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304、赴任3

304、赴任3

    这种事儿,还是烂在肚子里,省的引起一些没必要的麻烦。

    与手下的人交代了一番后,张璟便带着家人去了通州田庄,算是避开京师的风头。

    通州的田庄经过一年多的经营,面积又扩大了不少,占地达到了三百余顷。这里虽然是顺天府的地界,但由于靠近蓟州,地广人稀,勋戚们都懒得来这种地方占地,所以,张璟很容易就通过通州县获得了不少无主之地。

    现在由芍药的父亲管着佃户,而李奎则负责工匠们的各种研究。

    把母亲、妻子等人在外面的田庄安置好之后,又嘱咐了几个小丫头几句,让她们别到处疯玩,张璟便带着李锋和齐亮去了田庄深处。

    外围的田庄更多的是掩人耳目用的,在缇骑的约束下,佃户们绝不往山那边去。对于这点约束,佃户们纷纷表示没问题,遇到这么好的主家,别说就是不准上山,就是干完活后不准出门都没问题。

    山上的东西毕竟牵扯甚广,这人多嘴杂的,万一有人传出点什么去,还不知道会被传成什么鬼样子呢,所以,干脆戒备的森严一点,让大家保持敬畏,就不敢随便乱传了。

    在树木的掩映下,一座箭塔在树木的掩映下隐隐露出一角,张璟满意的点点头,除非是走进树林深处,否则光在树林外面看,根本看不到什么,隐蔽的非常好。

    之所以戒备的如此森严,主要是因为这里锻造了不少铠甲、兵器,对于铠甲、兵器的管控,朝廷是十分严格的,尽管张璟都是用来武装缇骑,但一旦有人检举,也是个大麻烦!

    受限于各种人才的匮乏,张璟主要攻关的是炼钢技术以及燧发枪的研制,至于后装枪、定装弹之类的,距离还比较遥远。

    现在这个时间段,能把燧发枪研制出来,就是极大的胜利了,火枪成本低、威力大、易训练,已经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其他的乱七八糟的科技,张璟连说都说不清楚,只能一门心思从最简单的开始做了。

    至于其他的,只要现行的体制不改变,自然科学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张璟一个人,岂能改变整个大势?即便他有这个想法,也没这个能力不是,至少目前是没这个能力的。

    此时的张璟,对于朝政的参与度几乎是零,他能干嘛?什么都做不了。

    在里面溜达了一圈,和工匠们随意的聊了聊,张璟便离开了,他啥都不懂,最多只能给予金钱上的支持,其他的他也做不了什么,所以很快便离开了。

    哪怕张璟把几乎所有的亲信都调出了锦衣卫,只要有袁彬在,不论是人还是钱,都不会缺的,自然也就不必担心突然那天没钱了,锦衣卫来钱的路子太多了,根本不差钱。

    张璟一家人就此在通州的田庄住下,每日里带着几个小丫头打猎钓鱼,倒也其乐融融,几个小丫头是玩疯了,连带着薛彦君和林疏桐也偶尔会跟着一起。

    京师中,御使们联合起来的战斗力非同一般,十三道监察御史联合起来,参奏孙、张、石、薛等勋戚的奏本如雪花一般送到了通政司,足可见这些人引起的公愤有多大。

    尽管有御史台从中运作的缘故,但这些人也的确是破事儿一箩筐,否则也不会如现在这般,群情激愤。

    朱祁镇本来还稳坐钓鱼台,但随着这几人被抖落出来的破事儿越来越多,朱祁镇也有些坐不住了,连忙把李贤招到雍肃殿,“原德,这些混账竟如此大逆不道,身受皇恩,却不思报国……”

    见朱祁镇急怒攻心的样子,李贤连忙安抚,“陛下息怒,息怒,此事并无甚大碍,国家自有法度在,处置了便是。”

    “处置谁?如何处置?”朱祁镇厉声喝道,“这些人中,有朕的舅舅,有朕的姐夫,还有靖难勋臣之后,朕的大明,何曾亏待过他们?这些人为何如此贪心不足?”

    朱祁镇这话,李贤还真没办法多说什么,大明的确是有律法在,而且还非常严厉,但问题是此时的大明,带头破坏律法的,正是自上而下的官员、勋戚、宗室们,他们违法的成本太低,甚至是零成本,那为何要循规蹈矩?

    “陛下,此时群情激愤……”李贤提点了朱祁镇一句,都这个时候了,您不处理也不行了呀,赶紧的,哪怕是做做样子,你也得做啊。

    “张璟呢?”朱祁镇突然问道。

    李贤一愣,他哪里知道张璟去哪儿了?不由转头,想看看曹吉祥或者是袁彬。不想,这俩人此时都不在,的确,皇帝和首辅商议机务大事,他们两个也不适合在跟前杵着。

    “曹吉祥,滚进来!”朱祁镇厉喝一声。

    在殿外和袁彬大眼瞪小眼的曹吉祥闻言,立即跑进了殿中,“万岁爷,您叫小人有何事纷纷?”

    “张璟现在可在家中?”朱祁镇闷声问道。

    “启禀万岁爷,张璟前几天带着一家老小去通州了。”曹吉祥一直担心张璟回京后找他的麻烦,因此十分留意张璟的动向。

    不想张璟回京后并未和他打对台,曹吉祥当然不会天真的认为张璟是怕了他。挟大胜北虏之势而回京的张璟声望正隆,朝野上下都赞赏有加,毕竟杀鞑子嘛,这是政治正确。

    出乎曹吉祥预料的是,张璟并未找他的麻烦,虽然他办的事情非常不地道,甚至撺掇李贤的次子李玠去谋夺张家的产业,但张璟回京后,并未借题发挥,反而让曹吉祥摸不着头脑。

    就算张璟离开了锦衣卫,锦衣卫仍然不买他这个东厂提督太监的帐,东厂本身并没有什么人,它所有的办事人员,都是从锦衣卫调拨的,继任的逯杲虽然没有给东厂设置什么障碍,但调拨过去的人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就不说了。

    关键是锦衣卫一直在拆东厂的台,它东厂前脚抓了人,锦衣卫后脚就敢立马放了。

    这里面要是没有张璟的主意,打死曹吉祥,曹吉祥都不信!

    所以,张璟回京后,竟然没找自己的麻烦,让曹吉祥一直有些疑神疑鬼的。

    “去通州了?”朱祁镇一愣,这小子,这个节骨眼上,心还真大,竟然跑通州去了。

    朱祁镇深吸了一口气,目视李贤和曹吉祥二人,“命张璟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授资善大夫,五日内赴任,不得有误。”

    此事就是朱祁镇和李贤谋划的,袁彬也知道,但曹吉祥不知道啊,乍闻此命,整个人都懵了,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他这人虽然没有什么大智慧,但在宫里这么多年,又成为秉笔太监、提督东厂,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这个任命绝对不寻常!

    曹吉祥再笨,也知道文武之间的区别。武夫撑死了也不过是一个王骥或者石亨,需要你打仗的时候,怎么都好说,打完仗后,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想插手朝政,对不起,动那只手,砍那只手。比如石亨,文官们为何对他不依不饶?不就是他想插手朝政嘛。

    石亨到现在还能在文官们的打压下屹立不倒,得感谢他的夺门之举。但也仅限于此了,没见在文官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努力下,石亨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进宫来见朱祁镇了。这还不算,石亨好容易扶持起来的兵部尚书陈汝言,干了还没半年,就被文官们给拱倒了。

    陈汝言真那么不堪?和其他文官比,难道他就是最贪婪的哪一个?怎么可能,比陈汝言贪的文官多了去了,为何要倒陈汝言?还不是因为他是石亨的代言人嘛。

    文武间的壁垒,看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存在,谁想大破这层壁垒,得看文官们同不同意。

    让曹吉祥意外的是,李贤并未多言,而是躬身领旨。然后从袖子里取出内阁定稿的诰命,双手递给朱祁镇,“请陛下过目。”

    “……”曹吉祥顿时目瞪口呆,你们敢不敢再明目张胆一点?这边万岁爷刚刚做了决定,你们内阁就把诰命呈上来了,这要不是事先早就商议好了的,曹吉祥表示,我这个姓倒着写!

    圣旨虽然带个“圣”字,但也不是皇帝一句话就完事了,是需要经过层层关节的。比如封赠大臣的圣旨,叫做“诰封”。

    从提议到起草,再到下达,首先要由大臣奏定,皇帝同意了,然后让翰林院的翰林撰写,撰写完了,交给内阁,内阁讨论后,觉得没问题了,便定稿进呈,然后由皇帝批准,翰林写在不同材质的“圣旨”上,然后皇帝用印。

    这样一套下来,这道圣旨才能发出去。

    现在朱祁镇刚说封张璟官,李贤便把内阁定稿的诰封拿出来了,这不是事先商议好了,是什么?

    这特么的,曹吉祥一口老血卡在嗓子眼里,差点没给气疯了。

    内阁都定稿了,都察院那边肯定也通过了呀,否则,以李贤的谨慎,怎么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曹吉祥突然想到都察院的御史们此时都跟疯狗一样,撕咬孙、张、石、薛等勋戚,这……

    细思极恐啊。

    御史们也是,一个个眼皮子那么浅干嘛?不就是几家勋戚么,这闹得,跟吃年夜饭似的,没出息的劲儿。

    曹吉祥叹了口气,这是早就计划好了呀,张璟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曹吉祥虽然心中不忿,但这个时候也没他说话的余地了,只能表示羡慕嫉妒恨了。

    幸好,张璟是去南京任职,南京兵部尚书虽然也是尚书,但比起北京兵部尚书,差的有点远,而且,都是些什么人去南京任职啊?

    不是去养老的,就是被贬官的,想到这里,曹吉祥的心里好受了一点。该,让你好好的正一品都督不当,去当个正二品的尚书!

    可是,这样的尚书,哪怕是南京的,他曹吉祥也想去当啊!

    不仅如此,曹吉祥还产生了巨大的急迫感与紧张感,此事明显是朱祁镇和李贤事先商议过的,他这个秉笔太监却一无所知!直到现在,才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个结果。

    这说明什么?难道不正是朱祁镇对他有了防备吗?

    曹吉祥微微低着头,心里面千头万绪,思绪万千。

    “命会昌侯、文安伯、太平侯、驸马都尉将所占民田,尽数退回,”朱祁镇犹豫了一番,接着说道,这些个勋戚,真的是没法处置,处置重了,有人不乐意,处置轻了,又能起到什么样的警戒效果?

    “另,削去文安伯、太平侯爵位,罢张輗都督府事。”朱祁镇叹气,也只能拿张氏兄弟出出气了,至于孙氏兄弟,那是自己的亲舅舅,就算自己想处置,宫里太后那关也过不了,至于两个倒霉的驸马都尉,他们不过是从犯罢了。

    让他们退回侵占的民田,已经是朱祁镇能够给出的最终的惩处了。

    但显然这个结果不能让文官们满意,闹呢,犯了这么大的事儿,人命都害死了那么多,就这么轻轻放下,怎么可能!

    所以,文官们肯定还是要继续兴师问罪的,这是一场拉锯战,就看谁先让步了。

    急需找存在感的文官们肯定要借机大闹,朝廷定然是不会安稳了。

    晚上,今晚曹吉祥不当值,他急匆匆的回到自己的私第,急忙三火的差人去请石亨。

    本来他与石亨之间颇多龃龉,当初联合起来谋划夺门,也不过是利益结合而已,一旦功成,彼此间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明里暗里的交锋可真不少,关系自然也不复从前。

    但今天曹吉祥是真的怕了,张璟去南京兵部任职这么大的事情,他这个秉笔太监竟然是最后知道的一个,这说明什么?

    至少说明朱祁镇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信任他了。

    为何会如此?当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最大的缘故,怕是与文官们脱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