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肖的日常 » 第十二章 且随他去

第十二章 且随他去

    当一个人总是喜欢怀念过去,那说明他已经长大,只剩下慢慢的变老。

    当一个网文读者总是怀念自己青春年少时读过的作品,那说明他是个老咸鱼读者。

    小肖觉得自己这样并不如意。

    喝了三两文青专用江小白,虽然江小白并不好喝。

    开始豪气冲天。

    “什么赌约?且随他去。”

    “什么赌注?且随他去。”

    “再也读不到青春年少味道的感觉,大寂寞啊。”

    大寂寞一词来源于简嫃的《四月裂帛》,那个时代,大概是传统文化最后的群星璀璨。

    “好你个靳尚,何必用传统文学来激我。”

    “我本懒散,性却狂狷。”

    “生在这样的盛世,如先辈所愿。”

    “我是一介书生,心气可还没低下去。”

    小肖醉后一阵乱语胡言。

    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本无隔,奈何两人当时年少,并无如此见识,遂以此为约。

    若说起传统小说与网文的分界点在哪?那得从起点的初创说起。

    起点建立时间不明,不过江湖传说是在龙空时期,然后龙空决策失误,被干掉了。之后的十几年里起点稳坐网文头把交椅。

    能与之争锋的也不过是贴吧论坛的合集,《诛仙》签约的幻剑书盟,烽火所在的纵横。

    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争锋罢了。

    贴吧论坛灌水的越来越少,幻剑18年末貌似也凉凉了,纵横的书友大概八成都是奔着烽火的名头吧。

    烽火大概是当前网文作者中少有的,摸索出商业套路的,文青的顶尖作家。

    接过了梦入神机的棒子。

    可叹我大神机营。

    起点崛起的姿态是稳扎稳打,独领风骚的。

    大概也被很多传统作家诟病过。

    “抢生意啊,小子。”

    起点没有说话,后来他们大概也签约了起点。

    传统小说崛起于明朝,大兴于清,过度阶段是香港的武侠小说,祖国大地的文艺长篇,比如巴金老先生的《随想录》,可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变革的太快,很多文艺作品还没来得及绽放光彩,就被盛世气象震撼了。

    把传统小说与网络小说割裂开来讲的做法,定然是思修不及格,马原没听课,毛概挂零没问题的。

    但说他们一脉相承吧,是相承但跨度太大了些。

    当代人与现代人的思维差别。

    当代为建国至今,现代为1919五四运动至建国,这是中国文学界的分类,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可以纳很多妾。

    现在思维变了,车马不慢,书信不远,一生所爱却找不着了,可以追很多星,买很多手办。

    曹雪芹写书写了十年,改了五次。

    金庸老先生写书写了十五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本越女剑。

    80年代武侠小说曾在报纸上连载发行,现如今网文作者们在网站上发行。武侠小说的模式与如今是最为接近的。已经可以称之为报文。

    尽管这种行为差异依然影响着思维差异。

    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再来比较两者的差异,大概就是现在作者们的脑洞都足够大吧。

    经典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且能够吸引到读者为其买单。

    行文有时代风格,思想总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当前反复试探,剧情或者包袱差别大概不大,设定,也就是脑洞是最大的不同吧。

    如果大而化之来讲,传统小说更倾向现实主义,不现实你写什么书?没学过韩愈的文以载道吗?

    而网络文学则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不要给小说那么多时代任务,先哄读者高兴。

    然后各自吐槽彼此,而网络小说注定吐不过传统文学,相关群体年龄差异社会关系差异过大。

    在某一本经典网文里这样提到过。

    想要革命,大概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武装起义,我党的光辉历史,让敌人去见马克思。

    另一种在历史记载中几乎没什么成功率,但却认真的发生着。等这个阶级老去,消失,去见马克思。

    以历史记载光绪的革命就是等慈禧去见努尔哈赤,温和的改良派,然后失败了。

    网文的变革是第二种革命,它是作为新鲜事物,跟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而出现的,人们充满新奇的接近它触摸它,给了它足够的耐心,并没有愚昧的将其绑上火刑柱。

    不过也因为是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很多传统的文化人在慢慢的被淘汰掉。

    在网文圈子里叱咤风云的不是已有作协成员,而是更为稚嫩的新生代。

    或许再过个三五十年,或者更短一些,新生代接受了现实主义的导师醍醐灌顶,才会像人民币一样被人喜欢。

    喜欢人民币的人太多了,识不识字都喜欢,喜欢网文的人就没那么多了,且大多是新生代,少有的老一辈除了家学渊源个人奋斗,大概都得感谢夜大补习班的扫盲。

    知乎上有人吐槽网文的门槛低,不得不说,他们吐槽的对,但客观来讲,门槛低并不意味质量差,在市场选择中,质量差的自然会被淘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推动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某类群体钟爱的题材文笔作品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并不轻易的推动他们思想上的那根线再向前迈一步或者收回来。

    感谢净网行动。

    网文的行文风格具有潮流色彩,从《佛本是道》的古典色彩,到《重生成妖》的都市腔调,再到如今直播文的666。

    666不够文雅,不够内涵,如此走天下自然是不行的,但简洁明了的表达了使用者的心情,与嗟乎并没有本质区别。

    思想内涵就是一个迷惑人类的大坑了。自然科学的道理崇高而迷人,社会科学的道理琐碎而动人,都曾以简洁动人。

    百万字的作者不就其塑造的社会环境,自然风光,社会关系,人物认知发表看法,那才是真的大坑。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差异也就在此。抛却了遣词造句的凝炼,描述了相同相似相异的时代背景人生境遇,引人入胜后,说点什么才是重点。

    有一个作者叫老王,王梓钧写了一本书叫《民国之文豪》。书下有很多评论说老王不行啊,历史轨迹还是那样,主角在其中并没有起到突出的历史贡献改变历史进程,老王不行。

    不过是痴人呓语。

    老王带读者走进时代,在时代背景下重现时代人物,比如未曾蒙面也不会蒙面的鲁迅先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感动。再以时代人物推动时代发展,而主角不过是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朵小浪花。

    从作品的角度来讲,这大概才是完满的。

    读过的书越多,可再读的书也就越多,因为读者自身有丰富的联想。

    读过的书越多,可再读的书越少,那是读者读书读的不是阅历,是文化,是思想。

    价值上的观点总是有理的,而网文的发展自也是有理的。

    “且随他去。”

    小肖梦中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