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四回 矿石猴生花果山

第四回 矿石猴生花果山

    上一回说到斩蛇起义。史记里说,亭长刘邦在逃亡途中遇到一条大白蛇拦路,刘邦挥剑将大蛇斩为两段。然后出来一个老妪,说刘邦是赤帝子,斩的是白帝子。这个赤帝应该就是炎帝。刘邦这个炎帝的后代做了皇帝后,也没有对黄帝的后代秋后算账。现在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翻过历史,和睦相处,挺好。

    有人说祝融才是三皇之一,甚至说祝融就是炎帝。祝融是神话里的火神,炎帝嘛,看看炎这个字,自然也是与火有关的。有人说炎帝也是火神,也有人说祝融是炎帝的后代,还有人说火神除了炎帝和祝融,还有燧人氏。这反倒解释了为什么三皇有不同的版本,遂人,炎帝,祝融都有出现。当他们是三合一就好了。

    石猴出生在东胜神洲的傲来国花果山。有一句诗形容花果山,木火方隅高积土,这还是同五行学说有关系,等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时候再回来解释。这个石猴其实是个矿石猴。玉帝为什么能够在天宫里看见花果山金光焰焰?不仅是因为石猴眼运金光,射冲斗府,而且是因为玉帝透视到了石猴里面的金猴,石与金不就是一样东西嘛。如果玉帝干翡翠这个行当,赌石应该是十拿十稳的,他的眼睛比X光机还要厉害。

    有条成语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还有条成语叫金石之言。这里的金就是石,石就是金,金和石不应该分成两样东西。有人把金石之言解释为像黄金和宝石一样珍贵的话语,不一定正确。古人说话的风格,只有夸大的,没有缩小的,不会把宝石说成石头。那还不如说金玉良言好了。

    但是考古学里的金石,说的却是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两样东西。金石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研究的是金石上的文字。有本书叫金石录,是南宋的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写的,记录的就是他们所收藏的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上的文字。收藏金石花费不小,夫妇俩经常需要典当衣物,也算是痴迷其中了。可惜他们的收藏因为一场变故而丧失殆尽。

    这个李清照就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为金石录所写的金石录后序,开头有一句,说金石录“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三代指夏商周时期,五季指五代,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可见损失有多大。

    结尾又有两句,“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这也是金石之言。无论是收藏古玩也好,收藏书籍也好,其实就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做了保管员,要传世是难以做到的。但是收藏爱好者恐怕是听不进去的。

    李清照自视甚高,她连苏轼的词作都看不起,“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嘛,自然不拘一格,这个不拘一格的格原来的意思就是诗词的格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欣赏不了苏东坡,但是她自己确实有很多佳作。说她是著名女词人,其实是贬低她了,应该说著名词人才对。后面会引用到她的一些词句。

    石刻碑碣的碣指的是圆顶的石碑。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一行楷书大字,就是刻在石碣上的。水浒传里说阮家三弟兄住在石碣村,那个村子应该也有一块圆顶的石碑,而且年代比较久远,否则不会以那块石碑来命名那个村子。现在山东东平有个石碣村,恐怕是为了旅游经济而改的名,不知道那个村子里有没有姓阮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