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西游记里的十万八千疑团 » 第六十五回 编故事奎星脱罪

第六十五回 编故事奎星脱罪

    小龙欲乘舞刀之机砍死黄袍怪,反被他用满堂红打伤马腿,钻在御水河里才逃得性命。等八戒在碗子山睡够了回城,小龙竭力说服他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管教救了师父,也与你我报得这败阵之仇。行者还在生师父的气,但见说起观音,回心转意了。可以套用一句俗话,不看僧面看佛面。

    听听行者怎么对群猴解释他应该回去救师父。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好面子不是猴王的专利。BBC的动物世界里,雄鹿去追求雌鹿,雌鹿跑掉了。雄鹿低下头,啃两口草。我不是去找你的,我只是去吃草。同猴王说的是一个意思。

    过了东洋大海,行者教八戒慢行。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等我下海去净净身子。八戒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但是八戒没有分析出来另外一层意思。孙悟空能够辨认出妖精,真的是全靠了他的火眼金睛吗?恐怕是他的嗅觉也比较灵敏,能够闻到妖精气,比如说黄风岭虎先锋的腥风。唐僧其实是不行的。

    行者去碗子山抢了公主与那怪生的两个孩子,救出了沙僧。却变做公主一般模样,在波月洞等那怪回来,嚎咷痛哭,跌脚捶胸,说自己舍不得孩儿,哭得我有些心疼。那妖魔是个疼老婆的,从口中吐出一颗舍利子玲珑内丹,给假公主医治心病。

    那猴子好不溜撒,把那宝贝一口吸在肚里,把脸抹了一抹,现出本相。黄袍怪说他,既受了师父赶逐,却有甚么嘴脸又来见人。行者引用了一句古话,父子无隔宿之仇。原来宿仇是隔宿之仇的意思。行者这句话不能用在李天王与哪吒身上,他们父子就是宿仇,都隔了一千多年,五六十万宿了。

    大圣与那怪赌斗,把他打得无影无踪,只能上天去查他的来历。四天师奉旨查勘了一通,独少了奎星。本部星员收了奎星上界,他见了玉帝,讲了第二个故事,说三公主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他们两情相悦,是约好了下界的,玉女早点,奎星晚点。这个故事编得好。三公主是投胎转世的,喝了孟婆汤,自然什么都不记得。宝象国王的面子上也过得去,天神总好过妖精。

    还有一个护短的玉帝,天上十三日,下界已是十三年。把时间说短点,可以减轻奎星的罪责。不过镇元子刚去过上清天上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啊,下课回来就把偷吃了人参果逃走的唐僧师徒给捉到了,也没过上个一年半载的。但是孙悟空没有拆玉帝的台,众仙卿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民间将奎星与魁星混为一谈,而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难怪奎星会讲故事。三公主也会编故事,是不是受了奎星的熏陶?奎星会不会像一千零一夜里的山鲁佐德,每天晚上给百花羞讲个故事?十三年,得四千多个夜晚呢。

    除了会讲故事,奎星还懂生意经。捉住了唐僧以后,小妖说要去捉八戒沙僧,他却说那两个一定寻着我门上,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这在商业上叫做占据谈判的有利地位。现在讲的第二个故事也有一个说法,叫做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奎星运气好在大环境对他有利,正好需要妖魔鬼怪在西天取经路上磨练唐僧。所以霸占民女十三年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其实他还犯了杀人罪了,吃了一个宫娥,居然没有一个人提一句。玉帝说贬他去兜率宫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到底真贬假贬,只有天知道。这里的天还是天宫和天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