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静山秋 » 第24章 卯兵

第24章 卯兵

    清晨的江城已经热闹起来了,氤氲着人间烟火气。

    路边卖包子的摊档一开笼,水雾和着包子香气四散开来,十分诱人。早起的孩子捧着个比脸都大的包子吃得津津有味。

    萧樯与侍卫已经在江城连续逛了几日了,开始卫国公会派人偷偷跟着,见萧樯确实每天去不同的地方逛街吃饭买东西,慢慢便放松了警惕。

    萧樯与侍卫今日依然扮做普通香客,在街上走了一圈,选了一个卖云吞的小摊档坐下点了两碗云吞。

    这家小摊不大,但食客不少,只有一个精壮男子和一个老妪在忙碌着。

    待云吞上桌,男子看了看天色,一边解下围裙一边跟老妪说:“母亲,我先去点卯,一会儿就回来。”

    老妪应了一声,男子便匆匆忙忙走了。

    老妪接着忙碌,萧樯和侍卫吃完云吞,不急不忙地要了一壶茶慢慢喝着。

    不多时,男子便回来了,接过老妪手中的碗说:“母亲,您先去歇会儿吧,我来打理就好了。”

    说着便收拾起各桌客人留下的碗筷来。

    老妪笑眯眯地看着孝顺的儿子,在一旁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

    “老人家,多少钱?”

    萧樯招呼老妪,老妪忙起身走过来:“二位客官,两碗云吞面二十文,一壶茶五文,一共二十五文。”

    侍卫付了钱,萧樯笑道:“老人家,您的儿子可真孝顺呐。”

    老妪笑笑:“是呀,这孩子心眼实,比谁家孩子都知道关心人。”

    “那您真是好福气呢,方才您的儿子说去点卯,是去江城军营吧?我表兄也是江城军营的佣兵呢。”

    老妪闻言脸上有些骄傲:“我儿不是佣兵,我儿是江城军的正编士兵呢。”

    梁国的军队一般有两种兵士,一种是佣兵,流动性大,来去自由,是帮军营干杂活的,并不跟着军队出征;另一种是正编士兵,需要在军营中统一接受训练和管理。

    两个兵种的区别就在于待遇,正编士兵每月领军饷一两银,包吃包住,佣兵只领三百文,一般就是从军队驻扎地临时招募的老百姓,并不在军营中吃住。

    萧樯疑惑道:“正编士兵不是应该吃住在军营吗?怎地去点个卯就行呢?”

    “公子是外地人吧,您不知道,我们江城军,如果是在编在岗的,每月就领取一两银子,如果像我一样只去点卯的,每月领五百文,比佣兵拿得多,还不用干军营的活,我可以照顾母亲和我们家云吞档。”男子也笑着搭话。

    “那还有其他补贴吗?”

    “那就没有了,嗨,只是每天去点个卯就给发五百文,哪还有比这好的呢。”

    “那也不错,我也想去报个名可以吗?”萧樯装作很感兴趣。

    “啊这个,平日里是可以的,但是这几天东门口的应征点关门儿了,可能得过几日。听说是上头有大官儿来视察,暂时没功夫募兵。”男子挠挠头。

    “这样啊?那江城军中大概有多少像你这样的士兵?”

    “这我就不清楚了,只知道我们这附近的人,家家都有人去登记入册了。”

    萧樯点点头,又问了些军营里的情况,便带着侍卫告辞了。

    一路走走逛逛,又买了不少东西回去。

    回到住处,萧樯交代侍卫:“差不多是军队操练的时辰了,你偷偷过去清点一下人数。”

    侍卫领命去了。

    萧樯将赵署令找来:“赵卿,这几日查账结果如何?”

    “回禀殿下,账目并无大的不妥,只有些混用款项的小问题。”

    萧樯淡笑:“卫国公能让你们查的东西,肯定不会有明显问题。”

    “那太子的意思是?”

    “如果账目都是对的,但人数不对呢?”

    “人数?”

    “如果他们将老百姓都算作兵士编入军队,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进入军营…”

    “如此一来…”赵署令满脸不可置信。

    这时去军营探查的侍卫回来了。

    “回禀太子,军营中训练的士兵不足六万。”

    “虚报四万余数!”赵署令十分震惊。

    萧樯也面色凝重:“我今日在街上遇到一个士兵,他说他是正编士兵,每日只需点卯,每月便可领五百文,无其他贴补,亦未配备装甲。”

    赵署令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算盘:“正编士兵每月军饷一两银,每年另有补贴五十两银,配全装甲一副四十两银……四万虚兵,光是军饷,江城军一年便可贪墨二百二十四万两银,若未配备装甲,这一百六十万两银,又是去了哪里?真乃国之硕鼠!社稷之蠹虫!”

    赵世钦不过粗略一算,已气得吹胡子瞪眼:“老臣这就去详细计算这笔账,定要如实禀报陛下!”

    江城军营。

    “你说什么?太子详细问了那个卯兵军营的事?”卫国公急急揪住线人的衣领。

    “是啊国公爷…”

    卫国公又急又怒:“我不是说了这段时间让卯兵都呆在营里吗?!”

    “这…大多数卯兵是江城人,基本都要么在外做着小生意,要么耕田种地,平日里我们也没太管他们,这几天太子天天玩乐,也没去过军营,他们本就军纪涣散,恢复常态我们很难控制啊…”副将颤颤巍巍地说。

    “这下糟了,太子已经知道卯兵吃空饷的事了,哪怕我们的账本做得再天衣无缝,如今也拿不出那么多人来向太子交差。”

    卫国公急得团团转。

    “为今之计…”卫国公眼里闪过狠厉:“唯有一不做二不休了。”

    “国公!此乃下下策啊!”军师急拦。

    “那你可还有上策?!太子分明是扮猪吃老虎,如今查到了这个线索,定会顺藤摸瓜。赵世钦那个老东西也不是好相与的。他们已经查到这里了,你我的项上人头还能保多久?待除掉太子,我们拥护大殿下便是,日后大殿下登基了,此事或许还能记上一功!”卫国公双眼通红,已然一副亡命之徒的模样。

    军师叹了口气:“是,我这就去安排。”

    “大殿下…对了,请东厢的客人过来吧。”

    “是。”

    东厢的客人很快过来了,竟是萧阳身边的首席谋士谷龄。

    谷龄笑着说:“卫国公可是考虑好了?”

    “谷先生哪里话,我本就是站在大皇子这边的,只不过前几日忙于应付太子…这不今日一抽空,就赶紧请先生来共商大事。”卫国公干笑着。

    “卫国公能想清楚就好。”

    “先生哪里话,先生说的,我已让人着手去办了,事成后,还望先生替我在大皇子面前美言几句。”

    “那是自然。”谷龄颇有些傲慢。

    卫国公心中不满,现下却又不敢再得罪他。

    一个大逆不道的诡计,便在这三言两语中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