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魏麟 » 第十八章:那一箭的风情

第十八章:那一箭的风情

    济南王刘康眼见平陵窦、梁邹陈两家家主直扑自己而来,大惊失色,连滚带爬的向后退去,心中不断大骂曹操。

    危在旦夕之间,忽闻一声暴喝,“贼子大胆!!!”

    “咻!”,“咻!”

    未及转眼,两只利箭直插窦、陈二人咽喉。

    “额……你……”

    窦、陈二家主用尽力气抬起手指了指发箭之人,带着满眼的不甘,无力的倒了下去,双双毙命。

    刘康惊魂未定,另一边众人倒看的清楚:方才危难之际,陈王刘宠急急单手引双箭,也不瞄准,抬手便放,以雷霆之势一箭封喉,将窦、陈尽数诛杀。

    一瞬发两矢,那一箭的风情,不由令人为之倾倒。

    此时的刘宠,身着劲装,身背箭袋,左手持弓,右手持箭,引而未发,目光炯炯,气势迫人,震住了一众家主。

    “尔等欲反耶?”

    没有高声怒喝,刘宠语气平静,却直慑人心。

    “贼首窦、陈已死,尔等还不束手!”夏侯惇也是顺势附和。

    此时殿外陈王的卫队也已冲了进来,将局面牢牢控制住。而济南王刘康的卫队联合曹操带来的国兵将各家带来的数千家奴都看管了起来。

    为首的窦、陈已死,家奴又被控制,众人身处王府包围之中,眼见翻盘无望,无奈只得束手请罪。

    曹操将众人押至偏殿,露出一个自认为和善的笑容:“诸位乡绅且安心,本相目前只查到窦、陈、张、孙这几家的不法之事。如今侵占田地、欺良为奴的贼人皆已伏诛,自然是大快人心。但还有些许细枝末节需要诸位家主配合。诸位且安心在王府呆些日子,待一切查明,自会送诸位回家。”

    众人一听,心下松了一口气。曹操言下之意,我只诛杀了领头的几家势力较大的豪强,你们也都看到了,我也不会再大肆株连,但你们都不能回去。

    命是保下了,可曹操还有“细枝末节”未尽,在场的个个都是人精,自然有上道的配合曹操问道:“还请相国明示,我等必全力配合。”

    曹操:“诸君皆知,本相数月前颁布了‘度田’之令,但毕竟战乱之后,账册遗失损毁,田亩划分不清,本相为此颇为伤神。”

    众家主一听,心下皆言:要遭!这曹阿瞒要掏我老底!

    曹操不管一众家主是如何想的,自顾自的说道:“诸位都是济南国的豪杰乡绅,良田无数,奴役成群,济南国怕有十之七八的田亩在诸位手上。便请诸位先行报上自家田亩范围,奴役人数,有了诸位的配合,剩下的便是些汤汤水水的亩数,夏侯长史施行本相的政令也能轻松许多啊。”

    这手真黑啊,若是说多了,那必定成为曹操下一个平掉的目标,若是说少了……自己又舍不得。在场众家主都在心中大骂,但面上还不能表示配合。

    众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他,大眼瞪小眼,最终在众人的眼神交流下,一个家产并不丰厚的小家主被推了出来,试试水。

    “禀相国,在下赢县李家……家有田地……五百顷,奴仆……一百二十人。”

    曹操目露精光,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不急不忙的道:“是吗?可据本相核查:赢县李家,有良田一千四百顷,奴三百三十二人。”

    “啪”的合上账册,曹操露出一个危险的笑容:“李家主是在与本相玩笑吗?”

    曹操说的分毫不差,李家家主顿时汗如雨下,“噗通”跪倒在地:“相国明鉴,想来是田亩划分混杂不清,故而都记在了李家名下,在下确实只有五百顷薄田啊!”

    “那那些奴仆呢?”

    “都……都是些难民,在下看他们无可依附,便收留了他们。他们感念李家一饭之恩,便自愿帮忙干些杂活,并非奴仆。”

    “这么说,他们都是自由之身了?日后想必也不会有人拿出什么卖身契来吧?”

    “是……”李家家主的心在滴血。

    “哦?但在本相看来,李家家资还是颇丰啊……本相还欲整修官道,重建城墙与民房,还请不吝……”

    “相国恕罪,是在下……在下记错了,是田三百顷,奴五十人。”

    曹操见差不多了,也不想逼得太狠:“既然是李家主一时糊涂,本相便不予计较,既然李家只是薄有资产,那便算了,还请在这记录上签字画押,免得日后生出纠纷来。”

    “是,谢相国。”李家家主如蒙大赦,擦了擦额头的汗,在其他家主杀人的目光中,战战兢兢的签下了姓名,按下手印,回到了座位。

    曹操将调查的账册托在掌中:扭头笑盈盈道:“下一位。”

    ……

    众家家主一个个的签字画押,如丧考妣。对于仍咬死不松口的,曹操无情戳穿,并借借战后修缮的名义狠狠敲了一笔钱粮,一夜之间,济南国在册人口充实,仓廪大富。

    辛苦经营敛财十数年,都为曹操做了嫁衣裳。若说众家心中没有恨是不可能的,但终究是他们一开始便小看了曹操,这AC真下死手啊!

    报仇一时无望,且徐徐图之。众人只能在心里这么安慰自己。

    反观曹操,此行却收获颇丰,众家报上来的资产与他调查的数量差额足有良田五百万顷,奴役十六万之多,当真一夜暴富。

    曹操将一切安排妥当,便去向刘康与刘宠致谢,毕竟,二人全力配合自己演了这场大戏。

    刘康倒还有些后怕,对曹操有些埋怨:“孟德,寡人险些命丧于今日……”

    曹操有些无语,这济南王真是胆小如鼠,更兼不识好人心。

    倒是刘宠,劝住了刘康:“有小弟在,王兄不必惊慌。”

    在曹操表示会把从前欠的食邑俸禄补上,不过要分期后,刘康也不说话了。

    挣钱嘛,不寒碜。

    曹操对刘宠点头致意,表示感谢。

    刘宠面露笑容,满含深意:“孟德上任数月,便能肃清济南之顽疾,真不负许子将‘治世之能臣’之评语。”

    曹操大笑:“大王还少说了一句‘乱世之奸贼’吧。”

    许子将对曹操的评语,世间多有以讹传讹,出现了多个版本。好听一点的叫“能臣”、“英雄”、“枭雄”,差一些的便是“奸雄”、“奸贼”之类。

    要说曹操不在乎,也不尽然,要不然他当初也不能拿剑抵着许子将的脖子。但日久天长后,曹操才发现:所谓“月旦评”、“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流,不乏徒有虚名之辈,也就没有当初那么在乎了,甚至自己还不时拿出来调侃一番。

    刘宠也不以为忤,只是正色道:“孟德此言差矣,如今黄乱已平,四疆稍安,正是孟德这样的能臣发挥才能的时候。这乱世奸贼孟德是无望了,毕竟这天下还是汉家天下,天子还是刘姓天子。只要遇得明君,何愁不能封侯拜相?”

    刘宠还特意在明君两个字上加重了音量。

    “大王说的是,操失言了。”

    刘宠似乎别有深意,但也没有明示,这令得曹操有些惊疑不定,但也未多说什么,只是打了个哈哈。

    刘宠见曹操并未搭茬,眼底闪过一丝遗憾,也不再纠缠。

    这时正好曹信去各县“平事儿”回来,打破了堂中尴尬的气氛。

    曹操将王府中发生的一切与曹信纷说了,听到刘宠一弓发两矢,救下济南王时,曹信连连击掌,大声喝采:“大王箭术高超,一瞬发两矢,信佩服。”

    刘宠闻言也是笑道:“久闻文瑾在黄乱中勇冠三军,阵斩张梁,寡人也是向往已久。前日事急,未有良机。今日大事已定,本王正欲与文瑾切磋切磋,不知意下如何?”

    曹信正要答应,曹操先一步答话:“大王龙子凤孙,身份尊贵,刀剑无眼,恐有误伤。今日见大王之箭术,臣不由为之倾倒,而文瑾亦善弓矢,何不切磋一番,也好让臣再开开眼界。”

    陈王刘宠,箭术高超,想来武艺也不会弱到哪里去。但要说赢过曹信,曹操还是不太相信的。

    曹操这话通情达理,给足了刘宠面子,又避免了任何一方受伤,刘宠自无不可。

    箭术,可是他的最强项!

    “孟德所言甚是,文瑾,请!”

    “请大王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