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昏君 » 第15章:心都要碎了

第15章:心都要碎了

    杨英可不想学隋文帝,即便隋文帝在历史上的风评,略微比杨广要好一些。

    他鹦鹉学舌般的,将杨广当初的话,复述了一遍,丢下杨素、宇文恺、刘龙,带着箫嫱、杨秀,吩咐宇文述转道,往北走。

    “陛下,豫州的各地官员,正赶往洛阳,准备聆听圣训呢!”宇文述拱手道。

    杨英眉头一皱,道:“都往洛阳跑,自己的府衙没有事处理么?朕同皇后,就是随便出来走走,看看风景,哪有时间见那些闲人?”

    宇文述将这句话,传给了洛阳守备和豫州刺史,吓得两人,慌忙派人在各条官道堵截官员。

    箫嫱见到杨英皱眉,赶紧岔开话题,笑着说:“陛下要看风景,该往江南啊。”

    “风景是江南好,不过,朕刚刚想起来,甘露殿里陈醋不多了,听说晋阳的醋不错,去买一坛。”杨英笑着说。

    为一坛醋,从洛阳,去晋阳?

    箫嫱心中陡然一惊,转念一想,陛下可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呢。

    看样子,杨谅真的是让他伤心了,让他任性一回吧,本来这次出宫,就是散心的。

    杨英可不是去散心的。买醋,在他的心里,是头等大事……

    有了山西陈醋,回到甘露殿,他可以给箫嫱,做更多更可口的菜肴。

    顺便着,也想去见个人。

    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不不,这个时候,李渊一家人还在陇州呢。

    另外,李渊要是真的,有个,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万大军,匹马双锤,将一百八十五万军队,杀得只剩六十五万的儿子,杨英相信,等不到大业十三年他早反了。

    杨英想见的,是韩擒虎的外甥,仁寿二年,从杨素府中,拐走乐伎红拂的李靖。

    这一位,可是历史上,李世民麾下,鲜有败绩的大将军。

    此时,正在担任马邑的郡丞。

    但是说实话,真的只是顺道,杨英才想到去见见他的。

    因为,这一年李靖已经三十五岁,原本是吏部车马司员外郎,在杨素的推荐下,担任马邑的郡丞。

    而且,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李靖在这个位置,一直待到了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四十八岁的时候。

    李靖自然是个军事人才,只不过,大隋,根本不缺军事人才!

    杨英看重他的,只有两点……

    一是察觉到李渊有谋反的企图,能从重重设防的太原,偷偷潜回长安。

    不是看重他的“忠君爱国”,事实上,李靖和大隋其他的官员一样,谈不上忠奸。

    他不仅未能将李渊谋反的消息,送达中枢,也未能在被抓后,以身许国,而是乞命效忠。

    杨英看中的,是他有当斥候的潜质。

    第二点,李靖一生的功勋,几乎是在征伐外敌时,创建的。

    外战内行,是李靖的标签,却恰恰是大隋众多将领,所欠缺的。

    按照历史进程,经略林邑的驩州道行军总管刘方,将于大业元年正月,起兵攻占林邑全境。

    战绩不可谓不辉煌,不过,这一战既没有开拓疆土,也没能掠夺财物,士兵倒是死了十之四五,主帅刘方也在回师途中,染疾而亡。

    可谓是,得不偿失。

    杨英有意易李靖为钦州刺史,一方面跟着刘方,学习积累行军打仗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能让原钦州刺史宁长真,战后留在林邑,管理地方。

    当然了,暂时还只是有这个想法,能不能实行,还要等回到京师,与群臣商量之后,才能做决定。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虽然说,屁股决定脑袋,但是,为了箫嫱不成为褒姒,杨英绝对不允许,屁股代替脑袋。

    策马北行,不知不觉,来到了荥阳城外。

    身旁,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箫嫱,猛地拽了一下马缰绳,座下的枣红马一声长嘶,近乎人立起来。

    “御妻!”杨英脸色大变,下意识地喊了一声。

    箫嫱控制好马匹,螓首轻摇,妙目含泪。

    “怎么回事?吓到了么?”杨英语气当中,满是急迫。

    他有些后悔,不该同意箫嫱骑马……队伍中是有马车的,如果让箫嫱坐在马车当中,当不会有此番惊吓。

    看到箫嫱双眸中噙满泪水,杨英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箫嫱举起手中的马鞭,朝着侧前方指了指。

    顺着马鞭所指的方向,杨英看到前方不远处,官道两旁,密密麻麻,站着许多人。

    不是官员!因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是破衣烂衫,双目无神。

    杨英的目光,从他们的脸上,移到身上,又慢慢,移到没穿鞋袜的脚上。

    突然之间,打了个寒颤。

    深秋的微风,在这一刻,突如其来的冰冷刺骨。

    后世的杨英,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从小便在城市中长大,对于贫穷,没有太多直观的感受。

    有时候在街头或者公交车上,碰到一些衣服不大干净的流浪汉、农民工,虽然说不上鄙夷,却也是多少有些嫌弃。

    对于这个时代,庶民生活的艰难,他做好了心理建设。但在他的脑海中,庶民,充其量也就是吃不饱,穿不暖。

    真正面对的这一刻,眼眶却是,止不住的有些发酸。

    他不是圣母,也没有将那些庶民,当成自己的子民,只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看到策马过来的宇文述,强忍着心头的悸动,问出了四个字:“怎么回事?”

    “陛下!”宇文述脸上没有一丝悲伤,“但凡遇到天灾,庶民便是这个样子!”

    天灾?杨英遍搜枯肠,也想不起荥阳,在仁寿四年秋冬季节,有什么天灾。

    便在他沉思的时候,宇文述已经对护驾的军士发布了命令。

    “赶快将那些庶民驱散了!若是冲撞了陛下和娘娘,你们都是诛九族的大罪!”

    护驾的军士齐齐发愣……

    驱散庶民?庶民大多无房少地,年成好的时候,也能依附于达官贵人的田庄,讨一口吃食。

    在田埂地头,或者山谷之中,搭间茅草屋遮风挡雨。

    遇到天灾,达官贵人家里,能耕种的田地减少,需要用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多。

    只能是聚集到官道驿道两旁,巴巴地望着过路的官员富商,等待好心人,赏几个铜板,或者两口吃食。

    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通常,只要灾民不闹事,便没有人会去管。

    因为,将他们驱散,他们就会沦为流民,沦为乞丐。

    虽然说成为流民或者乞丐,未必就比现在这个样子,过得更差。

    可是,对于那些有田庄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天灾过后,还需要这些人,帮他们耕种呢!

    不仅是那些人,官府也不容许……这些人还要承担各种徭役,驱散了,徭役下来,上哪里找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