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魏麟 » 第三章:要做,就要做到最高!

第三章:要做,就要做到最高!

    军议草草结束,剩下的便是由朱儁部署消灭兖、豫之地的黄巾残部,以及与荆州刺史徐璆、南阳太守秦颉合围宛城黄巾的方略了。

    不过这已不是曹操所关心的了。

    皇甫嵩留下了曹操,交代去冀州的事情:“孟德,老夫给你补满两千人的编制,明日护送老夫出发,去吧。”

    “诺。”

    曹操回营路上一直在感叹卢植的遭遇,“卢公战功赫赫,却抵不过一个小黄门的几句谗言,这大汉真的还有救吗?”嗤笑一声,发现这不是现在的自己能够影响的,便不再多想,狠狠抽了绝影几鞭,直往本部归去。

    到了大帐,曹操将军议上的事与夏侯惇、曹信说了,二人也是感叹不已,三人相顾无言,在心中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悲哀。

    曹操拍了拍手道:“且不去想这些,皇甫中郎将为我部补满了编制,元让你去交接下。明日我等便要护卫中郎将去往冀州,情况紧急,我与文瑾率五百人先行,元让率余部押送军资随后。”

    “诺!”夏侯惇与曹信齐声领命。

    到了夜间,诸事皆毕,曹操与两个兄弟在帐中用饭,军中禁酒,倒也寡淡得很。二人见曹操端着饭碗,也不进食,眼中无神,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也不多言,静静地等着。

    良久,曹操幽幽的开口:“这大汉,还有救吗?”他在洛阳也不是没见过阉宦乱政,但如今黄巾之乱声势如此浩大,卢子干连战连胜,围困贼首,眼见胜利在望,朝廷却将他收监,仅因为一个小黄门索贿不成的谗言,这样的朝廷,曹操真的看不到一点希望。

    夏侯惇有些吃惊,看了一眼帐外无人,放下筷子安慰道:“孟德何出此言,如今我等攻破了颍川黄巾,各地捷报频频,只待随皇甫中郎将剿灭冀州贼军主力,这天下自然会回归太平。”

    曹操听了沉默不语,这不是他要的答案。

    曹信沉吟了一会儿,手指敲桌子,缓缓开口道:“今上本欲扶持宦党以对抗士人,然过犹不及,宦党之权已到了遮天的地步。愈是如此,士族之反抗便会更激烈。然天下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朝堂的争斗上,却看不见各州郡官吏腐败、施政无能、民生凋敝。”缓了口气,注意到曹操的目光看了过来,接着说道:“三公九卿尸餐素位,州郡之吏官逼民反,如此之世道,已不是一句道德败坏能解释的了。昔日孔夫子失意于诸侯,难道是孔子的德行不够吗?”

    “此时也!秦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这是对整个天下的重铸。秦承受了因此带来的反伤,却终使天下逐渐不再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之分,终归大汉。”

    “今之大汉,黄巾之乱,正是契机……”曹信语速越发的快,也越发的激动。

    “好了!”曹操打断了曹信的话。他知道曹信言下之意:他是借秦灭六国之典故暗喻如今的天下庙堂、地方已经彻底腐烂,已不是能靠某一个人或者党派挽救的,更不是能凭借道德改造的。只有破而后立,而此次黄巾之乱,正是破的契机、立的开始。

    但这话越听越危险,再说下去,那就是反贼了。曹操制止了曹信继续说下去,却没有呵斥,因为他在心底里也有些认同。

    三十岁的曹操忧国忧民之心远胜于那些处庙堂之高的人,但他只是个小小的骑都尉,没有相应的权力、地位,忧国忧民,也只能是忧国忧民而已。

    “我曹操岂是空谈之人!我需要更多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才能改变这世道!征西将军算什么,要做,就要做到最高!”曹操终于从迷惘中走出,不再只是空有报国情怀,想着马踏祁连、封狼居胥,以征西将军、曹侯为目标的年轻将领,而逐步迈向胸怀天下,欲以权臣之道改变天下的枭雄之路。

    此时的曹操并不完全认同曹信要彻底推到重来的想法。汉已享国祚近四百年,在此之前,能够推翻一个王朝的,无论是商汤讨夏、还是武王伐纣、亦或汉灭暴秦,都是前朝无道,使得各地的诸侯、贵族群起而攻之。如今的大汉废州牧置刺史,刺史秩六百石,不必经过三公直接罢免所部郡县官吏,但却没有军政大权;单独的一郡或几郡之地又难以成气候;而将军也不常置,平时只有领兵之权,却不能调动,故而很难出现天下群讨之的局面。

    黄巾之乱是平民暴动,声势浩大,但没有经过军事、政治方面教育的底层起义,很难匹敌掌握高阶知识和大部分资源的朝廷,注定会失败。说白了,真正的有效力量掌握在上层手中。

    曹操还是想以绝对的权力去改变朝野现状,影响世道人心,继而安定天下。这近似于霸道的方式,便是权臣之道,但远比霸道高明得多。

    想到这里,曹操彻底振作起来,向两个弟弟吐露了心迹,夏侯惇素来是曹操坚定地支持者,而曹信也意识到目前朝廷的状况还只是暗潮汹涌,黄巾之乱只是显露出来的一个症结。况且他认为若是等曹操真的走到那一步,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演变成自己说的景象。权力会吞噬人心,这是亘古不变的,谁能做到大公无私,所谓至人并不存在。

    曹操与曹信的分歧在于是拆掉上层建筑重新修理还是连地皮也彻底铲掉重建。不过在曹信看来,大汉这栋危楼,终究是要崩塌的。

    也不急于争辩什么,这种事情始终是水到渠成,故曹信也与夏侯惇一起站起来,郑重地拱手一拜:“愿随兄长,再造太平!”

    曹操离席托起两个兄弟,三人相视大笑。(这一拜……BGM乱入)

    随后的气氛便轻松了许多,三人开始插科打诨。

    例如:“大兄,那卞家娘子芳龄几何,模样俊俏吗?”这是夏侯惇开始作死。

    曹操扭头对曹信怒目而视,曹信浑然不惧,挺直了腰板,正襟危坐:“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此语出自汉初辞赋家枚乘的《上书谏吴王》,曹信用典来怼曹操,曹操自知理亏,又怕这小子去丁氏那里告密,气的狠狠扒了两口饭,又噎的直翻白眼。

    曹信自幼在曹操家中长大,丁氏也素来宠爱这个小叔子,曹信也十分敬重丁氏,亦嫂亦母。曹信小时候每次看见曹操跟袁绍等一帮狐朋狗友出去鬼混,就去跟丁氏打小报告,弄得曹操很是头疼。

    后来曹信成人后,受丁氏所托,盯得更紧了。曹操苦于自家弟弟的死心眼儿,无可奈何向袁家兄弟诉苦之际,袁术嘿嘿一笑:“孟德,你带他一起去不就得了。”于是,曹操从此又过上了花天酒地、无法无天的生活,而且每次都多了个人与袁绍他们勾肩搭背、喝酒划拳。

    三人聊到亥时,也不归帐,便在曹操帐内休息了,帐外只听见三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