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魏麟 » 第五章:何为名将?

第五章:何为名将?

    话说张梁领军全速往曲阳支援而去,一路倒也遇到不少从广宗撤退的小股官军残部,张梁按下了部将想要动手的冲动,传令不管这些残部,全速前进,只留下部分人马随后警戒。“哼,想拖住我军速度,没门!”张梁晃动着大脑袋。

    以黄巾军的训练程度和脚力,日行约五十多里,急行军六日后,正到大沙河南。张梁望着眼前的大河,水流湍急,不可强行泅水。

    刚扭头准备吩咐搭桥,却看见身后的黄巾士卒皆面露疲色。

    “哎……”张梁叹了口气,莫说士卒,连日急行军,他也有些疲惫。但心中更忧虑二哥张宝,便吩咐下去:抢修浮桥,渡过大沙河后,全军再修整两个时辰。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浮桥逐渐搭了起来,张梁和大部人马趁着这个时间休息了一下。躺在树荫下,正午的太阳晒得人昏昏欲睡,斑驳的树叶间,阳光刺的睁不开眼。

    张梁正悠悠地打瞌睡之际,突然听到冲天的喊杀声,惊的张梁一个激灵,几乎跳了起来。

    “人公将军,有埋伏!官军从东南西三侧杀了过来,我军被包围了!看阵势有五六万人。”

    “他妈的”,张梁瞬间困意全无,哪里还不明白中计了,什么“曲阳被围,几被攻破”,都是官军的奸计,都是为了引诱自己出城,远离广宗大军。又趁自己搭浮桥的时间,从两侧合围,把自己包了饺子。

    背后是大沙河,浮桥尚未搭好,三面都有敌军,张梁当机立断,抽出佩剑:“全军向东突击,绕过大沙河,往曲阳突围!”

    “诺!”

    黄巾军急行军六日,人困马乏,又休息了一个时辰,正是手脚皆软的时候,能临时结阵、挥动武器已然不错了。而官军早有谋划,士气饱满,以逸待劳,彼此似乎已分高下。

    “我韩信……(误),我张梁,今日背水一战!”

    然而张梁终究不是韩信,黄巾军比起当年兵仙手下的精兵强将,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官军密密麻麻,从三面围攻上来,黄巾军阵势不齐,指挥混乱,士兵手忙脚乱,各自为战。

    曹操部负责分割黄巾阵势,从西侧杀出,而黄巾军想绕过大沙河,组织了最精锐的部队向东突围,留在西侧殿后的部队战力较弱,但人数众多,能为主力拖延时间。

    曹操率领两千铁骑一路冲阵,明显感觉到与在颍川遇到的波才部黄巾不一样:每个士兵眼中都显露出一股狂热,即使阵势混乱,指挥无力,战斗力也未必有多高,但都状若疯狂,视死如归。

    曹信横扫一枪拍开围上来的三名黄巾,望了一眼面前密密麻麻的人群,跟不远处的曹操喊道:“大兄,这些黄巾心存死志,如此下去不是办法。”

    曹操也是感受到了这群黄巾的韧性,“文瑾、元让,不要与敌纠缠,从南边冲出去。”

    远处的皇甫嵩见曹操部向南移动,心下疑惑,正欲派人询问,曹信就受曹操之命前来:“禀中郎将,贼军被我军重重包围,主力向东突围,而殿后的黄巾贼见突围无望,便心存死志,如困兽之斗。曹都尉以为不如在西侧放开一条生路,转而全力阻击向东突围的黄巾主力。如此殿后的黄巾见逃生有望,战意便会大跌,只顾奔逃。我军亦可全力以赴,将黄巾主力留在南岸。”

    “嗯…”皇甫嵩轻抚长髯,略作思考,“所言有理,不过不着急,文瑾且到老夫身边来,护卫左右。”

    曹信心中疑惑:战场之上,机不可失,黄巾主力已在向东移动,西侧官军被这群狂热的黄巾死士拖住。曹操之计不失为妙策,皇甫嵩采纳了却并不着急,还将自己留了下来。带着疑惑走到皇甫嵩身后,但下一刻听到皇甫嵩的命令,曹信就明白了其中奥妙。

    “传令,西侧军不惜一切,急攻一刻时间(约十五分钟),随后在西边放开口子,全力向东围堵黄巾主力。”说完,皇甫嵩扭头问身后众人:“诸将可明白老夫之意?”

    曹信闻言,心中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拱手道:“大人之意:置敌于死地而后生之。曹刿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矣。”

    皇甫嵩抚掌笑道:“文瑾知我。士气之论,妙哉。”

    曹操的计谋大方向没有错,但还不够细致,殿后的黄巾军已存死志,贸然放开口子只会适得其反,被黄巾反咬一口。但人的毅力始终是有限的,长时间身处死地作战的人看不到希望,心里便会产生恐惧,哪怕只有一丝,也会无限放大,最终崩溃。皇甫嵩等的就是黄巾军崩溃的那一刻,显然,现在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再好的计谋和战术也无处发挥,甚至会适得其反。这便是皇甫嵩这位名将对战场局面解读、对时机把控的老辣之处,令曹信回味无穷。

    “文瑾啊”,正在曹信沉思之际,便听到皇甫嵩叫他,“为将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称猛将;然运筹帷幄、刚柔并济,方是名将,你可明白。”

    如果说在颍川帐内的试探还只是考校,那此刻皇甫嵩刻意留下曹信,并说出这番话可就明明白白的是指点了。这道理谁都明白,但在千军万马之中由皇甫嵩这样的名将说出来,却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皇甫嵩刚才的一番布置正是运筹帷幄、刚柔并济的名将手笔。

    曹信发自内心的感谢皇甫嵩,拱手一礼。皇甫嵩从始至终并未回头,但却如长了心眼一般,微微一笑。

    果然,约莫一刻钟后,殿后的黄巾韧性消磨殆尽,逐渐变得麻木,机械地挥砍手中的大刀,也无暇期望能逃出生天,只是纯粹的为了活到下一秒。

    皇甫嵩见时机成熟,下令挥动令旗。双眼空洞,神色麻木的黄巾军惊奇地发现西侧的官军慢慢地放松了进攻的势头,并逐渐向两侧松开了一个口子。

    仿佛看到了希望,求生的意志令双目再度恢复了光芒,“兄弟们,冲啊!!!”一声怒喊,所有黄巾争先恐后地向西方的出口冲去。

    黄巾军的将领中不是没有明白人,但这时候早已无力回天,敢于阻拦的,都被乱军中愤怒的士卒砍翻在地。

    “名将者,当‘术’、‘势’并用,术是势的起因,势是术的诱因。所谓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便是对战局、战机的把握。”

    皇甫嵩反手攥拳,胜机在握:“我军,势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