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五四章 营中都

第一五四章 营中都

    而让朱元璋可以抛却“大败绩”的事,便是营造“中都”。

    管你什么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那些“几朝”的古都,依照朱元璋心中的梦想、构想,朕要建造的是一个历史上,前无古人的都城,全新的京师:临濠城!

    除了城池、宫殿、圆丘、社稷、宗庙等京师必有的建筑外,还盖了六公、二十七侯的宅第,金吾等二十一卫军士的劳房,计有三万九千八百五十间。

    依據《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十一月癸亥(二十日)下诏

    建公侯第宅于中都,韩、魏、郑、曹、卫、宋凡六公,中山、长兴、南雄、德庆、南安、营阳、蕲春、延安、江夏、济宁、淮安、临江、六安、吉安、荥阳、平凉、江阴、靖海、永嘉、颕川、豫章、东平、宜春、宣宁、河南、汝南、巩昌凡二十七侯

    洪武六年三月壬戌(二十日),临濠皇城时又下诏

    于临濠造金吾左右、羽林左右、虎贲左、骁骑左右、燕山护卫、神策、雄武、兴武、威武、广武、英武、武德、鹰扬、龙骧、钟山、兴化、定远、怀远二十一卫军士劳房,三万九千八百五十间。

    洪武六年六月辛巳(十一日),中都皇城成。

    自从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下诏营建中都(家乡临濠)以来,派遣了几十万军民,经过近四年的建设,中都最重要的内城池,皇城,终于建设完成。

    朱元璋对于皇城的建造,可是用尽心力,追求尽善尽美,不仅城高墙厚,还建得美轮美奂。皇城高三丈九尺五寸,若以明清时期,一尺约合现代31.1厘米(公分),十吋一尺,十尺一丈,换算约122.8公尺,一层楼以3.5公尺计算,约有三十五层楼高?……

    城墙高三十五层楼?以当时的建筑技术,实在是…觉得难以想象!

    高度就算了,御道踏级,用九龙、四凤、云朵丹陛等图样装饰,前御道,用龙、凤、海马、海水、云朵等装饰,城河坝砖脚五尺,更用生铁镕灌制。

    在朱元璋心中,这“中都”,可是要当朕的大明朝京师,千秋万代的京城,皇城尤其要坚固无比,要美轮美奂啊!

    而这中都城池是谁来负责建造,当然由这位人正在临濠府,大明朝开国第一文臣,韩国公李善长所负责。

    当初李善长告病致仕,便是到临濠府(中都)的自家养病,“病愈”后,便被朱元璋赋予重责,董建临濠宫殿等。

    ………

    这些年来,在还算宽裕的财政下,朱元璋几乎两、三个月,就大肆赏赐驻扎边境,以及在临濠的将领、军士,还有苦役,白银、米、衣物等,算来都有千万石了。

    为什么如此赏赐,其实朱元璋心理上,对那些征讨扩廓帖木儿战死的“几万”将士们,仍是心存愧疚的;因自己的谋划不当,枉死多少功臣勋旧,增加多少孤儿寡母…。

    况且朱元璋目前的心意,全都放在中都营造上,多赏赐辛苦的将士、苦役们又何妨。

    至于朝廷上的小事、例常事项,皆交由皇太子决行,大事、重要事项,才许奏闻皇上;虽然有些功勋旧臣“贪污”,也大多暂时不论,或“宥之”,或从轻发落。

    朱元璋管理上一时的放松,如此理政、如此宽容,那些勋旧老臣,尤其是淮西集团的老将、老臣们,此时朱元璋手下的淮西集团,可是当红炸子鸡。

    而所谓“浙东集团”的刘基,原先的旧职位:御史中丞,早由胡惟庸推荐亲信担任,就是先前被朱元璋,由中书省参政下放为苏州知府的陈宁。

    陈宁任苏州知府期间,与胡惟庸沆瀣一气,“苛政重税”,甚至用烙铁施刑,被称为“陈烙铁”;在胡惟庸升任左丞后,向朱元璋推荐,被召回任御史中丞。

    而胡惟庸本身呢?自从被李善长拉拔,一路升任为中书省参政后,便积极任事,甚受朱元璋器重;加以是李善长及朱元璋“同乡”,更受到宠信;洪武六年七月中,胡惟庸与陈宁两人,又都被朱元璋分别升迁为中书右丞相与御史大夫,成为正一品的大官。

    ………

    既然提到苏州知府陈烙铁,顺便也提及苏州及当年北郭十子。

    其中的高启,由于先前未曾在“东吴”为官,洪武二年初,被编修元史的总裁官宋濂推荐,一起在善世院编修《元史》。

    《元史》初次完成后,朱元璋任命高启教授诸皇子,后来拔擢为戸部右侍郎,本就不想当官的高启,坚辞而归。

    为什么宁愿回苏州教书,也不愿在京为官?

    戸部右侍郎,可是(当时)正四品大官!

    高启的诗作,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时,就被宋濂推荐给孙(贵)妃,朱元璋也认为写得很实在、不会文诌诌,也蛮欣赏高启的文笔,所以才要高启编修《元史》,进而“教授”诸皇子。

    但也因教授诸皇子,不免进出宫闱,当然是被严格限制的进出。

    而后宫的众嫔妃们,听说苏州“大才子”高启来到宫内,正在教授诸皇子们,都偷偷地跑来观看这个所谓的“高才子”,长的是圆的扁的?

    诶!依现代的说法,就是粉丝们来看偶像的意思,当然,其中也有凑热闹的成分。

    为了此事,朱元璋老大不高兴,下命礼部,为后宫订出了许许多多“规矩”;此事虽然不算高启的错,但朱元璋让高启远离宫闱,“升迁”去当户部右侍郎。

    不过高启耳闻,“升迁”的真正原由后,可吓出一身冷汗,喔不,简直是胆战心惊!

    那敢真去当什么右侍郎,还是归隐回老家,远离“是非之地”,比较安全实在。

    而陈宁被胡惟庸举荐回京师,当御史中丞后,洪武五年三月,以礼部主事魏观,为苏州府知府。魏观上任后尽改陈宁的苛政重税,任用贤能、兴办学校、改善风俗,还找了正在苏州的高启、张羽等人,来讲授经史。

    在吏部所订的年度官吏考核中,魏观被考核为全国第一名;本来魏观可由正四品的苏州知府,擢升为从二品的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也因为政绩太好了,苏州人民上书乞求留任魏观,所以未行、被命还任。

    ………

    朱元璋对中都费尽心力,设想周全、设施完备,还不时地车驾“幸中都”,忙得不亦乐乎!也让自己忘却征扩廓惨败的阴影。

    说到“阴影”,对当初反对以临濠当“皇城”的刘基,也飘来了一阵阴影。

    同时受封伯爵的中书省右丞相“忠勤伯”汪广洋,因巽柔怠政,黜为广东行省参政。

    洪武六年春正月甲寅(十二),谪(右丞相)汪广洋为广东参政。

    是谁让汪广洋“巽柔怠政”?又是谁当了宰相呢?(名义上的宰相,左丞相是徐达)

    当然是前面提到的中书省左丞、未来鼎鼎大名的胡惟庸啰!

    而为什么说是刘基头上的阴影?

    受皇上重用升任左丞的胡惟庸,眼线耳目可多多了,早得知刘基曾说过他的“坏话”,一直耿耿于怀,什么坏话,就是先前朱元璋征询宰相人选时。

    (朱元璋)问胡惟庸?(刘基答)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

    有些文言,是什么意思呢?朱元璋问刘基,若让胡惟庸当宰相呢?

    刘基回答:当宰相就像驾车,若让胡惟庸为相,甚是忧心车子整个散架(偾辕)了!

    胡惟庸自认才华洋溢、才能出众,竟被说会“偾辕”,简直是侮人太甚!

    不,是辱人太过!

    加上先前,自己的淮西集团被已处死的杨宪多次打压,而你刘基,还不就是与杨宪浙东集团同一伙的,哼!此仇不报非君子…。

    朱元璋管理上一时的放松,如此理政、如此宽容,让那些功臣勋旧,尤其是淮西集团的老将、老臣们,更是肆无忌惮,特别是胡惟庸,在朝廷内更是为所欲为。

    诸不知,此正种下“极大的祸根”,淮西集团的祸根!让朱元璋“心态匹变”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