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军权天下 » 第七十三章:说秉诚定计争杀

第七十三章:说秉诚定计争杀

    在杜文悍这个粗胚眼里,他把大明朝的掌权文人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有心为国的。先甭管本事怎么样,只要中枢分配下了任务,那就得上,有本领要干,没本领更要干!大不了为国捐躯,抹脖子什么的,那都不叫事儿。甭管本领怎么样,就是不服你,这些人往往比江湖人还江湖,就差在胸口上纹个‘忠义’二字,肩膀上再盘两条过肩龙。

    像是袁应泰、张铨、张鹤鸣、史可法,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明末的这些文人,别说没甚本事,就算是真有功劳,那些实打实的功劳也应都归功于阵前流血的武将才是。

    第二类是纯粹政客,这就比较厉害了。虽然他们也满口的仁义道德,整天自夸忠义,还说什么为国为民。但是,为保护一家一地一族一个团体的利益,叛国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像是钱谦益就是这种人的代表,他的小妾柳如是都想投水殉国,他反倒嫌弃水太凉不想淹死,转而投了满清,这家伙就是东林党最后一代头领,不仅没底线,还跑去给满清鞑子修史书。

    待他给满清当了半辈子官以后,见自己的老同事张煌言还在为反攻满清奋战厮杀,自己也把官辞了。

    杜文悍心里有数,除了嘴上占点便宜,对付袁应泰这种人他根本没什么办法。兴许袁应泰不会自杀,但想要这人给杜文悍好脸色,那根本没可能。

    天启二年,四月初四。

    这天杜文悍把自己的几个老婆都喊到了后宅里偷闲,他笑眯眯的拽着袁可韵的小手一阵揉捏,然后就开口说道:“经略大人近日怎样了?”

    秦婉娘和王宁儿捂着棉被坐在床榻里面低声说话,时不时的还要偷偷的看看杜文悍。

    袁可韵见到杜文悍心中本有些欢喜,但一听他问到自己爹爹,一张小脸立刻便郁郁下来,她娇声道:“自打娘和大哥来了以后,我和妹妹已有三四天没见过父亲了。”

    李秉诚这厮办事很有手段,袁应泰的家小和他本人的家小是上个月乘着一艘海船来辽东的。此时,袁应泰的大老婆和长子已在鞍山驿驿城住下。

    杜文悍叹了口气,前日袁应泰曾来府上言辞苛责的教训杜文悍,被老杜请到堂中,几句浑话又把老爷子气得头晕目眩。

    本还想着和袁应泰言语一声,便要和袁可韵办婚事的。现在可好,这一老一少两个见面就是唇枪舌剑,根本没法好好交流。袁应泰指责杜文悍和李秉诚私调军马与后金开战是违逆之举。杜文悍说袁应泰这个迂腐文人一片愚忠不过是喂了猪狗。

    “良人,辽北战事如何了?不如你拿此事当个由头,上门请教老经略一番如何?”秦婉娘此时愈发有成熟妇人的妖娆媚姿,她低眉挑了一眼杜文悍说道:“我看可韵妹妹这几日留在咱们府上好了。”

    杜文悍有些不好意思的搔了搔自己的大圆脸道:“还是别说了,老经略说我和李秉诚擅专军伍,有不臣之心。”

    秦婉娘与王宁儿两个对杜文悍的私生活一贯没有什么约束,甚至还亲自买了四个身世清白的小丫头专司照顾杜文悍,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纵容,时常让杜文悍脸红。往往秦婉娘只要眼含深意的目光稍稍多看杜文悍一会儿,这厮便会心虚的闪开眼睛。

    袁可韵听杜文悍说过,李秉诚纠集了一伙人马要造反,此时她关心的说道:“郎君,你可是要随那李秉诚共举反旗?”

    杜文悍闻言摇摇头,他知道这袁可韵出身书香门第,他答道:“此前,我确实是怂恿他蓄养兵勇起兵谋反,这不过信口胡诌的一番戏言。谁知那李秉诚竟真敢擅杀大将,以此看来这人也不光是个莽夫。”

    李秉诚当然不是莽夫,莽夫怎么能笼络了周敦吉、张明世、戚金、袁建龙、邓起龙等猛将投效?再加上他的本部的十几个裨将,其麾下真可谓兵强马壮,不然他也不会起了全据辽东称王称霸的念头。

    “辽北屡经大战,生民寥寥,更兼土地荒芜。”杜文悍哼声笑道:“抚顺堡、叆阳堡、清河堡三地百里无人烟。沈阳才经屠城更是生民匮乏,他李秉诚虽有强军,但可供屯田蓄兵者不过辽阳、沈阳、开原、铁岭一线,可他又哪来那么多的流民为他耕种?

    若此番他能击败建奴夺下抚顺关,还需南下收复鸦鹘关、叆阳堡两地。

    即便如此,有足够民户屯田的也不过辽阳一处而已。如此还需防备蒙古入寇,继续养兵。我鞍山驿开地近三万亩,年蓄粮不过三五万石,他李秉诚凭辽阳一地如何蓄养麾下近十万大军?”

    此时,杜文悍已经遣人重新在鞍山驿城北的千山古道安营建寨,守将还是王六。不同的是,他在千山军营外安置了一个巨大的新兵校场,海州卫、盖州卫经过杜文悍多番整顿,造册在籍的一共有二十余万户军民,这个数据尚且不算辽阳各卫逃来的流民。

    罗百草、沈何、唐仲叔三人将这些民户编练成了近四百个农耕生产团(每个团五百户以上),由杜文悍的五个义子率领三千兵勇巡顾左近关隘,保护这些民户在南起熊岳驿,北至鞍山驿的广袤土地上开垦耕地。

    袁崇焕能在山海关至宁远那狭长的地方开地十万亩,杜文悍治下的地方可比那大的多。

    通过王可近的粗略核算,海州卫熊岳驿向北,至鞍山驿千山古道,至少能有五十万亩上等田地。待屯田完毕,即使天启二年稍有欠收也能得粮近三百五十万石左右。

    假设杜文悍养兵三万人,保证治下军丁、民户、军户、流民都能吃饱饭,那海州卫、盖州卫两地仅能为杜文悍提供十万石左右的余粮以供储备,没办法杜文悍麾下吃不饱肚子的流民实在是太多了。

    辽东每四亩地,就必须有一亩地拿出来专门种植棉花,用来制衣在冬天御寒。

    须知嘉靖朝至万历初期辽东镇一镇之地,最盛之时不仅养甲兵十余万,单是储粮一项便是七十余万至百万石粮食。直至满清兵起,辽东流民遍地,土地荒废,反倒要靠京杭运河转运湖广、江浙、南直隶米粮养育辽东,这建州女真为祸可见一斑。

    辽南的半岛中部有山岭凸起,乃是半岛分水岭。中有两道要紧关卡,分别叫做大片岭关、石门关。出了这两关,再东行两百里林水、山路丘陵才能到达定辽右卫凤城。此处广布林水山路丘陵,大军难以行走。此前,黄得功、祝世昌、张启仁出兵收复凤城走的是归服堡到镇江堡的沿海大路。

    袁可韵嗔怪道:“郎君,你这左右言语,也没说是不是要附庸李秉诚起事。”

    杜文悍挤眉弄眼的说道:“这还听不明白?我自去年起便开始克扣转运辽北的米粮,没有粮食,李秉诚他靠什么拥兵造反?”

    袁可韵拍着胸腹舒了口气,然后缓缓的点点头放下心来。袁可韵心思细腻,她心知若杜文悍随同造反,自家老爹定不会同意和一个逆贼结亲。

    沈阳城的缴获大部分被李秉诚给了蒙古人,杜文悍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即使此时辽阳军户已经开始垦地开田,撑到秋收时,没有山东、辽西米粮的转运支持,李秉诚的粮食也仅够军士吃喝。辽阳左近那么多民户、军户难道喝风不成?

    说到底,仅靠辽北的军户、民户根本供养不起庞大的军队。

    杜文悍心中冷笑,他不仅要卡死李秉诚的脖子,还要举大军北上攻伐辽阳。单论海州卫、盖州卫二地便有四百多个农耕生产团,二十多万个家庭,每家出丁一口,杜文悍就能取战辅、力夫近二十万。

    当然,以杜文悍目前的情况,他也供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所以杜文悍必须夺得登州府府城,以此作为把手伸向内地的支点,如此才能取得内地物资米粮,养育大军。

    毕竟比较存粮来看,杜文悍手中的金银财货实在是太多了,光靠辽西行商和闻香教的海运粮食根本花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