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幸会,重生帝 » 第243章 垦荒团

第243章 垦荒团

    “算了,我们先说回正事。”靳睿岳转开话题,“既然是征北军辛苦寄来的,也不必隐匿它的存在,先转给朝廷大臣、熟知兵事的将军们参考,听听他们意见。”

    “陛下意思是?”玄英真人终于有些开窍了,她试探地问道。

    靳睿岳微微一笑,“如果依朕的意思,可以发明旨给天下英杰,坙江大桥已落成,欢迎他们组团去江北垦荒,朝廷愿意资助他们干粮路费,人数嘛,多多益善。”

    朝廷大佬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竟把天子如同玩笑一般的口谕文饰一番后,写成诏书,准备明发天下八十三州国、两千余郡县、三万余座大中型城市。被靳睿岳阻拦了下来。他得寸进尺地要求文告必要写得通俗易懂,力求如他这般“不识文墨”的人,听人转述后也能理解。

    “陛下是认真的?”来汇报政务的右丞相比左相大人态度板正多了,他仿佛没听见天子的自黑,只对他下达的命令表示出疑惑。

    “那些愿以劳力谋生的城市贫民、失去田地很快要卖身的破产农民、有可能脱离贱籍的大批奴隶,他们才是朕欲招揽对象,不写得粗俗些,怎么能让他们了解朝廷政令?”

    左丞相俯首称是,“万千小民深受陛下福祉,必铭感不忘、为陛下效死。”

    靳睿岳嘴角微翘,“这等言不由衷的话就不必说了。朕知道你们心里认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是士人才有的觉悟,小民终日蝇营狗苟,又能知道什么大义?”他声音平和地说道,“但是朕情愿提‘垦荒’,也不愿提‘大复仇’,因为复仇要带来牺牲,垦荒能带来实在的利益。”

    就像许多亲近人说的,他们这位天子无论目光、胆识、气度都是“明君”之相,更兼聪慧过人,如今两平逆案,新朝气象一新,任谁也不敢小觑如今尚未成童的帝王。

    他立时起身拜道:“臣愚钝,请陛下赐下。”

    “公与右相同为百官之首,辅佐治国,助理万相,应当比朕居深宫更知道民生。如今京畿正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朕听说有一些大户直接采用工坊出产的机器翻地、播种,效率奇高,而且省下了大量人力,朕还听说这种自耕机、播种机并非现在才面世,东南沿海州郡早在几年前就推广了,甚至还有了自动收割庄稼的机器。”

    法术发展必然会辐射到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关系到全国人民饭碗问题的传统人力密集型农业。他之前还奇怪怎么没有这方面发明,看来不是没有,只是之前术士地位不明,故这些明显有法术痕迹的“奇异”发明不敢折腾到京城附近,如今大家冲着有大利可图,都放开手脚了。

    “回陛下,臣亦有听闻。”左相恭谨答道,“原本农忙时雇工数百上千的大户,如今雇佣人数不过数十上百,也有地方初靖、京畿可雇佣丁壮不足的缘故在……”

    “就算如此,朕既下令允许奴婢赎身,今后也会盯住这一块,以抑民间蓄奴风气。奴工不可为,尝到机器耕种好处的大地主,日后还会不顾麻烦不计成本地雇佣民工?”

    “这个……”随便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丞相只是不欲向皇帝揭露太多社会黑暗面,毕竟现在是和谐的新朝,但是陛下自己揭开这层虚伪的面纱。

    “底层百姓损失生计,只是其一。大户运用机器替代劳力耕种,降低生产成本,其土地出产获利必然甚于别人,从而引发效仿风潮,用不起机器的小户、自耕农其生产成本被推高,种地变得无利可图甚至蚀本,蚀本几年就要破产,这行将成为社会现象的小农破产就是其二。”

    “但这,与其要怪罪‘机器吃人’,不如说在我们大衍‘人地矛盾’已经如是尖锐,百年承平,人丁兴旺,但土地只有那么多,还有势家大族不断兼并扩张自家宅田,名曰为子孙计。我们太平怎么来的,无法阻止土地集中,就消灭那些要吃饭的嘴。朕观本朝历史,百多年来,光各地作乱谋反就有百三十余起,说是治世又岂不是乱世?如朕这番,内战杀了几百万人,减了这么多丁口,人地矛盾自然又可以缓和十几二十年……”

    话说到这里,丞相不得不避席,脱冠谢罪,“此皆因臣等无佐政之才,方令陛下忧患若此。臣当退避以让贤,请陛下治臣渎职之罪!”

    “公等何罪之有?要谢罪也该朕这个天子向万民表示,不过这样就没完没了,爱卿还是请来说话吧。”靳睿岳手拢在袖子里,老神在在地说道,“这里没有史官在,不过我们君臣闲话罢了。”

    连内侍都不在,只得丞相自己整冠戴上。殿内只有陛下、他以及闭目入静的国师大人三人在,皇帝面色如常,左相明智略过对他之前失仪的讨论。

    再次说回正题。

    “朕想要爱卿回去,同臣僚商讨一下,如何令我衍国跳出这一治一乱、乱而复治的怪圈。朕觉得,如果不想将来杀死更多的人,就从眼前这件事做起吧。”

    “陛下的意思是……?”丞相有些明悟。

    “让代国军队护卫自愿参加垦荒团的民众北上吧。朕愿切切实实地令普通百姓得到些好处,也不想藉着‘大复仇’、‘复土兴国’的口号召来一群世族门阀的打手,名曰为国立功。”

    天子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届时朕何以酬谢他们?朕也看过世家谱系的,如今的世家着姓,在一千多年前都能找着源头,名号前常常冠有某州某郡某某氏,旧郡或者一郡之地都是他们家的,恢复祖地,也要恢复到他们祖宗以前荣光吗?没得这么多扯皮。”

    左相已经明悟自己何以站在殿内单独奏对:他出身于小地主。身后没有家族势力,虽然有自身努力在内,但更多靠了先帝青眼,几番擢拔才有如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