溪就让他们帮忙看一下这些孩子。要是出了意外,可能孩子的父母不会太多责怪他,但是他自己的良心绝对不好受。

    到了夕阳西下,杨浅溪好不容易才在湖边把每一个孩子都给捉回去。他们平时明明是一叫回家吃饭就跑的飞快的类型,今天一个个的,一听说给浅神帮忙,都干疯了。

    杨浅溪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也感受到了部落里这些村民的热情。

    一个孩子抱一大捆,几十个孩子就是几十大捆。再加上后来几个大人也搭了一把手,最后总共加起来快有几百斤草。

    他们都不分类的,各种草混在一起,里面还夹杂一些杂草。杨浅溪都要哭了。

    他本来准备把这些禾本目的植物,每种的籽弄个一小碗,然后煮了吃,尝一尝。结果这个样子,他可能对农业起步研究的研究时长有严重的计算错误。

    事实证明,杨浅溪加上星,两个人花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把这几百斤草给分门别类,掐头去尾。

    然后捶打脱粒。这里倒是没用多少时间。

    杨浅溪事先准备了十几个小陶罐,每个陶罐上面都画上是什么草,毕竟很多禾本目植物他是真的不认识,只知道这玩意长得和水稻小麦挺像。

    然后晒干。

    这里的工序可能是有问题的,但是杨浅溪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虽然他也不懂多少,但是这里他最懂,他想干,只能自己去试。

    这几天太阳都挺好,野草细细的籽一天就被晒干了。于是当天晚上,杨浅溪就把每个陶罐里的籽都取出来一点,在做了标签的小陶锅里煮粥。

    每种都煮了一锅。除了自己尝以外,还给三位酋长,星,和丹他们送了一点。

    怎么说呢。如果要以“好吃”来衡量,那这里就没一个好吃的,但是要是以“能吃”来衡量,十几种里也有八九个是能入口的。

    最后矮子里挑高子,风味还不错,杨浅溪觉得自己能接受天天吃的,不过三四种而已。

    当然酋长们和老人们觉得都挺好吃,杨浅溪不和这帮野蛮人一般见识。

    确定了这三四种,杨浅溪就要去做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