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四十二回 西出长安取真经

第四十二回 西出长安取真经

    观音离开的时候留下一张简帖,说西天取经的程途有十万八千里。其实从长安到灵山的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千里,再怎么绕都绕不出二十倍的距离。说十万八千,就是为了同天地人三才定位的二万一千六百合起来,凑成一元之数,以此说明西天取经是顺应天数的。可以回看一下开篇的解释。

    玄奘法师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感谢不尽,随在佛前拈香发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次早也就是九月初十日,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人专吉星,堪宜出行远路。没有提袁天罡的名字,但应该是他夜观天象,看到了人专这颗吉星吧。

    唐王排驾,与多官同送玄奘至长安关外。太宗对玄奘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从此玄奘也叫唐僧,唐御弟,唐三藏。这又是西游记的杜撰。佛教界尊称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高僧为三藏法师,除了玄奘,其他人也有这个称号,包括鸠摩罗什,也就是金庸的天龙八部里面鸠摩智的原型。所以唐三藏的字面意思就是中国的三藏法师,唐僧就是从中国来的和尚。

    太宗素酒一杯奉饯。酒乃僧家第一戒,唐僧一生中只碰过三次素酒,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西梁女国,唐僧主动向女王讨素酒,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八戒嘴馋。第三次是在陷空山无底洞,被老鼠精逼着吃了一杯。等到这第三次才从孙悟空口中知道,葡萄可以做成素酒。美猴王在花果山就经常吃椰子酒葡萄酒。

    三藏对太宗说,只在三年,径回上国。他从来都没有去过灵山,凭什么这么有把握?恐怕是从佛经或者史料上看来的,毕竟在他前面,取经的送经的已经有不少人,不然他无所不通的千经万典从哪里来。但是三藏没有想到,他这次取经的历程同别人的完全不一样,观音有特别的安排。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三藏离了长安关。且慢。望日是每个月的十五日,九月望前三日就是九月十二日,同前面说的九月初十日不符合。仔细看一下,九月初十日那天早上,通关文牒准备好了以后,钦天监才报告说今天是出行的吉日。有条成语叫吉星高照,为了图个好口彩,唐僧早出发了两天。实际日期不重要,通关文牒上的日期才重要,所以后面看到的都是九月望前三日这个出发日期。

    三藏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众僧们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这叫做神僧讲梵音。天竺国的梵语是佛门的官方语言,而唐僧则是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也就是精通天竺国的语言文字。他去西天取经,在天竺国的地界不会有沟通上的问题。介于天竺国和大唐国之间的众多小国,崇拜天竺国和大唐国的文化习俗,要么讲梵语要么讲汉语,沟通上也不会有问题。实际上,大唐国之外的人,甚至包括天竺国的人,对大唐国的崇拜超乎想象。后面慢慢说。

    三藏对众僧们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等孙悟空和观音到黑风山的时候,还会提到这句话。然后又在佛前礼拜,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迷,不识活佛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但愿我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到了小西天的小雷音寺再解释三藏说的这些话,有助于理解他在取经路上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