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不缺皇帝 » 5.你作何解释

5.你作何解释

    从歇店出来,陈玉镜学着其他在京郊的混世的人,找了个运河岸清静处,背靠树荫,嚼起了饼子。

    王牙保又跟他磨了一阵嘴皮子,把扇子总体价格提高到120两,就不再松口了,让他自己考虑。

    要说这一躺京都之行,刨除成本的话,净利润八十两,问题不大,但跟心理预期的落差又有点大。

    陈玉境得凑够二百两银子,才有资格拜入复社二张名下,有了这张入场券,后面才好跟浙江副提学攀交情,那又得使一笔银子。

    手头上,至少得有三百两银子,才好办事。

    所以,陈玉境委实不甘心,轻易地将利润让渡给了歇家,怎么办呢?

    怎么才能混进城去呢!

    读书人,往往都是聪明人,自视甚高,没挨过社会毒打,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

    从霍然跟他分别开始,陈玉境的处境,正慢慢恶化,好运气正在用光,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待宰肥羊。

    明清两代的京都治安,号称北地第二,无一个城市敢称第一。

    古代行商出门,皆作伴而行,到了地头,就应该投靠当地的会馆,

    有个帮衬,如陈玉境这样的余姚人,应该入城找绍兴会馆或浙江会馆住下来,通过会馆的力量卖扇。

    问题是,陈某人单身出门,不知死字怎么写,省了不该省的钱,为了省税钱,落了单,找了歇家,又犹豫不决。

    要么,全额缴税进城;要么把货甩给歇家,脱身,方是正理。

    码头区以储济仓为中心,又分布着不少中小型货栈及供力差吏员的号房,有需求就产生市场,所以周边酒肆茶棚小吃摊林立众多,供南来北往的客商休憩。

    人一多,治安随之变得复杂。

    大通桥北岸桥畔靠东,就设有一座治安公廨,名义上归大兴县管治,实际情形,大兴县的马步快根本不敢跑到码头区行使自己的权威,憋屈的要死。

    你特么地逗我,城里不归我管,城郊也我不归我管。

    码头区真不是一个小小县衙能管地,京都至通州的水通沿河各闸管辖权在工部,治权则在锦衣卫与东厂。

    明清两代的京县官员,估计是封建王朝中最憋屈的京官,只有无限的责任,没有任何权力。

    河畔水草茂密,一些闲汉在河畔的树荫底下嬉戏,从大呼小叫的声浪里,似乎正在组局斗促织,就是斗蟋蟀。

    这种赌博游戏,在大明朝宫廷中也非常流行,且一路几传了几百年。

    青天白日,在通都大邑的口岸边,一群闲人如此放浪形骸,这样真的好吗?

    码头区有一座土地庙,被充作了东厂公廨,廨边搭了个遮凉棚,两个绿衣官旗手里摇着大帽,悠闲地喝着茶,对此视而不见。

    其中那个年轻的锦衣卫旗校,背朝凉棚,自以为潇洒,一脚踩着条凳,肘部支在膝盖,单手托着个空茶碗,也不汲水,就是换着指头转碗玩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闲极无聊,只当自己是街头杂耍卖艺人。

    他向陈玉境的方向撩了两眼,继续优哉地转动起指尖的碗,眼里透着肉食动物盯上草食动物残毒神光。

    厂卫,多是些敲诈勒索的专家,里头没几个好人。

    一声粗暴的喝骂声,将陈玉境从思绪中打回了现实,他被两个皂衣尖帽的黑无肠给盯上了。

    “看什么看,滚远点,东厂办事,盘诘奸宄,闲杂人等通通滚蛋!”番子神气十足,一嗓子就驱走了附近树荫下的所有乘凉的人,那威风真有鬼神易辟之能。

    行人旅客一听是东厂番子,脚底生风,唯恐避之不及,能帮助这陈玉镜地,唯有同情的目光。

    陈玉境股下颤颤,堆着笑起身拱手,“二位官爷,在下是好人,是良民,在下马上就走。”

    “你说你是良民,你是好人,你就是呀,你以为你是谁?你额头上刻着好字不成。”

    “走,走哪里去?”两个番子一左一右,把陈玉境夹在中间,走不了。

    出门两个月的历练,胆量、见识还是有一点地,陈玉境压着心底的慌张,翻出荷包,摸出两粒碎银,试图借此脱身,但麻烦来了,是躲不过地。

    “混蛋,竟敢贿赂公差,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看你小子一脸奸相,獐头鼠目,一看就知不是个好东西,跟咱们走一躺吧。”

    两个东厂番子不讲武德,收下银子,眼皮子都不抬,不但没打算放过他,还反咬一口,断定陈玉境是匪类,执意传唤他到公廨问话。

    这时候,陈玉境情知不妙,悔之不及,可能是刚才孤身一人,操着外乡口音,东打听,西打探,在码头区游荡,被有心人给盯上了。

    民心似铁,官法如炉。

    要是被东厂番子带走了,进去了,还不是任凭拿捏的份,还能出来吗?

    霍兄,你在哪呀,速来救我呀!

    这时,想起了充作官员随从的千般好,该死的,为何想着省钱,为何没在张家湾领税单。

    该死的,刚才躲在歇店里多好,出来游荡作甚啊?

    天底下,最难买到的就是后悔药。

    不过,晚了。

    像个小媳妇一般,陈玉境亦步亦趋,乖乖地跟着两个番子,进了码头区的东厂驻码头公廨。

    公廨是座土坯房构成的小院,地面坑坑挖挖地,土墙上钉着一个个木制挂架,挂了不少册薄,不知作何用处。

    他被安排在就座于靠墙的条凳上,心稍安,那两个番子搜走他的路引,一个自称李姓总旗官接待了他。

    有注意观察的话,这位李姓总旗就是刚才百无聊赖,拿碗在凉棚耍杂的家伙。

    李总旗邈似和善地笑了笑,客气地给斟了茶。

    不过,那茶碗的碗沿口中黄油油地一片,茶水倒入碗里,水上飘起一层浮油。

    陈玉境瞅了两下,直倒胃口,越看越想吐,哪敢下嘴喝。

    他硬着头皮,向李总旗套起近乎,说:“在下绍兴府余姚县童生陈玉镜,还不知总爷怎么称呼。”

    套近乎并没成功,还碰了个软钉子,李总旗只是一脸漫不经心,食拇二指缝夹着陈玉境的路引反复瞧:“你一个余姚县学童生,不呆在县学好好读书,大夏天地,千里迢迢,跑京都来干什么?”

    “在下受朋友之邀,跟着朋友出来游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你撒谎。”

    “没有。”

    “你在撒谎。”

    “真没有。”

    “混帐。”李总旗一掌拍在桌案上,吓得陈玉境浑身一激灵,“你的路引问题很大,淮安府以后的关防,全部缺失?你作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