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非梦 » 第三十八章 监工

第三十八章 监工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刘伟达一睁开眼,窗外已是通天大亮。他一骨碌爬了起来,发现自己睡在这里,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昨晚一定是喝多了,会不会出洋相,又会不会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摸一摸还有些生疼的大头,好像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知几口闷酒喝下去后,头就晕乎了起来……

    上过了厕所,回来的途中,他发现屋后有一大堆干枯的树枝,他就想何不趁今天没事,将这堆柴火折断上捆,用起来也方便些。女人的力气小,干这种事不是太行。可今天是年初一,刀呀锯呀的不能用,只能用手别了,粗壮的树枝,等以后能用锯子的时候,再来帮她们做。

    说干就干。刘伟达撸起袖子,辟辟叭叭的别了起来。

    母女俩闻到了屋后的响声,就一同过来查看,发现刘伟达正在帮她们别树枝。

    潘根娣就劝他不要干,这可是大年初一,可刘伟达执意要干,也就随了他。王娟主动的留在了那里,当起了他的下手,她将刘伟达别好又捆好的柴搬走,再在别的码成了一个小垛垛。

    这事,对刘伟达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他很小的时候就干这个事了。

    两人在那里干的热火朝天,这时,潘根娣家来客人了。

    来人叫夏海根,潘根娣的干儿子,年龄大约三十多岁,过来给潘根娣拜年。

    最近几年,夏海根都是在这时间点上过来给她拜年。

    夏海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十年前偷渡到了对岸,现在那边经营一个杂货铺,赚到了一些钱。这几年他常常回来,他想在老家投资办一个厂。

    两家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了。潘根娣能留在这里,就是夏海根的父亲顶住了村上各种的压力。那时,他父亲是澳水村的书记,同情可能是最大的理由。为此,村子中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说他揩了潘根娣的油,连夏海根的母亲也一度深信不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两家后来走的很频繁,夏海根认了潘根娣为干娘。就是潘根娣的儿子,也是夏海根带过去的,早几年在那边还一直照顾他。

    潘根娣要夏海根坐下来喝一番早茶,娘儿俩聊会天。

    夏海根知道,干娘是想知道她在那边儿子的近况。

    他平时很忙,几乎找不出整块的时间过来,也只有趁这拜年的这点机会,才能跟潘根娣叙上一叙。

    潘根娣的儿子叫王龙,在对岸的一家酒店里做厨师。

    两人先是天南海北的亲切交谈了几句,不久,话题就转到了王龙的身上......

    一说到儿子王龙,潘根娣就泪眼汪汪起来。好多年没见儿子了,长成什么样,过的怎样,她都一概不知,只是听夏海根说,王龙在那边一切都还好。

    儿子倒是按时的将钱寄回来,这点让她很欣慰。

    听说夏海根要回来投资,潘根娣就问他要不要找个帮手。

    “帮手肯定要找的,我那边还有铺子,也需要照应。干阿妈说这个话,是不是你有信得过的人,要介绍给我?”

    “说对了,我这里就有现存的一个,人品没得说。”

    “那就喊来见一见?”

    “伟达……伟达……有人要见你。”潘根娣扯起嗓子就朝屋子的后面喊。

    “阿姨……阿姨,谁找我,是不是贾海涛?这家伙,一大早就赶了过来。”

    “来了就知道了,你清早就撞好运了。”

    刘伟达搓了搓手,从屋后跑了过来,一看屋里坐的是个陌生人,不是贾海涛,就想退了回去。可那个陌生人,很有风度,站了起来,向他伸出了一只手……

    夏海根也有些疑惑,这人是不是阿娟的男朋友?

    两人坐下后,潘根娣分别为两人作了介绍。

    既然是阿娟的救命恩人,那就得好好谢谢人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娟也是他的妹妹。可谈着谈着,就有了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特别是知道刘伟达还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夏海根就更高兴了。

    他要投资的这个厂,专门用来做外贸生意的,有懂英语的,不说是如虎添翼,但肯定能够锦上添花。

    ……

    刘伟达这个年过的虽有些遗憾,但不寂寞,甚至还有些幸运。

    王桂花就不同了,她这个年,过的就相当凄惨了。她没有回娘家,也没到婆家,倔强的和女儿俩单独过这了这个年。

    祖美娟早就要她带女儿到那边过年,被她婉言谢绝了。

    刘伟达出走后,祖美凤到这里来过几次,但每次来,都被王桂花好言劝回去了。丈夫不愿的事,她似乎也不太愿意。

    刘伟达的好运,可以说从此一帆风顺。看来种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要不是他黑夜中救了王娟,哪里能认识到夏海根!这里面有没有玄机,也只有神通广大的巫婆,能够牵强附会的说上一通了。

    过了初八,夏海根就张罗开工了。地是村上的地,很多是荒地,当然也有几家农户的地在这当中。但夏海根早就和他们谈妥了,以土地作为投资,年底分红。

    潘根娣家也有一小块地在这里,上面种的都是荔枝。

    这些荔枝树正值壮年,毁了当......

    然是有些可惜。

    这块地原来就是夏海根父亲送给她家的,这次要建厂,潘根娣坚决不要分红。

    后来,夏海根还是为她换了一块地,并找人帮她清理了出来,又重新栽上了荔枝树。他还以王龙的名义,额外的给她汇了一次款,算是暗中把这事解决了。

    按潘根娣的要求,夏海根就聘用了刘伟达,这还是潘根娣亲自去工棚传的话。

    刘伟达当然高兴的不得了,自己苦苦追寻了多日不得结果的事情,竟然就这样被轻易的解决了。他将自己简单的行李一卷,跟着潘根娣,直接就去了夏海根的工地。

    由于要平整土地,土方量有些大,夏海根就叫刘伟达到工地上再找几个帮手。于是,贾海涛和另外几个板车队的工人跟了过来。

    当务之急,就是要搭建一个简易的工棚,让来的工人有地方住。

    在夏海根的引导下,几个人去他家的竹林,砍来了多棵陈年的毛竹,没几天,工人就将这简易的工棚搭好了。

    工棚在搭的这几天,工人们只能将就了,他们睡在了露天。

    夏海根身材细挑,脸有些瘦削,初次见面,给人一种稳重和可以信赖的好印象。他十六岁那年偷渡到对岸,先是投奔了一家远房亲戚,在一家杂货铺中做小厮。由于他又能吃苦,又诚实,又不失精明,就深得了老板的器重。后来,老板干脆将女儿嫁给了他,老板变成了丈人,杂货店也盘给了他经营。

    到对岸投亲靠友,可以说在当地成了风俗,先去的帮后去的,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陆续从这边偷渡过去的人,在那边渐渐的也成了一个大村,村名竟和这边的完全相同。

    经商了多年,夏海根的眼睛还是那么纯净。这就有些出污泥而不染了,难得的善良。

    这性格,使他在经商中吃过苦头,受过骗,上过当,可他仍是不改初衷,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这可能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了。

    土地平整后,沙子、水泥、石子……陆续的运了进来。稍后,就有一支小型的工程队开进了工地,。

    这工程队的头,居然是“猴哥”王克武,这让刘伟达惊叹不已。

    在海城,要找到一个人,还真是困难。可他和王克武,分开的时日并不多,居然又不期而遇了,这难道其中有什么缘分。可这个工地,已不是那个工地了。那时,“猴哥”王克武可以说是恶霸,现在,刘伟达代表老板在监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主人,王克武充其量就是个打工仔,两人的地位翻了个过。

    王克武表面看上去还是有......

    些凶,可行动上已看不出当初的那霸道了。上次在那大庭广众之下的重重一腿,老板的高声辱骂,这教训也太深刻了。为了自尊,为了这小工程队的发展,他不惜舍得出力气。对工人的管理,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这样,两人就有了惺惺相惜,工作中配合默契,遂成了无话不谈,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夏海根回来的时间有些长了,他有些不放心那边的店铺,要回去照看一下。临行前,他把这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刘伟达打理。

    他是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人。

    刘伟达不拿日薪了,而是拿月薪,每月一千元,这比工地上干一天,拿20元强多了。他本就是个讲义气,良心还没有坏到让人在背后想吐骂的人,夏海根的知遇之恩,他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尽职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