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三三章 称帝.大义

第三三章 称帝.大义

    此时,门卫大声报:“五王到。”(陈友谅的四弟陈友仁,外号“五王”)

    陈友谅一听,说:“好,来的正是时候。”

    只见一身材与陈友谅一般,带着独眼罩的大将进来,道:“徐寿辉的船已靠岸,说要让大王前去迎接。”

    陈友谅嗤笑一声,道:“这空壳皇帝还以为他是『真』皇帝了,要本王我去迎接!”

    接着说:“四弟,你来的正好,我正与必先、定边讨论举大事。你也来商量商量。”

    陈友仁回道:“大王终于要举大事了,小弟一定全力支持,我等这时刻等很久了。”

    “况且我们实际上,已占有了荆北、淮西,以及湖广、江浙等江南大半片领地,早就有称帝的本钱,而那徐寿辉只不过是个空架子。”

    张定边接道:“大王选定今日举事,要杀了徐寿辉,创建汉朝,建立我们汉族天下。”

    陈友仁大呼道:“好!今日就今日。”

    又道:“我们举事,就是要推翻蒙族的大元,建立我们汉族天下;那个白痴徐寿辉,我也忍他很久,杀了好!”

    陈友谅说:“既然四弟也支持,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今日举事。”

    张必先道:“杀徐寿辉事,大王不方便亲自出面,由我们来干。”

    陈友仁道:“就由我来,我刚从他那边过来,回去他不会注意。”

    陈友谅道:“不行,杀皇帝的事我让那五个随扈来做,他们五人先前已经被五通神赋于神力,杀皇帝不打紧。”

    陈友仁道:“五通神吗?好吧!那我跟在旁监军,一定要当场让他们杀了徐寿辉。”

    张定边说:“这样也好,有五王监军,不怕大事不成,徐寿辉死后,其他人等,要嘛臣服,要嘛也一起杀了。”

    陈友谅道:“四弟,事情处理好,带着那群文官,直接到岸边小丘上的五通庙,我要在那里登基,让他们来觐见。”

    张必先问道:“大王也要选在今日登基?”

    陈友谅道:“既然今天举大事,当然就今日登基。”

    陈友谅此次挟持徐寿辉一起前来,除了担心他趁机在后方搞事外,本来也是准备要举大事。原本是要直捣黄龙,打下建康城后,在那六朝古都中,登基称帝,只因为江潮延误耽搁,转而先攻下太平城。

    而据说建康城内没有五通庙,此处正好有,且请示过五通神后,更加强他称帝的决心,为防事情有变,便一心地想要尽快称帝。

    张必先道:“今日上天助大王举大事,但登基要不要再准备妥当,另选个良辰吉日?”

    陈友谅道:“天助之日就是吉日,就今日登基,良辰就选在『日正当中』的午时。”

    张必先原先认为的今日“举大事”,先要徐寿辉禅让退位,待大小事项都准备好后,再择日登基。然而,陈有谅却决定弒主,而不是逼退,现在又这么匆促就登基,心里觉得实在不妥。

    便回说:“大王,据闻登基仪式繁杂,过程冗长,还要去准备,况且登基台、龙椅、仪队等也需要时间,今日可能来不及,可否择日再行登基大礼?”

    张定边也觉得今日登基过于仓促,说道:“今日举大事杀徐寿辉,天完朝刚灭,我觉得同日登基,有接续天完朝意思,况且今日初一月朔,我们是趁着『月黑风高』之时攻下太平,在月黑风高日登基,听了不太好,何不改日?”

    陈友仁在旁也说:“大王在我们陈家众兄弟间排行第三,何不改到初三?容个几日?”

    陈友谅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道:“确实也要些时间准备,必先,你处理事情比较妥适,此次登基能简就简,赶快去筹办。本王订闰五月初三午时登基,届时,必先,你就是丞相,定边,你则为太尉,四弟,你便是个封国的亲王。”

    张必先回道:“谢大王!我立刻去准备。”

    陈友谅又道:“定边,军队方面你比较在行,既然本王即将登基为皇,你去把我们的部队、舟师,按照皇朝体制重新整编、命名。”

    张定边及张必先两人都甚讲义气,且效法桃园三结义故事,认为陈友谅如同刘备,他两人是关、张,绝对忠于陈友谅,所以也遵照指示,回说:“谢大王,我这就去处理。”

    陈友谅接着叫来先前的随扈五人,对着五人及陈友仁道:“你们五人跟着五王,去做大事,杀掉徐寿辉,放心好了,五通神已赋于你们弒皇之力,好好干,本王登基后,不会亏待你们的。四弟,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了。”

    陈友仁道:“好!我这就去办。”说完,带着陈友谅指定的五人,又一起出去。

    ………

    大舰上,徐寿辉已被五人拿铁挝从后击碎了脑勺,尸体躺在甲板上,血溅了满身。这几日都是陈友仁监看着天完朝的文官们,徐寿辉被五人击杀后,五王道:

    “陛下是暴疾而死,众位都知道了吧!”

    接着对邹普胜言道:“太师若臣服汉王,那汉王登基后仍是太师,众位若不臣服于汉王者,这徐寿辉就是榜样。”邹普胜自知目前已无后路,只能先臣服。

    瑟瑟缩缩的众文臣们,哪里敢抗拒,连太师都已臣服,也尽都赶紧臣服于汉王之下。

    ………

    大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戊午(初三),午时(1360/6/16,11点)

    采石.五通庙

    由于事出仓促,张必先虽然已尽力地去采买、整备,并找来工匠临时搭建登基仪台等,整个规模仍太过于简略。且此五通庙本来就不大,更显得有些拥挤,完全没那种皇帝登基该有的场景与气势。

    午时一到,礼官喊:“恭请汉王,圜丘祭告上天…”

    小小的五通庙,小广场上摆设各类仪台、装饰、旗帜,又挤入了仪队、乐队,文武官员大部分都被挤到庙外头,一直排到岸边,整个祭天登基的仪式,也草草结束。

    穿上了冕服的陈友谅大笑,大声道:“今日创立汉朝,朕是皇帝,是开国皇帝。朕为我们汉族,起义于沔阳,多年征战后,承蒙上天垂怜,将取得天下,为我们汉族重建皇朝,为我们汉族创立太平盛世,如此『大义』之举,即日起改元,朕年号即为『大义』。”

    “今年,为汉朝,大义元年”

    礼官喊道:“进殿,行觐见礼…”

    陈友谅正大步往庙殿里走,张眼一望,殿内还有五通神等神像,张必先早先来准备时,也没敢去动神像,且筹备过于仓促,所以殿内根本没多少位置。

    此时五王道:“陛下既然已登基,皇帝乃承天之命,还怕这五通神?不如先搬出去。”

    陈友谅听了心里犹豫一阵,想想也对,先搬出去应该也无碍,况且朕既已是皇帝,难道还让众文武官员也拜这五通神。

    便道:“搬出去吧,对了,神像正面记得要朝向外头。”

    一切就绪后,陈友谅进入行殿,刚坐上“龙椅”,正等着文武官员觐见朝拜,此时突然震天雷响,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

    陈友谅道:“不是日正当中,天气好好的吗!怎么突然下起大雨来了?”

    将被任命为太尉的张定边,在旁回道:“秉陛下,现在是入梅季节,江边午时前后,常会有大雷雨,而陛下登基时,日正当中,坐上龙椅后普降甘霖,此是应天时之象。”

    而将被任命为丞相的张必先,担心陈友谅去想那什么五通神的,也接着回道:“这是陛下登上皇位,坐上龙椅,上天以震雷回应陛下,乃上承天运而登基之命。”

    两人不知晓到底五通神帮了陈友谅多少,但其实都对五通神有着不少的排斥,所以赶紧转移焦点,多说些吉利的话。

    陈友谅虽然有些疑虑,不过仍道:“好吧!赶快让众卿家来觐见朝拜,结束后就让他们先回江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