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北辰天狼 » 第八章 旧事(三)

第八章 旧事(三)

    夜已深了。

    伴着跳动的灯花,洛剑秋安安静静地坐在炕头上,听着穆青讲那些二十多年前的陈年旧事。

    在穆青的回忆里,当年萧大人出生入死十余次,才最终找到了一个完美的机会去刺杀如意宗宗主,还有那位想要在南方登基称帝,与中都隔江相抗的南安侯。

    这次刺杀的机会是什么呢?说来也可笑。

    由于叛军连连落败,南都与东都兵马分东西两个方向合围住了叛军掌控的十几个县。由于大雨,南方各县的夏粮都没来得及收,就烂在了地里,各地府库又早在春季就将前一年的秋税递交到了南都。由于冯大人固守南都,而各地府库存粮不多,四五个月下来,叛军的粮饷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连连落败,再加上粮饷不足,叛军虽然还不至于发生兵变,但是也已经有了不少骚动。毕竟那些农户出身的百姓,即使不懂得什么兵法政治,每天分到手的粮食越来越少这一点,他们还是能直接感受到的。

    为了重振军心,如意宗宗主与那位南安侯商量了一出戏。这场戏,就是再次表演一番“神灵现世”的戏码。

    既然要神灵现世,那十几县的叛军必然要有一些代表前来观礼,萧大人便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在自己随身的“亲卫”里掺杂十几名内卫府的高手,趁着大典之时诛杀匪首。

    这个计划不可谓不“刁钻”,祈福大典这种事,必然有大量百姓和兵丁要去围观,才能达到振奋军心的效果。但是,如果那位当初喊出“苍天不佑大楚”的如意宗宗主,在降神之时身死当场,那叛军必然军心大动,再有冯大人的兵马趁虚而入,在各地散布一些传言。这样一来,从内部瓦解叛军之后再一网打尽的代价,可比直接从正面消灭他们要小得多了。

    但是这个计划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祈福大典之上,如意宗和南安侯手下的高手必然会在会场附近严防死守,避免有人暗中行刺。而萧大人能够在亲卫里掺杂的内卫府精锐不过十几人,多了的话必然引起别人怀疑。这样一来,想要在众多高手的眼皮子底下杀了本身就武艺不俗的如意宗宗主,然后还能全身而退,几乎是痴人说梦。这十几人若是去了,几乎就是前去跟那些匪首们一命抵一命。

    经过暗中商议,最终,萧大人决定带十七名内卫府同僚前往江县,另有一人回报冯大人,届时带领一些精锐人手在暗中策应。而这十七人中有一人,几乎影响了萧大人的一生,这个人就是南衙兵马都督方大人之子,方擎。

    数天之后,祈福大典如期举行,叛军手下十三县的守城大将都派了亲信前来观礼。只有萧大人一人,因为与江县不过半日路程,所以亲自前来。

    大典开始之时,正是正午。几声锣响之后,萧大人便作为各地将领的代表,亲自上台,跪在宗主面前祈求降福。

    仪式之上,那几位做着皇帝梦的贼首当然不会信任萧肃这么一个刚刚加入叛军队伍没几天的人。之所以要给他单独祈福,只是要做个样子,暗地里这些人对萧大人明里暗里的提防可是不少。

    降福仪式之前,他的身上就被南安侯的亲信搜了个遍,任何锐器都不能携带,而后还要沐浴更衣,穿上降福用的特制衣服。这身衣服以萧肃看来,什么样子、好不好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衣服几乎就是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布料拼接而成的,不仅没有任何防护力,甚至连带张纸都没地方塞。

    但是,不幸中的万幸,萧大人家传武技之中有一种不需要兵刃的武技,便是之后传给穆青的那招神通指。

    萧大人跪在台上的时候,那十七名死士也没有闲着。他们和其他一起来的人一样,都被安置在各个营帐里休息,要等到大典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才会陆陆续续登台接受降福。

    萧大人一人身处险境,他们自然也要做一些事情吸引那些叛军的注意力。铜锣声音之后,趁着看守他们的士兵偷瞧台上的动静之时,这十七人便突然暴起,将其他萧大人带来的所谓“亲信”尽数杀死在了营帐之中。

    大典正在进行之中,那位如意宗宗主忽然听见营帐方向一阵骚乱,又低头看到萧大人眼神不对,登时便是一脚踢出,重伤了萧大人左肩。虽然被重伤,但是萧大人哪会放弃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诛杀敌酋,拼着半边身子重伤,他那招神通指一指直接点在了那如意宗宗主的心口。

    满场骚乱之中只听得“噗”的一声,众多叛军便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如意大王”背后飚出了一道鲜血,而那位南河县大将此时单手将那具还在不住喷血的尸体往怀里一夹,“咔嚓”一声便把这尸体的脖颈当场拧断。

    尸体落地,将原本用来降福的台子砸出了一声巨响,本就已经军心散乱的叛军一看到自己首领死在了降福台上,不少人直接愣在原地,不知该做些什么。

    有些人反应的快,将手中旗子、兵刃往地上一丢,直接便往城外逃去。有的人眼看首领已死,想到官军即将冲杀至此,自己的命都未必保得住,直接往地上一瘫,哭作了一团。

    不过,这些人都还不是萧大人眼前的威胁。或者说,就算他们此时真的忠心不二,想要杀了萧肃为如意大王报仇,萧大人断了一边肩膀也能提起刀把他们挨个杀了。

    真正威胁到萧大人生死的那些人,此时已经跃上了降福台,二十多人围了个圈,把萧大人圈在了正中。

    如意宗的高手们,此时还都在各县带着兵马守城,这二十多人自然不是如意宗的人,他们真正听命的主子,就是那位资助如意宗叛乱的南安侯。

    南安侯手下的这些人,要么是南方武林中的新晋翘楚,要么就是隐居多年的武林高手,其中有几人都是萧肃在内卫府中就听说过的高人。而他们这么多人要围杀萧肃,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忠诚,只是单纯的因为他们明白了事已至此,自己多半是保不住命了。那么,能杀一个知道他们底细的官府中人,就能把自己参与叛乱的事情瞒多一天,到时候若是带着南安侯出了南关投奔别国,也算是给自己找了一条生路。

    洛剑秋此时的心思已经全部集中到了萧大人过往的经历中去了,看穆青喝了口茶水,不禁问道:“那萧大人当时是怎么脱身的?”

    穆青笑了笑,神情颇有些无奈:“当时,冯大人派了差不多六十人伪装成普通百姓,潜入了江县。那二十多人一跳上台子,那些人就从各处杀出,与内卫府的十七人一同进攻那些武林高手。”

    “但是,这八十人与那些南安侯手下的高手,还有一些尚在抵抗的叛军拼死相搏,依然没能把南安侯捉住。那八十名死士,死了差不多四十余人,实在拼不下去了,就带着萧大人往城外逃。”

    “当时内卫府的十七人,算上萧大人一共十八人,死得只剩三人。为了保护他们,有二十名冯大人的手下自愿留下断后,但是后来那二十人尽数战死,叛军追上来之后,还把方大人的儿子也打成了重伤,断了他一臂。”

    “就这样,萧大人他们十几人逃了两天,几乎各个重伤,终于遇到了我父亲带队的亲卫营。那些个追兵看到亲卫营的旗号,几乎各个都跟发了狂一样死命拼杀,为了保护萧大人他们,我父亲抱住了追兵的首领,以一柄短刀将他和那人钉在了一起。”

    说到这,穆青沉默了一会儿,虽然他与自己的生身父亲从未谋面,但是在萧大人收养他的那些年里,这些昔日的故事也时常被提起。

    “我父亲战死之后,萧大人便将我和我娘一起带到了东都老家照顾。因为当年我娘在南都就感染风寒,身体极弱,在我一岁左右就病逝了。后来萧大人因为在京城看多了一些明争暗斗,担心将我也扯进那些斗争之中,便把我托付给了一个萧定大人的旧部,我那位养父也姓穆,所以后来我便顶了他的身份进了东都御林军。萧大人在内卫府统领的位置上稳住了之后,又把我调到了他身边。”

    听到这,洛剑秋忽然想起之前穆青提到过,这位萧大人正是因为谋反而死在了内卫府统领之位上,不禁对穆青有了些疑虑,问道:“那萧大人他,当年被以谋反罪名杀害……”

    “谋反?哼,那不过是当年的兵马都督方大人暗中陷害罢了。当年他儿子与萧大人一同前往南方,受了重伤,又断了一臂,过了三年就因为旧伤死了。他记恨萧大人,便买通了几名南衙的宦官,诬陷了萧大人。萧大人得知有人暗中陷害他之后,便将我派去江湖中做朝廷的暗线,私下里又把我在内卫府的档案销毁,我才得以苟且偷生。但是萧府上下,数百条人命,都因为那方大人的私欲而死。”

    “那萧大人当年,为何不反抗呢?萧大人身为内卫府统领,若是想与方大人抗衡,也不是不行吧?”洛剑秋挠了挠头问道。

    “萧大人他……说句冒犯他老人家的话,我都觉得他有些愚鲁。当年南方叛乱之后不久,由于天气严寒,先帝感染恶疾晏驾,太子继位不久,又因国事操劳而驾崩。不得已,现在这位圣上,也就是当年的二皇子继位。先后两位皇帝驾崩,本来时局因为南方叛乱而动荡不安,结果没过六年,西都大旱。”

    “萧大人当年被害之时曾经于刑台之上说过,江山好不容易稳固下来,他不愿因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导致天下大乱,累及百姓,故而甘愿蒙冤而死。可是,萧家自大楚建国以来,三百六十多年世代忠良,最后却落了个满门抄斩,连个后人都没留下。”

    听到萧大人最后蒙冤而死,洛剑秋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穆青讲到这里,提及自己生父养父,六尺多的汉子也不禁潸然泪下。一时间,整个狭小的房间里只有昏暗的灯火摇曳,似乎因先人们的境遇而悲叹,又似乎是在为后人们的漂泊而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