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303、赴任2

303、赴任2

    张母一年多不见儿子,今日见了,话难免便有些多,唠唠叨叨,家长里短,当然念叨的最多的还是自己什么时候能抱上大孙子。

    直到一旁的芍药提醒她,她才发现夜已深了,这才松开儿子的手,还不忘嘱咐儿子抓紧时间。

    跟母亲告辞后,张璟回房,妻子刘静怡正在灯下读书,一边等他。夫妻二人一年多不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说,刘静怡和侍书一起,帮张璟换下袍服,侍书到外面打来热水,伺候他洗漱。

    “这些时日辛苦姐姐了,”张璟握着妻子的素手,颇为歉疚的说道:“我不在家,这里里外外的事儿都需要你来操心,辛苦了。”

    “你我夫妻,本是一体,夫君何需客气?”刘静怡平静的看着丈夫,当家主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刘静怡早有准备,所以并无怨言。

    “天色不早了,姑爷和姑娘早点歇息吧。”侍书在一旁催促二人,这都半夜了,还不休息,有多少话白天不能说,非得等三更半夜的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张璟夫妇洗漱完,就立即去拜见张母,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是孝道。

    张母乐呵呵的让二人起来,目光不由自主的瞄向儿媳的肚子,老太太想抱孙子真是想的望眼欲穿了,“哥儿不是要去拜访你袁伯父吗,赶紧去吧,我跟大姐儿说说话,你就别在跟前晃悠了。”

    张璟只得老老实实的告辞,昨天他去袁府拜访,廖氏夫人回娘家省亲了,而袁彬则在宫里值守,袁彬托人从宫里带出话来,说是让张璟今天去他家。

    袁彬特地跟朱祁镇请了一天假,至于原因,也没瞒着朱祁镇,朱祁镇也没说什么就同意了,叔侄二人当然要好好聊聊。

    张璟来到袁府时,不仅袁彬,就连廖氏夫人也回来了。

    “小侄见过伯父、伯母,冒昧打扰,还请伯父、伯母恕罪。”张璟进了门,就向端坐的二人大礼参拜。

    “起来吧,”袁彬笑呵呵的说道,“你回京的消息所知之人甚少,我也是昨日你回来了,才从陛下那儿知道。”

    张璟在下首坐下后,廖氏夫人立即说道,“这一年多,真是辛苦哥儿了,边镇苦寒,西北之地尤甚,不过总算是回来了。”

    袁彬也在一旁点头,“你做的不错,陛下夸了你好几次,说你有古良将之风,我本来还担心你会被陛下一直留在边镇,不想这么快就回来了,甚好啊,甚好。”

    张璟为何这么快就能从延绥回来,大家都心知肚明,无非是功高不赏那一套,未雨绸缪而已。不想却让张璟赶了个巧,荆襄流民的事情一旦揭开了这个盖子,就必须正视了,如今都已经一百五十万人了,若是再不闻不问下去,会糜烂成什么样子?

    湖广局势可以想见会剧烈动荡,而紧邻湖广的南直隶却不能跟着乱,这便需要一名知兵之人,前往南直隶镇守。

    算来算去,符合条件的,也只有张璟了。

    袁斌并不清楚这一切都是张楷的谋划,若是知道了,恐怕除了赞叹佩服之外,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只能说张楷的谋划一环扣一环,而且恰到好处,顺理成章,即便再怎么脑洞大开,都不会想到这一步一步的,都是张楷给张璟铺路呢。

    “去了南京,好好干!”袁彬勉励道,“湖广可乱,河南可乱,但南直隶一定不能乱,哥儿,你责任之重大,不可不慎啊。”

    至于文武角色的转换,袁彬并未多说什么,就为官之道而言,袁彬自问自己没什么能够教给张璟的,张璟已经是统领数万大军的一镇统帅,根本不需要自己指指点点了。

    至于为官经验,袁彬自忖,自己的经验根本不适合张璟,他不论为官还是为人,就两个字,忠厚。袁彬身为朱祁镇最亲近的人之一,忠厚一点倒也没什么。

    张璟可不行,去了南京之后,说是虎狼环视都不为过,文武官员对于张璟这个“异类”都不会有半点好感的,张璟想要迅速打开局面,履行自己的职权,靠忠厚俩字可做不到。

    “哥儿去了南京城,定然会遭受来自南京各方的抵触,”袁彬叹气,张璟由武转文,看似是一大跨越,但一个不慎,后果自然也是极为惨烈的,本朝可没有什么刑不上大夫的说法,政治斗争的残酷激烈,绝非史书上寥寥数字便能概括的,“万事小心啊!”

    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明白那种惨烈。

    所以,袁彬希望张璟去了南京后能够万事小心,干什么都留个心眼,别一时不查,被人给阴了。

    “伯父放心,”张璟郑重的抱拳说道,“小侄省得,定然会谨慎从事的。”

    “唉!”袁彬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官场凶险,岂是几句言语所能形容的?

    “南京兵部与户部比起其他几部,无论事权还是职权,皆不可同日而语,哥儿去了之后,部务万万不得荒废,更不可轻易假手他人。”袁彬嘱咐道,现在一些底层官员彼此勾结,欺上瞒下并非什么个例。

    若是遇到有能力的上司,倒还好说,这些人想蒙骗也蒙骗不过去,但若是遇上那等只想混日子的,或者是张璟这样毫无政务经验的新手,那对不起,不蒙您蒙谁啊。

    更有甚者,直接把你架空了,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

    所以,当这些人进入官场,甚至主政一方后,极难有什么作为。

    袁彬希望张璟去了南京兵部后,不会因为不熟悉政务,而被手下人给蒙骗、甚至是架空了。

    “多谢伯父,小侄会注意的,”张璟说道,“小侄已经让人寻找合适的幕僚。”

    袁彬赞许的点点头,有经验的幕僚可以帮上许多忙,只可惜这样的幕僚不好找。

    现在读书人虽然越来越多,每届考中举人的也就那些人,至于中进士的就更少了,这么多落第的读书人怎么办?很多人是继续考,一直考,哪怕考到七老八十,只要能动弹,也还是去考。

    还有一些人没这么轴,或者说没这么官迷,既然考不中,那就不考了呗,干嘛不能混碗饭吃?所以这些人或开私塾,或给人当幕僚,或者进学当个教谕。

    但做此选择的人比起不考中就誓不罢休的人而言,要少许多,能够给人当幕僚的就更少了,而其中优秀的就更加的少之又少了。

    张璟搜罗了那么长时间,也不过搜罗到了徐欣和王氏兄弟,一个方言老先生,还不以政务见长。这次去南京,张璟打算把徐欣以及王氏兄弟都带上,而方言和他的弟子们,张璟则安置在了通州的田庄中,哪里更加适合研究。

    袁彬还要回宫,宫禁的守卫现在都由袁彬掌管,朱祁镇对他十分信任,所以,袁彬几乎是片刻都不得稍离,能够请半天假,出宫来和张璟见上一面,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你把李锋等人调离锦衣卫一事,做的不错,”袁彬赞赏了张璟一句,“逯杲现在已经是锦衣指挥,本卫的事情,老夫已甚少过问,况且陛下十分信任逯杲,若本卫中仍是你的亲信居多,不利于逯杲树立威信。”

    张璟应是,李锋、齐亮等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逯杲便无法安置自己的亲信,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跟着他?就是逯杲,嘴上可能不会说什么,但心里对张璟能没有怨言?

    现在好了,张璟把自己的亲信从锦衣卫中全部撤了出来,不仅给逯杲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同时还向朝廷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自己既然已经从锦衣卫离职,便不会藕断丝连,甚至暗中操控之类的。

    “缇骑你找人统领,京师这里还是需要好好经营的,你总不能一直留在南京,”袁彬说道,“有老夫在,缇骑不会出任何问题。”

    张璟领命,现在的缇骑有五千人左右,比起全盛时期的六万多人,简直没法比,而且此时缇骑的职权也被大大削弱,抓捕缉拿等差事几乎用不到缇骑,别说缇骑,就连锦衣卫的旗尉,也没权力随便拿人了。

    但留着缇骑也不是没用,这毕竟是一股不弱的武装力量,而且只听张璟的,在某些时候,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至于留下谁统领缇骑,张璟现在还没有决定,等回去跟李锋等人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与袁氏夫妇告辞后,张璟直接回家,在接到去南京兵部上任的诏书之前,张璟决定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绝不随便乱跑。

    一则避嫌,省的被某些有心人抓到把柄;其次则是趁此机会,把一些人、事都安排好,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

    回家后,李锋、齐亮等人都在,他们已经交接好了自己的差事,从今天起,他们便不是京师锦衣卫的人了,至于去处,当然也有,朱祁镇并未在这方面为难张璟,既然已经决定让张璟去南京担当大任,方方面面自然就要给张璟足够的支持。

    李锋、齐亮等人的军籍将全部转到南京锦衣卫,将和张璟的任命一起下达。仍沿原职,齐亮任南京锦衣卫镇抚司镇抚,注意,南京锦衣卫的镇抚司并无南北之分。

    至于李锋、韩立、宋强、楚成、秦武等人,则不做安置,待到了南京之后,另作安置,主要事南京锦衣卫没那么多职位安置,这些人中,都是千户、百户,南京不过是个闲散衙门,哪有这么多职务安排给他们。

    这个就得看张璟到了南京后,怎么跟那帮人打官司了,能不能替李锋等人争取到合适的职务。

    至于徐欣和王平,他们俩在经历司的职务不变,去了南京锦衣卫,仍然去经历司,其实就是张璟的幕僚罢了,还有王方,他没有官身,在延绥时充当张璟的幕僚,这次去南京也一样得了个经历司典吏的职务,官虽然小,但终究是个官,算是摇身一变,完成了阶层的跃迁。

    “子悦、伯舒、仲安,”张璟把三人叫进了外书房,“你们的家眷如何安置?是一起迁往南京,还是留在京师?”

    徐欣三人对此早有考虑,闻言后,徐欣对张璟拱手一揖,“都督,我们两家虽是小门小户,但在京师皆有宗族,不便南迁,请都督恕罪。”

    张璟点头,“某知道了,安置妥当否?此去南京,三五年之内怕是难以返回京师,家人定要好好安置才是。”

    徐欣等人纷纷应是,他们早就安置好了,徐、王两家在京师虽然算不上什么高门大族,但也是耕读传家,宗族人丁兴旺,家里的父母妻儿,自然是有人照料的。

    再说了,等去南京安置好,有机会,他们也会把妻子接到南京的,一年两年还行,三年五年的,夫妻感情再好,也难免生分不是。

    齐亮等人就好说了,他们几个虽然有官身,但实际上却一直依附于张家,别的不说,他们的妻子有一个算一个,都在张家管事,实际上已经是张家的一员了。

    至于李锋,李家与张家乃是通家之好,他和张璟更是从小一起长大,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况且李锋家里还有两个哥哥,足以继承家业,他自然是唯张璟马首是瞻。

    “在都察院的带动下,如今朝廷上下皆是声讨孙继宗、张輗、张軏、石璟、薛桓等人的声音,可谓声势浩大,”张璟笑道,“此事没个三俩月,怕是平息不了。”

    “都督所言甚是,此时若是朝廷颁下都督的任命诏书,估计也没几个顾得上反对,”徐欣在一旁笑道,“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天助都督也!”

    文武殊途,若是平时,任命张璟这样一个武夫去南京兵部任职,怕是要捅破天!

    张璟闻言,笑而不语,他自然不会告诉徐欣,这都是张楷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