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魏麟 » 第十二章:托以后事

第十二章:托以后事

    四周的黄巾众听到张宝投降的命令,皆嚎啕大哭,状似疯癫,不知是近乎崩溃还是感到解脱。

    张宝看了一眼作为此间主将的曹操与曹信(曹信的临时都尉没有撤掉,与曹操平级),只觉得这二人虽然有些狼狈,但明显地感觉到一股非凡的气度。张宝为了便于经营,也曾在太平要术中学过些望气术:这二人一人显黄龙像,一人显麒麟像!

    “怕是应在此人身上了。”张宝心中一喜,向曹信拱手道:“这位将军,可否随我进来,有事相商。请摈退左右,我黄巾众必不再抵抗。”言下之意:你随我进来,黄巾众便不再垂死挣扎,免你一遭麻烦。

    曹信不解张宝用意,但望着周遭近乎丧失意志的黄巾,未免再生变故,上前便要答应。曹操一把拉住了曹信,小声道:“贼已穷途末路,不必犯险,放箭尽数诛杀便是。”

    曹信微微一笑:“尽上天好生之德。”能避免杀戮就尽量避免吧。

    曹操沉吟了一下:“我与你一同进去。”说罢,也不等曹信和张宝答应,携着曹信一同向前。张宝不置可否,此人显黄龙之像,也是非同一般,又与曹信如此亲密,也瞒他不过。

    张宝示意黄巾众都放下武器,等官军将一干黄巾众都控制住,曹操留下一队亲卫将屋子团团围住,张宝才带着曹操、曹信进入内堂。

    只见堂内灯火暗淡,一身形佝偻的中年男子揽着一个钟灵毓秀的小女孩儿,张宝走到一旁,不再言语。

    “张角!”曹操手扶倚天剑,眼中满是警惕,能让张宝侍立左右的当然是大贤良师张角。

    张宝能把这二人带进来,张角自然也看出了曹操和曹信的不凡之像。低头看了眼女儿张宁:“将军不必如此,我兄弟二人自知今日必死,不会再反抗了。”

    曹操细狭的眼中警惕不减,并不言语。反观曹信,仿佛天意注定,进门后便一直看着张角怀中的小女孩儿。

    而张宁也是同样看着曹信,她感伤于与爹爹、二叔的离别,但方才爹爹已经将来龙去脉告诉了她,天意如此,不可抗拒。带着一丝好奇和恐惧,脸上挂着泪水的张宁不禁往张角怀中挤了挤。

    张角见二人相望,心道果然是他:“我乃天公将军张角,二位将军尊姓大名?”

    “某乃骑都尉曹操,这是我弟都尉曹信。尔等究竟有何用意,要见我弟?”曹操见曹信望着那小女孩儿有些神不守舍,不由有些担心,喝问道。

    张角并不介意曹操的态度:“我知黄巾之败再不可逆,如今事败,刀斧加身,浑然不惧。”言至于此,不由得将张宁抱紧了些。“然我兄弟三人只有一女,实不忍她随我等俱灭。但求曹信将军能收容我儿,免遭一劫。”

    说到这里,张角原本跪坐的身子立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此乃我手书一封,将军如能庇佑我儿,可凭此招降天下黄巾众,免去刀兵之祸。”

    曹操有些动容,若能得张角手书,不说顷刻间平定天下黄巾之乱,但也能招降不少黄巾死忠,为朝廷省下不少力气。

    “可。”

    尚未等曹操答应,曹信鬼使神差,凑到张宁跟前,答应了下来。

    二人四目相视,仿佛早就认识一般。十岁的张宁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大哥哥”,曹信伸出手,将张宁抱了过来,张宁也不反抗,乖乖的让曹信从张角怀里抱走。

    见到这一幕,张角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心酸,女儿就这么被别人抱去了,老父亲心里实在有些不舒服,你没看见张宝手都按在剑柄上了吗!要不是曹操用警告的眼神望着他,估计早就抽出来了。

    天意如此,张角想开了:自己终究不能再陪在女儿身边,如今这二人似是天意注定一般的场面,更坚定了张角的决心。

    “请将军善用此书,若是可能,还请保全其中一二……”张角眼见女儿有了托付,与张宝并肩而立,一齐作揖:“宁儿,就拜托了。”

    转而看向曹信抱着的张宁,眼中流露出无限的不舍:“宁儿,此后,曹信便是你兄、你父,要听他的话,要好生吃饭,好生读书,不可娇蛮任性,不可怠于嬉戏,堕了我张家的……”言至于此,泣不成声。

    “宁儿,二叔和你父要走了,日后若是嫁了如意郎君,可要来祭拜我等哦。”

    “恩!宁儿……宁儿知道了!”张宁知道即将与父亲、二叔生死相别,意外的没有吵闹,绷着小脸,想拳头攥得紧紧的,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宁儿,转过去。”曹信拍了拍张宁的手臂,轻声道。生离死别的场面,曹信实不忍让张宁亲眼目睹,留下阴影。

    张角无限留恋的最后望了一眼女儿,转而看向曹信:“多谢了!”

    从始至终,曹操一言未发,此时也上前来,背身挡住张宁偷偷向后望的视线。

    张角猛地看清曹操背后的黄龙之像,似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哈哈哈哈……可惜!”

    言毕,拔剑自刎,张宝将大哥的尸体安置好,亦随之而去。

    搅乱汉末风云的黄巾之首,就此落幕。

    张宁低着头,死死地咬住下唇,忍住不让自己哭出来,但抽噎的浑身颤抖。曹信哀叹一声,将她抱了出去。

    曹操望着张角的尸首,五味杂陈,丝毫没有立下大功的喜悦。上前拿走张角手书,随手打翻灯盏、踢到油罐,不久,张角兄弟尸身便淹没在火海中。

    回去的路上,张宁被曹信抱着,找了一块大布蒙了起来,躲在亲军中间,默不作声,紧紧地躲在曹信怀里,双眼无神,死死地抓住曹信的胳膊,仿佛在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

    曹信看着十岁的女孩儿面色凄惨,有些不忍,但还是将她安置在自己帐内,轻声叮嘱:“这里是哥哥的营帐,宁儿在此间等我,我会让夏侯大叔保护你,不会再有人伤害你了。”

    “夏侯大叔……”身后的夏侯惇听的脑门青筋暴起,但也没说什么。

    张宁望着眼前笑的很温柔的曹信,鼓起勇气点了点头,撒开了手,但还是缩在了角落。

    曹信吩咐给张宁准备饭食,自己与曹操去见皇甫嵩,毕竟张宝点名要见自己的事情也不是秘密,唯独在内室的谈话只有曹操几人知道,如今张角兄弟已死,他要给皇甫嵩一个说法。张宁的事曹信准备瞒下来,毕竟如果让皇甫嵩知道张宁的身世,难保会是什么反应。

    曹信将想法与曹操说了,曹操眼神复杂的看着曹信:“为何要答应下来?”

    “我也不知,鬼使神差,许是天注定吧……”曹信眼神没有躲避,只是闪过一丝茫然,“看到宁儿之后,我心里便生出救下她的想法,无论她是谁的女儿,总是个十岁的孩子,我都会救下来。乱世之中,稚子何辜?”

    曹操不再多言,只是拍了拍曹信的肩膀,愚蠢的欧豆豆哟,让欧尼桑帮你善后吧。

    来到皇甫嵩大帐,见了礼。皇甫嵩发问道:“孟德,张宝死了?”

    曹操心道:果然还是来了,“禀中郎将,张宝已葬身火海。”

    “恩”,皇甫嵩目光转向曹信,“听说张宝还点名要见文瑾?”

    曹信刚要开口,曹操抢先一步答道:“文瑾与张宝有杀弟之仇,张宝以命黄巾众放弃抵抗作条件,欲诱骗文瑾入内堂,文瑾为尽早结束战事,便同意了。末将不放心,也跟了进去。谁知贼人在堂内布下了伏兵与引火之物。末将等奋力死战,斩杀伏兵,贼人见事不可为,便点火欲与我等同归于尽,末将等拼死逃出,贼人皆葬身火海。未能取下贼首头颅,请中郎将恕罪。”

    曹操这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张宝确实与曹信有杀弟之仇,动机合情合理。以皇甫嵩对曹信的认知,答应张宝的要求孤身入内也是可能的,斩杀伏兵更不在话下,皇甫嵩也并不知道那时张角未死之事。

    皇甫嵩沉吟了一会儿,接着确认道:“张宝真的死了?”

    曹操与曹信信誓旦旦:“千真万确!”

    皇甫嵩这才略微松懈下来,继而有些疲怠的说道:“死了就好。孟德与文瑾且去休息吧,晚些都来军议。”

    “诺!”

    曹操与曹信出了营帐,驾马而归。走了好一会儿,确认离皇甫嵩大帐有些距离后,两人才舒了口气,毕竟在皇甫嵩面前说谎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大兄,多谢了……”曹信有些感动,曹操知道自己不善于扯谎,若由自己来回复皇甫嵩,许会露出破绽,便都替自己把话圆了下来。

    曹操不以为意,嬉皮笑脸道:“回京之后,你嫂嫂那边,你替我扛下卞家娘子的事,便算扯平了。”

    “便说大兄此次遇险,幸被卞家娘子救下,才得活命,无以为报,以身相许。如此一来,嫂嫂必不会多说什么,还更会善待卞家娘子。”

    “一石二鸟,善!”曹操猛拍大腿,大声叫好,继而挪揄道:“原以为文瑾不善撒谎,为兄才替你扛下来,原来你也精于此道。”

    曹信在心中默念:嫂嫂对不起了,继而傲娇地一扬脖子:“近墨者黑。”

    曹操并不在意:“回头你向元让嘱咐好,莫要说漏了嘴。”

    “大兄也要与卞家嫂嫂通好气。”

    “好兄弟,回洛阳之后,千凤楼,为兄请客。”

    “嘿嘿嘿嘿嘿……”嘈杂的军营内,掺杂着二人的奸笑声。

    “啊...嚏...”,远在洛阳的丁氏打了个大喷嚏,确认一旁无人后掏出绢布擦了擦鼻子,接着纺布。嘴里念叨着:“也不知孟德他们如今怎么样了。近来文瑾这小子也被孟德带坏了,通风报信是指望不上他了,等他们回来后得换个人盯梢了。元让……根本斗不过他俩;昂儿太小;对了,妙才替孟德顶罪,刚托人从老家救出来,算日子也快到洛阳了,这件事情便托付给他了,好歹也是我妹婿,能信得过。孟德……文瑾……哼!!!”丁氏想到这里,手上动作又加快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