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吴圣祖 » 第四十八章 战前准备(三)——种海田

第四十八章 战前准备(三)——种海田

    在另一个时空的21世纪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附近的这些“大晋孤忠”、“当世苏武”、“南岛张骞”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后世历史教科书给他们的称号是“万恶的殖民主义者”,而马融、杨稷和毛炅则是“穷凶极恶的殖民主义头子”、“屠戮南大陆原住民的刽子手”,他们的画像在教科书上,分外张牙舞爪。

    如果让后世那些编撰教科书的专家教授们穿越到此时此地见证伟大的大晋南岛都护府诞生的这一刻,他们怎么都不会把这些哭哭啼啼的羁旅游子和他们定性的那些称号对应起来。怎么回事呢,他们难道不是满怀激情地开拓异域的吗?就这副窝窝囊囊没出息的样子也能成为南大陆土著数个世纪以来眼中的梦魇、天神、恶魔……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甬东海域,碧波万顷。

    丁温正在组织将士们捕捞海鱼。

    数十艘大小舰船停在一处海上,丁温命令船队散开,放下许多小舟。他亲自从座船上下来——那是一艘新式海船,也来到小舟上,抡起棒槌,“梆梆梆”地敲击船舷。士兵们也有样学样,有节奏地敲击船舷。

    渐渐地,海水开始泛黄,舟底也被撞得“砰砰”响,放眼望去,如同海潮一般,浮起无数的大黄鱼。

    “开捕!”丁温下达命令,士兵们迫不及待地疯狂下网,一筐筐大黄鱼被捞上了船。

    这个时代的捕鱼手段相比后世还是非常原始和落后的。尽管将士们拼尽全力,面对这等规模的大黄鱼群,似乎也只是取走了沧海一粟而已。

    两三个时辰后,将士们几乎都力竭了,丁温也只好恋恋不舍地下令返航。这一趟怎么也有上千石的渔获了,满载而归。

    这种邪乎的敲船舷的方法是孙皓传授的,丁温将信将疑,虽然他一向很敬佩这位英明神武的陛下,但孙皓从小又没有出过海,接触过渔民,他怎么会了解这方面的事。不过他还是照做了。第一次做的时候,那些军士就跟看傻子一样——他们当中有不少是以前的甬东海贼,渔民也不少,本来打鱼就是海贼的重要谋生手段之一。他们对这种方法闻所未闻,自是不信。第一次“召唤”出大黄鱼群的时候,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大黄鱼在繁殖期的确会成群,但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哪能说召唤就召唤出来。但事实胜于雄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对丁温奉若神明。但丁温也不揽功,口称此法为陛下亲传。从此,甬东军民开始盛传孙皓是龙王转世,天命所归。

    实际上,这是专门针对大黄鱼习性的“敲罟”法,敲罟法捕鱼,即两条母船和几十条小船,围成一圈,不断敲击绑在船上的竹板,缩小包围圈到一定距离,再加大敲击力度,震晕黄鱼后,再一并捞起。历史上,此法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扬光大,走向兴盛,自七十年代达到全盛。巅峰时期属1974年,浙江省数次组织深入远海大黄鱼越冬地进行大规模捕捞,仅东海区的大黄鱼产量就达到19万吨。1970年代的闽浙沿海地区,野生大黄鱼多如牛毛,供应充足,最便宜时零售价低至每斤0.1元,而同期的白菜和猪肉价格分别是每斤0.08元、0.6元,真是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然而,这种敲罟法的盛行,保证了廉价而充足的大黄鱼供应,却付出了“灭绝式捕捞”的沉痛代价:在使用敲罟法捕鱼的海区,野生大黄鱼资源开始经历断崖式衰竭,到了80年代,已难以形成渔汛。

    但现在是公元三世纪,海洋还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富矿,在开发方式上,怎么见效快就怎么来。

    甬东诸岛上,到处都在腌制海鱼干。洪武三年开春以来,已经收获了数万石海鱼,主要是大黄鱼。

    这些海鱼主要充作东海水师的军粮,也有一部分输入到建邺,孙皓也带头吃起了大黄鱼。

    “今天还吃大黄鱼吗?”贺质看着眼前的腌鱼,面露难色。

    “吃啊,为什么不吃?”沈莹笑道,“你知道一石海鱼可以代替多少粟米或者稻米吗?”

    “这个……至少两倍吧。”贺质迟疑道,“海鱼养人,能充饥,本来能吃三碗米饭的,若有一条海鱼佐餐,一碗饭也顶饱了,只是天天吃……”

    “你可知道相比于米饭,海鱼还有什么好处?”

    “常吃海鱼,可以改善目力,夜视不再昏茫。”贺质笑出声来。“这一点,我是有亲身感受的,现在将士们的夜间作战能力提升了不少。”

    在古代,夜战一般是尽可能避免的,因为普通士兵普遍吃得不好,有夜盲症,尤其是普通步卒,骑兵的情况则好得多。

    但是现在,有了大量海鱼作为食物,东海水师的夜盲症得到极大改善。

    “所以,再难吃也要忍着,我们吃,下面的军士们才肯吃。现在陛下也领着朝臣们也在坚持吃鱼呢,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现在这六万石海鱼,可抵十数万石粟米、稻米,足够三万大军吃大半年了!”

    贺质点点头,皱着眉头开始动筷。

    建邺朝廷。

    “一晃已经过去快两个月,是时候出师了。”孙皓道,“再不出师,风向就要变了。按照过去的规律,东北风还有最后半个月。从甬东南下,可直取夷州鸡笼港!”

    孙皓令陆凯总揽朝政,万彧副之,丁奉总揽军事,并主要负责扬州方向的事务。自己亲领骁龙营、猛虎营,孙俊、孙德、孙谦、孙基和孙壹等人的部曲,并东海水师、南海水师共三万人,分两路出击夷州。孙皓亲统两万人从甬东南进,孙奉、周豫领南海水师从朱崖向东渡海击澎湖。

    诏令一下,令骑飞驰,烟尘滚滚。

    在出发的前夜,孙皓宿在丁贵妃的宫中。

    “陛下,莫怪臣妾多嘴。此番出征夷州,风高浪急,你怎能舍万金之躯,非要亲往呢?”她抱着襁褓中的四皇子孙鸿,“若真有个好歹,教我和好运儿何以自处?”

    “这小子能给朕带来好运,不会有闪失的。”孙皓笑着,摸了摸小家伙的脸颊,“朕的座舰是新式海船,有水密隔舱,有配重块,比楼船安全多了。这几年可是非常宝贵的机遇,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一旦司马炎完成对内部的整合,朕和他迟早会有一战。不趁着现在积蓄实力,到那时就是死路一条,因为实力太悬殊,而且上游的益州也被他们占了,长江天险破了一半。

    朕现在的举动,是很冒险,甚至很疯狂,很不可理喻。但这没得选,朕必须引导国中的宗室、世家和军头们,把目光移向海外;朕必须要利用海外丰富的物产、财富来充实国力;朕还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既或是真的保不住江南,打不过司马炎,那就出海去,再打一个大吴国出来!要想做到这些,我不带头,能行吗,能扭转他们的观念吗?

    这是一场豪赌,但朕愿意以身入局,因为当初,我大吴国,本就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豪赌出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