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魏忠贤的野望 » 0009、图书管理员

0009、图书管理员

    “……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魏庸背诵完毕,见全场鸦雀无声,全都震惊的看着自己,心中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前几日他也在考虑,要是幕后黑手没有推自己一把,到底怎样才能从一众太监中脱颖而出,不被分配到尚膳司等没前途又累的部门。

    武功是他最大的底牌,自然是不能暴露的,想来想去只能靠读过书写过字这个优势了。

    所以他才会临时在身上带一本史记做道具,等待需要时刻使用。所幸他两世为人,几乎拥有照相机似的记忆力,前世又熟背《报任安书》这样的名篇,只是看了几遍就记下来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良久,王岳才从平静中醒来,又重复念了一遍文章中最著名的词句,眼中竟然隐隐有泪光,尖声道:

    “太史公不愧是咱们的老祖宗,他老人家说的对,没卵子又怎么样,咱们爷们儿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咱们辛辛苦苦的服侍陛下,服侍皇后和宫里的贵人们,只要服侍好了,也是为国争光,到时候史书上也有咱们的一笔。”

    “王公说的对,朝廷里的文人骂咱们只知道蒙蔽圣听,胡作非为,他们哪里知道咱们爷们做了多大的事,照顾陛下可比他们念念诗写写文章难多了。”

    徐智也有些激动,他读书少,还从来不知道有司马迁这么个牛逼的祖师爷。

    范亨也是第一次听到史记,颇为动容,立马提议,“咱们就该向陛下说说,让那些读书的都读一读这本书,别整日里污蔑咱们干不了正事。”

    王岳肯定的点点头,“你们说的不错,不错。”他霍然看向魏庸,“你叫魏庸是吧,你也不错,很不错,就到……”

    他本来是想让魏庸去司礼监听候使唤的,只是眼光落到魏庸笔挺的脊梁上,刹那间自己也不知道怎的就换了个主意,“你就到文渊阁听差吧,多读读书,挺好的。”

    魏庸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立刻应是。

    其他人也是差点没闪了腰,委实王岳这弯拐的太快了。上一刻还在大力夸奖,下一刻就发配到文渊阁这种冷清部门,都等同流放了。

    只有丘聚、魏彬、罗祥三个差点兴奋的跳了起来,他们见到魏庸出了这么大的风头,还以为自己三个多半没戏了呢,哪知道绝处逢生啊。

    都忍不住朝魏庸露出得意的笑容,魏庸却不理会,心里着实苦恼,自己终归不是这个世界土生土长的灵魂,就是有了前身的记忆,在细微处还是不如王岳这些人精。

    刚穿越时自以为谨慎,先取了个童生第一名的名头,才敢去小心翼翼的做些香皂的小生意,没成想还是被人盯上,家破人亡,自己也落得个入宫做太监的下场;

    现在也是这样,本来好好的,立马就风头一变,发配到了文渊阁,真是莫名其妙。

    王岳将魏庸定好了文渊阁的去处,然后又选择了丘聚,范亨和徐智二人虽然不理解,也有些可惜魏庸的才华,但也不好削了王岳的面子,随手点了剩下的一个。

    看着丘聚三个高兴的面容,在场的大太监们望了望他们,又望了望魏庸,心中苦笑,这三个倒霉孩子怕是不明白,

    经这么一闹,他们的额头上那是永远写着‘不如魏庸’四个大字,范亨等人都不会把他们当回事,选入重要部门又永远不会被人真正的看重,这种运气究竟算不算好了。

    ……

    诸多算计,最终还是失败了,魏庸有种命运无常的无奈。

    他非常讨厌这种命运被别人抓在手里,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但是他又不得不去委曲求全。

    “何时神功练成,北海敢缚蛟龙。”

    看着王岳等人远去的身影,魏庸心思复杂,没想到魏朝朝他走了过来,朝他招招手,“发什么愣,你小子就跟我回文渊阁打理图书吧。”

    “老师,文渊阁是你在主持?”

    魏庸精神一振,这一个月和魏朝多次接触,对他魏庸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是个佛系的太监,不争不抢,自然也不会闲的没事去算计自己,自个以后的日子总不会太难过。

    “这也算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吧。”

    魏庸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只是弘治帝还有八年就会驾崩,未来的明武宗朱厚照也八岁了,自己要是不趁他年幼的时候靠近他,培养感情,等他成熟起来再去就事倍功半了。

    但急也没办法,只能以后想办法了。

    魏朝果然佛性的很,将魏庸带到文渊阁就直接将他扔给了文渊阁左少监高凤,麻溜的跑去照顾自己的花花草草去了。

    高凤是个脸色板正的中年太监,有点像秦海璐的老公,先是仔细的审视了一番这个听说今天出了大风头的新太监,只觉得他模样甚是清秀,其他的却也看不出什么。

    就随手将他安排到了八号库房,和另三个人一起照顾杂书。

    明朝皇宫大内有两处藏书楼,皇史宬和文渊阁。

    其中,皇史宬是皇室私库,藏的都是皇家收藏的珍贵图书、历朝孤本,非常珍贵,皇子皇女未经皇帝许可都不能随意出入,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有一份藏在这里;

    文渊阁则不同,面向的是朝廷,储藏的是一些通用、常用的经史子集和杂书。近年来,内阁的文件也有一部分送到这边存档,相当于集合了大型图书馆和政府档案室的部分功能。

    魏庸跟着三个老人转了一圈,就被他们倚老卖老的安排了大多数脏活累活,他也没反抗,先做着,以后再计算。

    让他无语的是,这三个人竟然都是后世家喻户晓的大太监,李友、万斯礼和王承恩。

    抛去这个不说,魏庸倒是挺喜欢文渊阁这里的,冷清,简单,最适合隐藏修炼进度。他计划在这里突破到葵花宝典第四层,有了基本的自保之力再想办法去接近未来的皇帝朱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