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302、赴任1

302、赴任1

    张母也说道:“大姐儿切莫如此,人情越用越少,切不可枉费亲家的人情,此事切勿再提。”

    刘静怡见状,也只得同意,人情的确是越用越薄,还是待以后关键时刻再用也不迟。

    又聊了几句后,张璟起身,向母亲告辞,“母亲,我去宴请逯指挥、三哥他们。”

    张母笑呵呵的颔首道:“去吧,去吧,你不胜酒力,就少喝酒,让三郎替你招呼就行。”

    张璟应了,便往东院去了。

    这边张母见儿子离开,立即看向儿媳,“大姐儿,还有桐姐儿、君丫头,你们都是有主意的,见识也广,哥儿去南京兵部,是好事吗?”

    薛彦君、林疏桐一起看向刘静怡,她是大妇,自然得她来回话。

    刘静怡点了点头,“应该算是好事,毕竟文武殊途,土木之变后,武臣的地位愈发下降,朝廷以文制武的态势愈发明显,夫君若能顺利的去南京兵部上任,对夫君的前途而言,当然是有好处的。”

    张母又看向薛彦君和林疏桐,见二人纷纷点头,不由高兴的笑了,文武什么的,她不在意,只要儿子前途有保障,又不需要去边镇打仗就好。

    “哈哈,”张母去了一大半心事,再加上儿子回来了,心情于是大好,“哥儿宴请逯指挥、三郎、齐亮他们,咱们自己也开宴,今晚老身做东,宴请你们几个丫头。”

    芍药连忙在一旁凑趣,“老夫人做东,可是不能比郎君那里差,奴问过厨房了,郎君那里是头等的席面。”

    张母笑着拍了芍药一巴掌,“就你个皮猴子话多,老身还能短了你们的嘴不成?”

    众人纷纷笑着凑趣,其乐融融,这也就是张家这种人丁不旺的家门,才会如此和谐,其他那些人丁兴旺的深宅大院,那家不是破事儿一大堆?

    且说张璟,来到东院,自有亲兵上来引路,张璟婚后,东院就成了接待外客的地方,屏门那里平时都是锁着的,这里的洒扫、待客等工作,皆由亲兵来完成。张家毕竟是将门,没有文官那么多讲究。

    即便如此,外书房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见过哥儿(郎君)。”见张璟来了,逯杲、李锋等人纷纷出迎,哗啦一声拜倒一地。

    张璟连忙扶起逯杲等人,笑道,“不必如此客套,咱们私下相聚,随意即可。”

    “礼不可废,”逯杲正色说道,“咱们若非都督提携,哪有此时的风光?”

    “今日请诸位来,有事相商。”张璟举起酒杯,“大家满饮此杯。”

    众人纷纷举杯,李锋接过话头,“哥儿有何吩咐,我等洗耳恭听。”

    张璟示意几人坐下,“谈不上指示,”张璟笑着摇头,“某将去南京任职,想跟逯指挥借几个人,不知逯指挥意下如何?”

    “哥儿要去南京?”李锋闻言一愣,“南京守备武臣乃是魏国公一系的禁脔,难道哥儿去做协守?”说到这里,不仅是李锋,在座的几人脸色都有些难看,让张璟这个战功卓著的边帅去南京做个协守武臣,这已经不能用打脸来形容了。

    “非也,”张璟摇头,“去兵部。”

    众人先是一愣,进而大喜,纷纷给张璟行礼恭贺,他们是武臣,自然知道武臣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锦衣卫还能好点,至少文官们不会随便招惹,但也不复之前的声势,不过是比其他的难兄难弟好一点罢了。

    朱祁镇虽然推行特务统治,但东厂复立之后,很多事情朱祁镇都是直接交给东厂去办,锦衣卫更多的是承担着审讯的职责,以及维护京师治安的职责。

    监察官员的职责多是归于东厂。

    即便如此,锦衣卫仍掌握着不小的权力,由于东厂没有审讯权,东厂抓来的人,都关押在诏狱中,如何审讯、审不审讯就要看锦衣卫如何安排了。总体来说,东厂和锦衣卫算是相互制约,毕竟逯杲可不是省油的灯,曹吉祥很难在他这里讨到便宜。

    既然都是难兄难弟了,好的自然也就有限了。

    若是能够转为文臣,哪怕当个七品下僚,许多武臣也会削尖了脑袋去钻营的。

    “此事还未确定,且勿声张,”张璟笑道,“未雨绸缪,某一旦赴任,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其实张璟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把自己的人撤出锦衣卫,自己已经不在锦衣卫任职,没必要占着那些比较重要的职位,这样也不利用逯杲行事,甚至于树立权威。

    这话当然不会明着说,但逯杲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张璟此举的用意。

    袁彬虽然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衔,但他更多是宿卫宫禁,对于本卫的事情,几乎都交由逯杲负责,而逯杲也升任指挥使半年有余,是时候培植自己的势力了,否则逯杲始终无法真正的掌握锦衣卫,时间短还好说,若是一直如此,谁也无法容忍。

    至于说锦衣卫是否会从此脱离张璟的掌控,张璟对此是毫不担忧的。且不说有袁彬在上头镇着,就说逯杲此人,也绝非脑后生反骨的人。其人或许阴狠毒辣,不择手段,但却不能否认他的忠义之心。至少对张璟,他绝无二心。

    正如他曾经所说的,他从一个家无余财的破落户,到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那里来的?还不是全靠张璟提携。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锋等人自然是毫无异议,当初若非张璟力拒,他们早就一起跟着去延绥了,这次要是张璟还不带着他们,他们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难免会嘀咕。

    “缇骑也一起交给逯指挥。”张璟对李锋说道。

    逯杲闻此言,连忙站起来推辞,“缇骑乃都督亲自操练,门下殊乏领兵之才,若将缇骑交给门下,岂不若明珠暗投乎?都督可将之交给袁伯爷。”

    张璟闻言,心里松了口气,他虽然相信逯杲,但面对权力的诱惑,多少人把持不住自己,从而变节,逯杲显然并不在此列,他对自己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知,缇骑乃是锦衣卫中精锐的武装力量,是张璟专门编练而成的,张璟的亲兵都是来自缇骑,可以说,这是张璟最最嫡系的力量。

    哪怕张璟离开锦衣卫,这部缇骑也不能交给别人,逯杲不是傻子,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立即将自己摘了出来,交给袁彬自然是最合适的。

    “理南京锦衣卫事乃指挥同知刘敬,此人去岁十月由本卫调至南京,其人乃是陛下之亲信,都督若去了南京,须得提防此人。”逯杲将话题转到了南京锦衣卫上面。

    与京师一样,南京城不仅有六部,五军府、锦衣卫什么的也都不缺,尽管都是闲职,也别管能管多少事儿,但总归是个名头。

    “我们去了南京后,指挥你留在京师,面对曹、石儿贼,一定小心谨慎!”张璟嘱咐逯杲,“君为锦衣指挥,当知君子知命,不履险地的道理,行事切不可急于求成!”

    逯杲郑重的抱拳一礼,“门下多谢都督提点,以后必当以此为戒!”

    几人边吃边聊,一直到亥时,这场酒宴才结束,张璟吩咐亲兵把逯杲送回府,齐亮等人就住在张府旁边的院子里,几步路罢了,倒是不需如此兴师动众。

    送走逯杲,张璟正要让亲兵把李锋送回去,却被李锋止住,“我们几个有些话想跟哥儿说说,哥儿意下如何?”

    张璟自然不会拒绝,李锋、齐亮等人与他的关系又与逯杲不同。用三国志游戏的数据打个比方,如果说逯杲的忠诚是150,虽然也是死忠,但跟李锋、齐亮等人比,还是差点。李锋等人的忠诚肯定是最高的255,永远都不会降低的那种。

    来到书房,张璟让几人坐下后,笑呵呵的看着李锋说道,“三哥有什么话尽管说,我洗耳恭听。”

    张璟与李锋乃是总角之交,哪怕张璟此时已经是一品大员,而李锋只是个小小的千户,彼此间的身份、地位已经有了巨大的差距,张璟也从不在李锋面前端架子,与李锋相处时,仍一如既往,仿佛二人还是那个在冬日的寒风中巡街的小喽啰,自己有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对方。

    这不仅是二人的交情,更是两家人之间的交情,张璟自幼丧父,若非李家帮衬,这孤儿寡母的日子,岂是那么好熬的?

    “倒也无甚大事,”李锋叹了口气,“我等跟着哥儿,别说去南京,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都绝不皱一下眉头,但京师毕竟是京师啊,我们跟着哥儿去了南京城,京师怎么办?袁伯爷整日里被束缚在宫中,许多事情都插不上手。”

    齐亮等人也跟着点头,秦武性格比较跳脱,年纪和李锋一样,比张璟大三岁,却没有李锋的沉稳,听李锋说完后,立即附和道,“三郎说的不错,咱们都跟着郎君去了南京城,京师怎么办,锦衣卫怎么办?届时郎君回京,逯指挥还会跟咱们一条心吗?”

    张璟知道李锋他们担忧什么,无非是怕锦衣卫彻底被逯杲掌控了,到时候逯杲念着旧情还好,双方还是有合作的基础的。

    可一旦逯杲不念旧情呢?

    “无妨,”张璟摇头,“东厂复立,锦衣卫声势已是大不如前,监察、处置百官的权力几乎尽归东厂,逯指挥在朝中又乏根基,即便有陛下信任,但论亲善,逯指挥能比得上曹吉祥?”

    张璟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逯杲如果想要重振锦衣卫的声威,必须有靠山才行,本来朱祁镇就是他最大的靠山,对于逯杲,朱祁镇还是比较信任与欣赏的,但问题是,比起锦衣卫,朱祁镇更加信任曹吉祥和东厂。

    所以,只要有东厂存在,逯杲和锦衣卫就很难越过东厂,至于说什么重振锦衣卫的声威,更是难比登天。

    既如此,逯杲就轻易不敢放弃与张璟的联系,特别是张璟即将成为文官的前提下。

    尽管以张璟武臣的身份,转为文官后,会受到几乎全体文官的抵触甚至是打压,但那又如何?别忘了张璟今年才二十一,有大把的时间去提携后进,培植党羽,十年后、二十年后,你且看他!

    送走了李锋、齐亮等人之后,张璟总算得闲。

    尽管天色已经快三更了,张母房中仍亮着灯,显然是在等着张璟,张璟回家后,就开始忙活,先是去袁彬、张楷二位的府上拜访,紧接着又宴请老部下,母子俩有太多话,都还没顾上说呢。

    “儿子见过母亲。”张璟大礼参拜。

    “快扶哥儿起来,”张母连忙对芍药说道,“这孩子,咱们娘俩又不是外人,讲究这么多虚礼干嘛?”

    “哥儿快坐下说话。”张母对张璟招招手,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

    待张璟坐下,张母握着张璟的手,不住的打量,良久才道,“哥儿总算回来了!”千言万语,终于还是凝聚成这句平淡中却又带着几分喜悦的话语。

    “天儿不早了,我先让你媳妇还有小惠儿她们回去了。”张母感慨了一句后,立即转移话题,“君丫头和桐丫头的事儿,趁你还未去南京,待我与你袁伯母挑个好日子,尽快办了吧。”

    对此,张璟当然没有异议,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况且三妻四妾,那个男人不向往?对象又是薛彦君、林疏桐这等钟灵毓秀的女子。

    “是,都听母亲的。”张璟应了一声。

    “嗯,我看这两个丫头都是好孩子,即便纳进门来,也不会闹得家宅不宁,”张母笑道,“特别是桐丫头,亲自去了延绥,劳心费力的,为了什么?哥儿万万不能对不起她们。”

    “母亲放心。”张璟此时倒也只能这么说了,说的再好听,没有实际行动来证明的话,也是无用。

    “唉,你和你家媳妇刚刚成婚,便去了边镇,转眼间就是一年多,”张母开始念叨起来了,她迫切的想抱孙子,“这不是耽误事儿嘛!”

    面对母亲的抱怨,张璟只能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