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永相 » “第十章 谋断”

“第十章 谋断”

    此时,燕王正在封地正与蒯二先生论事。

    “听说昌顺侯晋爵了呢!”燕王突然在论事过程中插了一句毫不相关的话。

    “殿下为何提起他呢?”蒯二先生笑着问燕王。

    燕王沉思道:“这下太子的助力可就更大了。不说朝中的文官多数是支持太子的,其他少部分的也是持中立的态度,并未有意靠向我们。而武将之流,更都是被大将军所节制的,这样一来,我们在朝中的势力发展之路可就更窄了。”

    蒯二先生笑道:“殿下可是以为支持的人多了,就一定能登得皇位吗?”

    “还请先生赐教!”燕王对蒯二先生向来尊敬,听了这话,更是立刻请蒯二先生解释。

    “不敢!”蒯二先生轻轻抖了颠抖了衣袖,淡淡的呷了一口清茶,“殿下要获得文官武将的支持,是要大臣们在朝堂上逼宫,武将们在朝野外胁迫吗?”

    “自然不是,本王从未这样想过!”燕王急道。

    “那就是了。”蒯二先生继而又道:“既然殿下登不登得皇位用不到这些个文官武将,那他们支持与否,对于殿下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蒯二先生探着头,轻声问道:“那殿下可知,如果太子被废了,在现今陛下的心中,最中意的太子人选会是谁呢?”

    “那自然是秦王兄!他早年便陪伴父皇左右,屡立战功。世子煜韬在永相的培养之下长大,可谓智勇双全,更是深得父皇厚爱。这些年我虽未得见,传闻却是人中龙凤!”提起自己的侄儿,燕王似乎很是满意和自豪。

    “人中龙凤?这就是问题所在啊!”蒯二先生卖了个关子。

    看燕王似乎不太明白,便解释道:“太子年少时也曾随陛下南征北战,奈何后来重伤,要不是身体底子好,休养了多年终于恢复到常人的模样,换做普通人恐怕早就归西了。”

    蒯二先生起身,一边踱步一边说道:“现如今,陛下不喜太子那文弱的样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那样的身材也已是上不得战马,也杀不了强敌。陛下看重的是军事,所以会越来越对太子失望,对太子的世子煜文也并不完全满意,特别是煜文虽是嫡子,却不是长子,这里面还是有些议论的。但太子是为了救陛下才变成现在的样子,陛下如今未废太子,定然也只是念着这些罢了。”

    蒯二先生坐回座位,肯定的说道:“至于说那煜韬世子文武双全,我恰巧在盟里遇到过,也向人打听过,确实不假,不但仁人爱士,处事也善谋果断,颇有眼界。不过,也正是因为被传为人中龙凤,有太多人看好他,所以才讨不到好处。”

    “先生是说,太子会容不下他?还是煜文会感觉到威胁而由亲成疏,甚至是日后为敌?”燕王疑惑的问道。

    蒯二先生继续解释,道:“太子还好,不会对晚辈有词。而且煜文、煜韬兄弟情深,自小在永相中一起长大,太子也时常让煜文和煜韬助其梳理朝政,他们父子二人不会针对煜韬。容不下他的,是那些太子的愚忠们,生怕陛下对煜韬的喜爱超过煜文。而且如今的太子大不如秦王,世子煜韬又比煜文好过一些,陛下愈是喜欢,这些愚忠们愈是感到危机,更加视其为钉刺,视为威胁。”

    “原来如此。”燕王点点头,仿佛大梦初醒。

    突然,燕王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略有兴奋的说:“那我们连结太子一脉,除掉秦王,再将一切推到太子身上,大事即成矣!”

    “殿下莫心急。”蒯二先生抬手做了个阻止的动作。

    看着燕王似有疑问,笑着说:“太子与秦王交好,秦王又多次当着太子的面向陛下表示过对皇位没有兴趣,只想做个守护江山的王爷。而煜韬亦被那些愚昧文官们誉为未来之贤王,太子定不会对秦王和世子有杀心的。如果去联手太子,反而弄巧成拙。”

    “如此,本王岂非与宝座无缘了?”燕王神色黯淡。

    “殿下怎可轻易放下?”蒯二先生微笑着问。

    好像是早就谋划好了一般,蒯二先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燕王,说:“我们不去结盟太子,太子也无心除掉秦王,但那些愚忠的文臣武将却不然。他们认为保住太子之位,也是保住自己世代的荣华富贵,他们可不管皇子皇孙们是否金枝玉叶、如何的兄弟情深,将自己的未来抓在自己手中,才是他们心中所想。”

    燕王有些震惊的问道:“难不成他们会瞒着太子动作?”

    蒯二先生点头道:“正是如此。据我安插在太子身边的人回报,他们已经有了动作。秦王封地比殿下封地距离京城更远,又是多朝古都京师所在,如今战事不多,乃是地理位置使然。陛下让秦王领重兵守卫,但士卒们平日却无事做,难免就倦怠松懈了,更有一些人成天是惹事生非,暂时看来不痛不痒的,就如一只蚊子在叮咬。但殿下可莫小看了这蚊虫的叮咬,一只蚊虫自是无所谓,若是百只千只呢?只怕是壮年男子的血也是不够吸的,不成人肉干才怪。”

    蒯二先生又轻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待太子的愚忠们与秦王斗了起来,秦王的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背地里肯定会脱离太子与秦王的约束而互相攻击,两败俱伤是在所难免的。”

    “如今,殿下只需韬光养晦,在关键的时刻斩下致命的一刀,一并切除恶疾脓疮,把太子和秦王一起除去,即可抹平前路荆棘,最后功成名就。”蒯二先生先是手切了一切,又用手做了个抹平的动作,带着笑意肯定的说道。

    燕王听了蒯二先生的一番话后,站了起来,覆手而立,道:“父皇出身草莽,初期打天下时,是我大哥陪在身边,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后来,又有二哥、三哥冲阵杀敌,扩大势力,巩固了根本。待我上马提枪时,天下已得了大半,父皇早已有了坚固的根基,我少年时并未有太多的战功可拿得出手。”

    蒯二先生看燕王走下台阶,欲向门外走去,也跟着站了起来,跟在燕王身后。

    燕王一边走,一边沉思道:“虽然在大哥重伤后,我有了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但到底还是在兄长打下的基础上发展,在他们搭建的舞台上表演。其实,我们兄弟几个各有所长,大哥原本擅长打天下,但现在转变了秉性,反而是更适合坐天下的人。”

    燕王很客观的评价了太子,又继续说道:“至于二哥和三哥,中规中矩的做个守天下的亲王是最适合的,他们有这个能耐,能统军、会带兵,也能治理好封地。而我,自认为打天下、平天下、安天下无所不能,但论到坐皇位、治天下,我着实不如大哥。所以,我非常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在旁辅佐才行,不然,即便是坐上了龙椅,都怕是坐不稳啊!”

    蒯二先生跟在燕王身后,说:“殿下莫要妄自菲薄,在我看来,殿下之长均与其他殿下不同。我相信,很快您就会发觉,这天下是需要您这样的英主来治理的。”

    燕王转身看向蒯二先生,蒯二先生正信心十足的看着燕王,二人相视一笑,眼神里都充满了对对方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