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百十九节 征伐(一)

第一百十九节 征伐(一)

    征南方面,要说福将是谁?应推廖永忠莫属。

    三路征南大军,杨璟由湖广一带南下,攻打广西,虽没有如陈友定这类闽虎,明显在地方做大的势力,但是大元朝的守将,都还忠心于大元,大多是坚守拒战,进展缓慢。

    而胡廷美这路更颇为坎坷崎岖,一路“征伐”攻打,结果功劳被后来居上,福州也是汤和这路攻下,陈友定最后的据点延平,是汤和军攻下,陈友定也是汤和军擒获。

    而汤和的好运,则是从廖永忠被命为征南副将军,率水师入海追击方国珍开始,便一路顺风顺水的。方国珍投降,福州仅一日就攻陷,延平也有内应作乱。

    以致连朱元璋都认为,廖永忠的福气正旺啊!

    洪武元年,二月初二癸卯日

    朱元璋便命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上谕永忠等曰:“王者之师,顺天应人,以除暴乱。朕昔平定武昌,荆、湘诸郡望风款附。常遇春克赣州,南安、岭南数郡亦相继来归。此无他,师出以律,人心悦服故也。今两广之地远在南方,彼此割据,民困久矣。彼闻八闽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慑。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归款迎降者。如其拒命,然后举兵,扼其险要,绝其声援。闻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诸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仍与平章杨璟合兵取广西。肃清南服,在此一举。”

    史书上写得很清楚,朱元璋的作战程序,还是老套,便是征伐三部曲:

    先檄文,招降;

    不降就,猛打;

    打不下,就围。

    而广州也有在地龙,那便是何真。

    廖永忠等率舟师自福州航海取广东,元左丞何真降。

    何真是广东本地的东莞人,长得一表人才,喜好书剑;只不过因朱元璋平定两广还算顺利,不是重点,所以在此仅是个小配角:不然,还真的是可以当作小说里的一号人物。

    就有相士看过何真后,直认为是一方豪杰,只不过是生在南方,少了平定天下的气势,可惜啊!

    大元至正初,何真当过河源县务副使,以及淡水场的管勾,后来朝廷失政,便如同刘基般,弃官归隐。元末盗起,何真也如刘基般,聚众保乡里。

    不过广东这地方,不如处州,下层负责抓捕的元帅受贿严重,作乱的盗匪不抓,反抓聚众保乡里之人。

    所以何真被逼急了,只好自己聚众抓盗匪,如察罕帖木儿一般,一路由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其实何真的能力,堪比察罕帖木儿,只是远在南方,不是朝廷注意的重点,否则也将如察罕,一路升迁至中书省参政、平章,而不只是江西行省之下的广东分省右丞。

    大元至正二十六年时,王成在地方作乱,何真檄文能够擒获王成者,给予钞十千。王成的奴仆知道这消息,便趁机绑缚王成,到何真处领赏。

    何真这人说话算话,真的给予那奴仆钞十千。不过,也当场命人准备大汤鼎煮热水,这下可吓死王成,心想自己不过作乱,需要被烹煮吗?

    结果,何真是用来烹王成的奴仆,还对众人道:“奴叛主者,便当如此!”算是个说话算话,却又重义轻利的侠士,真的可以当小说的人物。

    当然,如此这一番人物,面对朱元璋的征南将军廖永忠,是什么回应?

    本来,何真聚众,就是为了保卫乡里,否则不会是去平乱,而是直接攻下官府了。所以收到廖永忠的招降书,应对方式便是:投降。

    不投降,难道招兵与军威正旺的大明军对干?那要死多少人啊!

    此种坚不投降,谋划对战的做法,是“豪杰”所当为,不是侠士所当为。

    所以大明军到广东,何真便派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廖永忠也是上道之人,到了当然要揭大纛、开军门,才知道要去哪里投降。

    而朱元璋也最喜欢这种,不费一兵一卒,不伤人民百姓,便自动投降的大元地方重臣,所以还特别赐诏给何真。

    褒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绩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廖永忠军抵东莞,何真也帅官属迎劳,广东一地,也顺利纳款并入版图。这廖永忠真是福将啊!不费一兵一卒,就收了广东了。

    而何真奉诏入朝,朱元璋任命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由分省变行省,官也变大了。

    朱元璋因这事情,还特别说了一段话。

    “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

    何真在朱元璋眼中,算是次之的“豪杰”,至少不是来跟我朱元璋争天下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