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幸会,重生帝 » 第244章 垦荒团2

第244章 垦荒团2

    为着国家长治久安,确实有必要,至少在世家阻力最小的新复国土上实施有利于小民、保养民力的政策,以抑制如今愈演愈烈的“兼并”之风。但是在“北伐”胜利大光环下,谁会如此清晰冷静地看出国家潜在危机?似乎衍国疆域扩大数倍、国势雄冠大陆后,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丞相深深伏拜,道,“陛下高瞻远瞩,愿加大惠于天下,臣实不及也。”

    “恭维就不必了。朕年幼,见识浅薄,还要诸公匡正扶持。”

    靳睿岳依然语气温和,如话家常,“朕听说,国朝初年定的鼓励开荒政策如今还在各地实施,但实际上除了边境远郡,各州郡哪里还有生荒,纵有熟荒也是大户人家施展手段,先令熟地抛荒,再巧立名目,纳到自己籍册内……虽是善政却变了味道,趁这机会换到坙北实施,与民更始吧。”

    连抛荒的话都说出来了,哪里还是独坐深宫的皇帝?一必是天子敏而好问,二来不知多少人甘愿当了天子耳目,为他举纲持领。

    “臣——谨奉诏!”

    朝堂讨论过后,加盖御玺的文告遍传天下。

    不料竟应者云集。

    那些高门大户还在观望朝廷进一步明确旨意,而不是如今这般粗鄙如招呼穷汉的市井露布。

    但那些穷困潦倒的底层百姓、刚从皇帝那“借”了几令钱给自家赎身的新藉民,以及因战争水患失去家园的原宥、相藩地流民,那些从皇帝手里领到足额军饷犒赏、刚刚解甲归田的原瀛兵无不欢呼雀跃,一打听到消息就要动身去官府报道,等着坐官府车船上京,性急的自己就上路了。

    尤其是原瀛兵,已经相信了皇帝的信用,返乡后只嫌军功不够大,有机会再奋斗一次多好啊!

    这样想着的原瀛兵,至少十有四五,再加上各地来人,拖家带口,呼朋引伴,以致道路阻塞。

    因为出壁州往江北大桥的穿山大道还在紧张修筑中,官府不得不指导这人数众多的首批“垦荒团”转道代国,由代国水师派船护送他们。

    江北已有“民间义士”清理出了一条航道,引水师大船安稳进入一简易港口码头驻泊——代国船只已往返了数趟,把自己先遣军都运送过来了,可以确认水路安全。不过眼下这批上万名束着皮甲、抄着家伙的原瀛州兵现“垦荒团”气势十足地上岸后,这战要怎么打就带点疑问——后面还有几十万武装团员要过来,种田的武夫比打战的还多,但愿胡虏有那里的野兔多。

    “你们教众没有在江北设据点吗?”靳睿岳问圣女。

    玄英是来报告宥、相两地护国教开展恤孤念寡工作时与官府产生了冲突,寻求天子支持。

    闻言,她摇摇头,“回禀陛下,敝教也曾去过江北访查,那里胡膻遍地,已经没有活着的中原遗民。”所以被放弃了。

    “如今有大批衍国子民前往垦殖,落地生根以后想来江北就繁荣起来,你们不预做准备?”

    “臣是心宗弟子……”她顿一下,向陛下解释道,“心宗不出世,只护持天命,修行在己,文宗弟子才需要体验世情,度人养德,先入世后出世,使功法臻于圆满。至于剑宗,”她见陛下有些兴趣,正注意地听着,多说了句,“追求天人合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以心剑证大道。”

    “原来如此。”护国教这些教众追求的是长生飞升,而他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能干活的人。

    天子没有继续探究,只道,“那便麻烦真人回去转告文宗的人。术士联盟此前派人传讯,想在江北重新勘察水文地形,和官府合作治理两河,朕看在他们拳拳利国爱民之心份上,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一枝独放不是春,朕希望贵教也能派人过去,代行教化百姓之责。”

    “陛下意思是,不怪罪我们了?”此前官府就指责她们越厨代庖、拐带妇女。

    没想到陛下是站在她们这边。

    “朕以为官府力量尚未能抵达处,由护国教救助百姓是没问题的,总不能眼看着他们去死。”

    靳睿岳肯定了她们有功无过,并在那地方报上来的护国教罪状之“致使妇女不着家、抛头露面,有辱斯文”的奏疏上批复:斯文是什么,能当饭否?

    ——幸好底下人没有傻子,回答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能够爬到朝堂观政之位的官僚队伍,就绝了不会观言察色识变从宜的楞头青出没。

    之前靳睿岳已经与朝臣发生类似的观念冲突。

    他回宫后,着内府把广阔皇宫的一部分、西北宫苑隔开,单独围起来,做为学徒的教学场所和实训基地。除了十一名亲授学徒,其他在内府各工坊崭露头角的法术人才也一并收进来,以便进一步培养。

    由内府出人出钱在自家地盘的改造,他本来觉得没什么。好吧,天家无小事。如果朝臣要以未经堪舆大兴土木、影响了国朝风水为由责难,他就准备让“国师”吉祥物出马——

    (猫:“喵?”)

    没想到他们百般抗议的理由是:学员有男有女,过从甚密,恐玷污宫掖负辱后宫令名。

    只差指着天子鼻子说他招人秽乱内宫了。

    而很多时候看起来态度温和、大度有礼的天子却罕见地固执,坚持要改宫苑为学苑。

    “卿家里的妻女,想来从不见外人,不出家门,不参与亲朋聚合,一生如豢养之笼鸟,嫁人也是遮蔽着她们识感,从一笼子小心地腾挪到另一个笼子?”

    天子虽然面色平静,言辞却甚是罕见的刻薄,可谓无礼。

    被招来奏答的左丞相心里苦笑,拱手施礼,“臣家本是小门小户,没那么多规矩……”

    当然现在也不算是。

    “臣听闻,某些世家大户确实会精养女儿,教她们贞静守节、谦逊敬夫之类妇礼,以免将来适人后招了夫恶不容他门,令宗族蒙羞,也是作父母的为子女长远虑。”

    他斟酌再三,才小心翼翼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