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跑男 » 第二十四章 朱由楥病倒

第二十四章 朱由楥病倒

    清晨,鸟语花香。

    每天一碗早茶是衡州大儒王朝聘雷打不动地习惯,无论刮风下雨,就这么坚持了几十年。

    王朝聘此时心情极好,盖因昨日桂王府的永明王殿下对自家少子颇为赏识,言语间有招纳之意,对自己也还算礼遇有加。

    虽然许诺了捐献大半钱粮田亩,但作为一个有情操的读书人的傲气,对钱财并不是那么地看重。

    想到钱粮土地,王朝聘懊恼地一拍脑门,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当即叫过管家问道:“昨日交待你的事可有着手去办了?”

    管家答道:“回老爷的话,昨日小人已按吩咐将几处闲置的宅院托付给牙行了,只是如今世道不太平,这何时能成交还未可知。至于田亩,所有地契已全部准备妥当。”

    “嗯,如此甚好!那......银子的事夫人怎么说?”

    管家闻言,一脸为难地答道:“老爷,这银子......夫人死活不肯拿呀!要不就算了吧?”

    “哼!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目光短浅,愚不可及,待老夫亲自与她分说!”王朝聘将茶碗重重地拍在案桌上。

    刚走了几步,又回首问道:“对了,而农(王夫之)呢,怎么一早就不见他踪影?”

    “回老爷,小少爷一早便兴冲冲地赶去西城了,听说是迎接一位至交好友。”

    王朝聘冷哼一声:“这成何体统?媳妇大着个肚子也不挨家,整日与那群狐朋狗友为伍。”

    管家闻言讪笑道:“小少爷年少,贪玩些也情有可原,老爷何必介怀。”

    “哼!还不是她母亲还有你们这帮人惯的。老夫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待他归家后,务必要将他留下,老夫要带他去拜访两位贵人。”

    “小人记下了!”

    王朝聘便不再废话,兀自寻自家婆娘要钱去了。

    桂王府。

    朱常瀛正对良医所的几名医官大发其火。

    “废物!孤王要你们何用,连个病人都照顾不好?”

    医正医副还有数名医官跪在地上,身体抖若筛糠。

    在大明朝,每个藩王府长史司皆下辖有良医所,皆为王府属官。

    这良医所设医正一名,为正八品;医副一名,为从八品。

    此时只见安仁王朱由楥疼地在床上打滚,而王氏正握着朱由楥的手哭的死去活来。

    “若是吾儿有任何闪失,你们全都去死吧!”王氏恶狠狠地对几名医官喝道。

    朱由榔仔细观察一番后,发现他明显是上腹部绞痛,不时地用右肩背去撞击床沿。

    “你二人速将先前发生的事一字不漏地禀来!”朱由榔吩咐道。

    “是......禀王爷、禀四殿下,三殿下今晨还好好地,可是用完早膳后便这样了。”医正颤巍巍地说道。

    朱常瀛一听,顿时惊怒交加:“到底是谁要下毒谋害吾儿?”

    朱由榔顾不上劝导怒气冲冲地朱常瀛,而是命人传来典膳所的典膳仔细盘问。

    “哦?王兄今日胃口甚好,啃了三个猪肘,还连食了数道味辛的菜品?”

    经过一番询问,朱由榔心中已有大概判断。

    于是对怒气冲冲地朱常瀛劝道:“父王息怒,三哥并非中毒,而是食之过甚且腻。”

    朱常瀛顿时怒气全消,忙问朱由榔:“那该如何医治?还有,老三这得的是什么病,可还有救?”

    朱由榔叹了口气,不知如何作答。

    照朱由楥的症状来看,应该是消化系统疾病,但具体是哪一种,由于朱由榔对医学涉猎的也不多,是故还无法确定。

    就连此番判断也是根据未穿越前身边亲人朋友的经历而来。

    仔细回想了一番,也只是想起了个大概,于是便吩咐医正将万能医疗箱取来,给朱由楥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以供给营养,末了又吩咐道:

    “你等谨记,为缓解王兄疼痛,这段时间切不可让他饮水。”

    朱常瀛闻言,显然有些乱了分寸,有些不可置信地道:“小四儿,不进水,若老三渴了又如何是好?”

    朱由榔指了指挂着的两瓶葡萄糖道:“放心吧,父王,有这东西,即便三哥最后死了,但肯定不是被渴死的。”

    朱常瀛二话不说,往朱由榔屁股上就是一脚:“乌鸦嘴,就不能盼你三哥点好?”

    来不及闪躲的朱由榔屁股上挨了不疼不痒地一脚,顿时一边揉着屁股一边打趣道:“哈哈,开个玩笑嘛,父王真是不懂幽默。”

    朱常瀛顿时翻了个白眼,不再搭理他。

    自找没趣的朱由榔拉过医正问道:“这湖广一带可有能比肩李时珍和万密斋的大夫?”

    李时珍,明代五大名医之一,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于世医之家。

    1548年,治愈一位藩王之子,被聘为楚王府奉祠,掌管良医所,后被荐为太医院判。

    李神医之名,即便在后世,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部《本草纲目》,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藉之不足、继承我国本草研究的传统,独辟蹊径,把本草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至于万密斋,在养生学、儿科学、妇科学等方面均颇有建树。

    而且他的系列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后世医家均产生了广泛影响。

    听闻永明王问话,医正露出思索神色,脑海中搜寻了一圈,貌似还真没有。

    “殿下,若论医术,还是与李东壁、万密斋比肩的,全天下恐怕只有宫廷御医能望其项背了。”

    见朱由榔一脸阴沉之色,医正便又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殿下,咱衡州有一医药世家,深得医家之精髓,对于脏腑调理颇有门道,卑职观三殿下此番多半是內疾所致,不若请他们来为三殿下诊治一二?”

    “哦?本王为何从未听说?”

    “呃......殿下,是这样的,这医药世家并非衡州本地人,而是荆襄人士,听说是那掌柜的儿子在咱衡州做官,加上前番贼寇攻打荆襄,这才举家迁至衡州。”

    朱由榔顿时来了兴趣,继续追问道:“这大夫姓什么,又是何人在衡州做官?”

    医正顿时语塞:“这......卑职只知他们姓王,至于其家族何人在衡州为官,请恕卑职不知。”

    “这样吧,你随本王亲自走一趟!”

    因先前朱由榔已将医疗箱内的一应医药用品的使用方法告知他们,是故王府良医所的医官们对输液的操作已渐渐开始上手,目前已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了。

    医正便交待医副要好生照看安仁王朱由楥,务必寸步不离,这才放心地带着朱由榔前去寻那医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