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的第二十八年,我失去了系统 » 第三章 系统消失的那一天(三)

第三章 系统消失的那一天(三)

    由于朱厚照的本身的特殊性,在继位皇帝之后,朱厚照对明朝的制度进行了更大的改革,其中比较特殊的,就是朱厚照以大幅度削弱太监势力作为代价,和文官集团们进行了一次交易,重新将明朝的武将体系培养了起来。

    如今,除了宫中的老人以外,理论上来说,大明朝已经彻底终结了太监制度,从正德七年开始(西历一五一二年),宫中便再也没有新的太监,只剩下正德七年前入宫的太监。

    同时,太监的权利被逐渐收回,并且很多关于朝政的事情被禁止干涉。例如朝会的时候,宣旨的时候,传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由宫中侍卫和禁军完成,很难出现太监。

    在宫中侍卫宣布朝会开始之后,文武官员们纷纷行礼,文官是拱手,武将是抱拳。明初是,跪拜一类的‘胡礼’被废除,只在重大仪式上才会行跪拜礼,而在朱厚照掌权之后,更是进一步限制了跪拜礼的使用,只在祭奠祖先时才允许跪拜礼,同时还废除了避讳等一系列决策。

    理论上,这都是朱厚照为了压制理学势力的努力,而本质上,这只是朱厚照在前世所养成的三观,并不喜欢他人向自己跪拜,也不喜欢这些东西而已。

    朝会如今被定位每月一,六,十一,十六,二十一及二十六日这六天召开,从早上六点开始,从进殿到结束,总计花费五个小时,中途及朝会之前官员们一般不会吃饭,而且等到朝会结束后吃午饭。

    这已经是朱厚照改革了朝会制度后,相当宽松的政策了,在朝会结束后,朱厚照还在宫中准备了专门的堂食,供一些官员在宫中就食,并和其他人谈论一些在朝会上没有说完的事情。

    在进殿之后,侍卫宣布早朝开始,但并没有马上进入正题,朱厚照会给官员们一段时间汇报官员们觉得有价值的信息,并让官员们自己相互交流。大约一个小时后,他才会介入朝会。

    今天也是一样。

    由于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进行过朝会了,很多官员只能在私底下互相拜见时交流消息,而这样的信息交流方式局限很大,并且不一定能够确保准确度,因此不少官员已经等待了很久朝会,准备在这一次面对面的机会里,把之前推挤的事情好好处理处理。

    文官们很快根据各自所属派系和部门的不同,分成了几个集团,而武将们则相对显得比较随意。一来是大多中高层武将都在地方上主持军务,朝堂上的武将只有几个大佬和少数中高层,二来则是因为,如今的军队体系在经过军改之后,本身就极大程度被朱厚照掌握着,朝廷上的事情,军队不需要那么关心,他们只需要听皇帝的就行了。

    朱厚照倒是听了一阵,目前已经没有系统的他,失去了最大的情报来源,而新的情报系统还没有组建起来的情况下,他必须抓住任何获得情报的机会。

    哪怕这些情报可能是假的。

    文官们吵得事情很多,有人说,两江一带这几年由于新型纺织机的崛起,对织物的要求急速提升,因此希望改稻为桑。有人则说倭寇袭掠琉球,琉球王求援,天朝是否应当出兵日本。

    除此之外,从军事到经济,从国内到国外,成堆成堆的事情被拿出来争吵。哪怕在以往,这些东西也是朱厚照不需要去过问的,他只需要做最终的决策就好。

    大概四五十分钟之后,争吵的声音逐渐停下,文官们将目光投向了稳坐龙椅之上的朱厚照。

    仍然是由杨廷和带头主动向朱厚照发问。

    杨廷和在朱厚照小时候担任过其老师,算是朱厚照在失去系统后,为数不多比较信赖的人之一。如今担任朱厚照重建的三省体系中,中书省的中书令。

    当然,如今的中书省已经不再具备自己的前辈们那样的权利,而沦为了一个彻底的执行部门,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和任命权,好听点叫中书省,说的难听点,就是朱厚照的执行工具。

    因此,杨廷和倒也是文官之间最适合和朱厚照沟通的人,以往的朝会之中,朱厚照和大部分文官之间,也是通过杨廷和充当桥梁的。

    看着杨廷和试图发问的样子,朱厚照挥了挥手,制止了对方。

    “我……朕已知诸位所言之事,来人,将新地图带入殿中。”

    闭关一个半月,天天回忆着前世的事情,差点快忘了这个世界的自称了。

    虽然司羿从来都不喜欢‘朕’这个称呼,但没办法,作为朱厚照,他平日里的言行已经足够让那些腐儒们愤怒不已,至少在这方面上,还是少整点事情比较好。

    地图自然是海棠叶计划所制定的地图,这东西司羿准备了很多,全部都是靠着系统给的地图临摹出来的,每年都要换一批,确保时效性,其精细程度和卫星地图差不多,反正绝对比这个时代的地图要好得多。

    只是,这张朱厚照特意制作的地图,里面的内容却着实有些超出文官武将们的想象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世界地图。

    他们曾经得到过朱厚照分发下去的地图,但那些地图基本上是包含东亚和部分南亚地区,并没有将欧洲,非洲和美洲概况进去。

    这还是绝大部分官员们第一次知道世界原来是如此辽阔。

    “陛下,这图中赤色部分是……”

    “天朝在之后的五十年里会扩张到的地方。”

    “那着蓝色部分是……”

    “天朝可能无法在五十年内扩张到,但必须保持对当地的影响力同时在更往后的时间里尽可能纳入统治之中的地区。”

    朱厚照耐心的解释到。

    他用词更贴近于白话,这是他比较舒适的说法,虽然在外人听起来比较怪异,不过嘛……这种事情,如果一介平民这样说话,只会被人认为是怪异之人,而一位统治了十三年,文治武功皆是顶尖的皇帝这样说话,那么就会变成潮流。

    在场的官员们似乎也早已经习惯了朱厚照的用词,没有过多指责,只是听着。

    “首先,赤红色标注的海棠叶地区,加上朝鲜和越南,是天朝必须彻底统治的本土,在未来五十年里,天朝必须在这些地方建立起完整的税收,行政,军事及教育机构,并建立行省制度。

    用深红色标注的缅甸,日本,吕宋及婆罗洲地区,天朝必须在这些地方建立起军事和行政机构,当地官员的任命需要经过天朝的认同,天朝有权利调动到底军队,当地一切文化及政治制度以天朝为准。马来亚地区比较特殊,天朝必须直接统治此地,而非藩国统治。

    蓝色标注的暹罗,澜沧,高棉,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区,必须确保地区国家成为天朝的朝贡国。”

    “陛下,这是否……”

    如果自己还有系统,并再统治这个国家五十年的话,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至少,不会想现在一样匆忙的做出如此激进的扩张计划吧。

    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系统所带来的,一旦失去了系统,自己就什么都无法确定了。

    所以才会制定出这样的计划。

    自己已经无法确保三百年后的未来的,但至少,等完成了海棠叶计划,就算明朝因此灭亡,中国也绝不会重蹈原来的原世界的命运。

    司羿说到:

    “我已经决定了,你们可以选择讨论如何执行,亦或者……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