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的第二十八年,我失去了系统 » 番外-盛世

番外-盛世

    杭州,大明纺织工业的中心,大明最繁华的州府之一,仅仅是城内人口就超过了八十万,纺织工人超过二十万,来自各个地方和国家的织物最终大半都会流入这里,并一件件纺织品,被售卖。

    在这座纺织工业中心的城市里,达官贵人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一件件华丽的衣裳,甚至一度引起了不少人的攀比,人们争奇斗艳,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衣裳更加华丽,甚至引起了不少老学究的抨击。老学究们这是世风低下的表现,他们认为,衣裳的华丽应该是隐于暗处的,而不应该是流于表面的。

    当然,这些,和纺织工人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杭州的纺织工人常常需要工作七到八个时辰,每日所获,却仅仅够他们买两斤米,是绝不够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度日的。

    纺织工人们织出的衣物足以供应整个江南包括南直隶,甚至小半个大明的,可他们自己却常常穿着破旧的衣裳,不肯业无法换下。

    随着纺织机的改良,童工和女工也开始被加入纺织工人的行列,可童工和女工的工薪只有成年男工的一半,更加无法满足他们饥肠辘辘的肚子。而女工们更是常常会被威胁,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沦为监工的玩物。

    杭州的老爷们越来越有钱,但杭州的百姓却乞求着活命。

    几年前,杭州曾经爆发过一次起义,一万四千多名纺织工人因为忍受不了漫长的工作时间和低廉的工资,决定驱逐监工,占领纺织厂。

    他们被杭州的官府定位了暴民,调来了卫所镇压,最终,在火铳和骑兵的进攻下,一万四千多名纺织工人死亡两千人,伤残者一千五百多,剩下的纺织工人被关入大牢或驱散。

    此后的几年,杭州陆陆续续又发生了好几次类似的事情,但一如既往的,除了留下纺织工人的尸体,什么都没有。

    更多的纺织工人仍然在苟延残喘。

    不论如何,杭州仍然繁华。

    文人才子们在钱塘江上坐船游玩,达官贵人穿着华丽的衣裳,就连青楼女子,也不得不赞叹一句当今盛世,连买好看的衣裳都方便了不少。

    然后穿着那些衣裳出门接客。

    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如此盛世,怎能不去赞叹。

    欢声笑语之中,状元郎喝下了杯中的美酒。

    痛苦哀嚎之中,纺织工咽下了口中的鲜血。

    砰!

    弹丸再一次冲向了纺织工们,随后,一排纺织工之中,又倒下了不少人。

    一些纺织工无法压抑内心的抗拒,在队伍的后方偷偷逃走了。

    他们最终大概会被游荡在周围的骑兵抓住,对于骑兵们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的‘战功’。

    而在队伍的前方,一轮射击结束之后,卫所兵们开始填装火铳。

    在此时,这些卫所兵倒是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他们训练有素,沉着冷静,即使面对着数千米‘暴徒’而己方只有不到五百人,却仍然不慌不忙的维持着阵线,让人不得不赞叹一句天下强军也莫过于此。

    而在他们的面前,纺织工的队伍之中传出了哀嚎。

    哀嚎阻挡不了卫所兵们捍卫大明威严的行动,他们在填装好火铳后开始齐步向前,约莫做了二十步后,第一排兵卒蹲下,和身后站立的兵卒一起将铳举起,对准了纺织工们。

    纺织工们用简陋的木板,箱子,床乃至门板堆积而成的‘城墙’根本挡不住卫所兵的进攻,在一炮轰开了这道简陋的防线后,卫所兵们开始英勇无畏的齐步向前。

    砰!

    又是一轮射击,弹丸穿透木板,不少纺织工倒下了,更多的纺织工开始不由自主的后退,但随即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

    他们的身后就是纺织厂,如果失去了纺织厂,他们最大的依仗就没有了。

    不少纺织工都经历过前些年的起义,他们清楚,那些官员商人们,在乎的只有工厂。没了他们这些人,大不了再招一批新的,大明有的是人。但没有了那些纺织机,损失可就大了。

    卫所敢拿大炮轰击他们,却绝不敢让纺织厂本身有任何损害。

    想到了这一点后,几名纺织工对视了一样,然后其中两名开始疯狂向后跑去,剩下几名则开始四处寻找其还能用的桐油。

    他们记得纺织厂内本来有一批桐油,是用来制造油墨和用于维护那几台新的机械纺织机的。

    老纺织工们并不打算在退缩了,他们已经退缩了七八年了,从正德早年开始,到如今,纺织工的待遇越来越差,农村的巨大改变使得大批的贫农破产,被逼无奈进了城市,这些贫农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导致那些商人们根本不在乎缺人的问题。

    不成功就成仁。

    这一次的行动,老纺织工们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参与的。

    他们已经快活不下去了,制造衣物的人自己穿不起衣服,建造房屋的人住在破落拥挤的小屋里,耕种田地的人却一个个破产被逼着走进工厂。

    猪肉和粮食的价格年年都在涨,纺织物的产量急速飞升,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在青楼里享受,而他们却拿着和十年前无异的钱,勉强的维持着自己和自己家人的生活。

    事情的起因是在两个月前,一位老纺织工死去了。

    那名老纺织工从正德四年就开始进工厂干活,干了九年,因为得了病被赶出了工厂。

    他不想浪费钱治病,于是委托了在纺织厂的同伴将他攒下来的钱给他的女儿,然后就死去了。

    同伴们食言了,因为他们后来才发现,那个人的女儿,早在一年前,为了缓解家里的贫穷就去了苏州的纺织厂,然后在监工胁迫下被侮辱,最终一时想不开自杀了。

    这家伙不知道,因为他不识字,监工找人替他女儿写信,伪造的很拙劣,但他也看不出来,只知道女儿把信寄回来了。

    一个人死去了,死之前他以为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文化水平不高的纺织工们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两个月后,他们集结了六千多名纺织工人,发起了一次起义,占领了某个纺织厂。

    终于有纺织工找到了桐油,他们将桐油浇在了一台台纺织机上,然后拿起了火把。

    不远处,卫所兵们正在靠近纺织厂,纺织工们的反抗被轻易化解,在面对这些手无寸铁的敌人时,卫所兵们爆发出了莫大的勇气,用刀剑和火铳将其杀死。

    片刻之后,卫所兵们走进了堆积着纺织机的仓库,随后,枪声响起,然后是先前还英勇无比的卫所兵慌乱的从仓库中逃出。

    次日,杭州城外,无数破产的农民堆积的地方,有人从轿子上下来,在几名护卫的保护下,对人们说着话。

    一名男人有些听不清,他回头让自己的妻女待在原地,然后靠近。

    “...走水......现募......五千名纺织工......”

    城内纺织厂招人了!

    男人惊喜的跑回妻女身旁,告诉了他们这个消息,然后赶去排队报名。

    一段时间后,男人拿着纺织厂给他提前结算的一笔钱,递给了妻子,嘱咐妻子先回老家买地,杭州城内物价太高,一家人住在城里太浪费了,他去纺织厂做几年工就回去。

    男人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妻女也为他和自己而高兴。

    半个月后的某个早上,司羿看着朝堂上的官员们,宣布了退朝。

    今日无事。

    他回到了中和殿,看着禁军给自己递交上来的,关于杭州纺织工事件的文档,揉了揉眉头。

    随即,他又给应天方面集结的新军发去了一条命令。

    加快征讨日本的进程,六月十五日之前,比起在日本取得实际控制地区,并建立新秩序。

    资本的失控和官员们的腐化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