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崇祯元年开始的盛世 » 第十章 军校与火锅

第十章 军校与火锅

    两天后。朱建正在乾清宫闲坐,构思今后的一些计划,忽然听见王承恩通报:“皇爷,孙承宗进京了。”“这么快?”朱建喜出望外,“快传他来。啊不,让他到御书房!”孙承宗的老家就在北直隶,接到朱建的征召,这位老将便马不停蹄地赶赴京城。

    等朱建到了御书房,孙承宗已经在堂内候着了。朱建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然而却是无比矫健的身影伏在面前。“孙先生,朕望先生,犹如刘玄德而望孔明啊!”朱建笑着走到这位老人面前,亲切地将他扶起,“大伴,给孙先生赐座!”“皇上一声先生,老臣实在担当不起,这是折煞老臣了。”孙承宗缓缓地站起来,却是不肯落座。“先生就是大明的塞上长城,如果你当不起,天下还有谁人可以担当的起?”朱建又坚持了一番,孙承宗却始终不肯接受。

    这个老头还挺固执的,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朱建暗自笑叹一番,改了称呼,“孙卿,此次让你再次起复,还是为了辽东战事。这辽东总督,非孙卿莫属。”“皇上过誉了。皇上若是用得着这把老骨头,老臣拼了力气为皇上效命便是了。”“孙卿忠君体国,朕是知道的。不过这辽东之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必急于一时。军务繁杂,还望孙卿保重身体。朕的意思,孙卿到了那边,便主持开办一个军事学院,将你的战略思想,传授给诸将,如此可为孙卿分忧,我大明将才也可后继有人。”“军事学院?”孙承宗沉吟一番,“不知该如何开办?还请皇上示下。”

    “这军事学院,便是由孙卿这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宿将名将作为主讲,各位年轻将领以学生的身份前来学习。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对一些兵书或者孙卿自己的带兵方略的讲解,也可以是对一些战例的分析,还可以是对当今形势的讨论。战场指挥,队列行军,安营扎寨,粮饷保证,甚至武艺技巧,都可以是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地方嘛,暂时就定在宁远城,朕先出五万两银子,以供营建房舍和筹备各类资料所需。此事便交给孙卿负责了。”“老臣领命。”孙承宗拱手回复,随后却又凛然道,“皇上,这军事学院一出,可是端了许多将门世家的饭碗啊。”“此话怎讲?”朱建疑惑道。“皇上可知,这领兵之道,向来是家学传承,所谓虎父无犬子。所以历来各朝将领,多出于世家...”“朕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朱建站起身来,“若是一家之学,难保后世子孙有不肖者,先辈能带兵,那后人就一定能传承这样的本事?若是如此,大秦也就不会二世而亡了。更何况,一家之学,怎么能比得上集众人之所长?”“可是...”“朕明白,你是怕这样一来会得罪那些边军中的大族。这个朕自知分寸,军事学院创立之后,各地将领可以推荐自家子弟免试入学,算是对他们的一种优待。不过,长久之后,那些没有真本事的人终归是要淘汰掉的。”“看来皇上早有考虑,如此老臣便依命行事了。”

    “孙卿啊,”朱建站在孙承宗面前,看着这位面色沉稳的老将军,感慨地说,“总而言之,朕,不,大明的辽东就交给你了。”“请皇上放心,有承宗在,绝不让建奴越过长城一步。”“嗯,”朱建点点头,“孙卿今日起复,不必急着赴任。先在京城休息两天,再行出发吧。”“谢皇上体谅老臣,兵贵神速,皇上既然信任承宗,承宗即当早日就任,为皇上分忧。”“好吧,那你准备出发吧。”朱建苦笑着,感叹这个孙承宗真是个老顽固。

    此后的几天过得颇为平静,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似乎一下子国泰民安了。朱建难得清闲,上午处理完例行公事之后,都去慈庆宫或者承乾宫转转,找周皇后聊聊人生,和田贵妃谈谈理想。在各宫之间转了几天之后,朱建决定,干脆大家搞个聚餐,来个“后宫联谊会”。

    这天正午,乾清宫内。房间正中的是一个架着柴火的铜鼎,里面热汤沸腾,香气缭绕。一旁的几案上则是各式菜品:牛羊肉片,青菜果蔬,鸽子蛋,鸡爪...铜鼎周围四张椅子,上首坐着的自然是皇帝陛下,右手边是周皇后,左手边是田贵妃,对面则是朱建穿越之后还没怎么见过的袁贵妃。一众太监宫女端着酒水、毛巾等等在四周伺候着。按说把后宫嫔妃全都叫到一起,似乎也不太符合规矩,不过这不算什么大事,那群言官也难得地没有来扫兴。

    “皇上这种此法倒真是别致,”周皇后微笑着首先开了口,“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到的?”

    “这个倒也不算朕的创新,其实古人也用鼎煮吃的,很平常嘛。”朱建笑着说,一边夹了一片羊肉,“味道不错,要是有辣椒就更好了。”朱建又想起徐光启来,以后的口福要靠他啊。不过朱建的碎碎念似乎并没有被他人注意到,一旁的田贵妃转过话题:“古人常说问鼎中原,皇上如此,必然是心存大志,妾身祝愿皇上早日平定天下,定鼎四海。”“哈哈哈,”朱建不由得大笑,“朕可没想那么多,就想吃个火锅而已。”

    “皇上虽说无心,”袁贵妃也开口了,“随意之间却是帝王天命之相。”“好了好了,你们别说了,”朱建招呼着,“今天就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吃个饭,轻松一点。你们都快吃吧。”

    诸位嫔妃们得了令,都开始动筷子。不过轻松是不可能的。“皇上,你喜欢吃羊肉,秀英帮你多夹一点。”田贵妃首先出手。“皇上,羊肉虽好,但也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周皇后马上反击,“萝卜性温,皇上也该多吃一点。”“皇上...”

    一顿饭吃下来,朱建竟是吃得满头大汗。后世习惯了一个人闷头吃的他,突然被筷子包围,左一夹,右一夹,喊停都没用,结果碗里堆满了菜: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幸福的烦恼?而明争暗斗还不限于此,还有关于加酱油还是加醋,多点油还是少点油,喝热酒还是冷酒,豆苗和莴苣哪个先下...等等一系列的“讨论”。田秀英每次都是先发制人,主动“关心”。周婉儿本来开始无意相争,但总是不自觉地提出反对意见。袁贵妃说的少一点,不过在“合适的时机”她也要插上一句。

    最后,朱建后悔了。自己就不该搞这个“联谊会”。为啥古代帝王都没有把几个嫔妃叫到一起的先例?因为三个女人一台戏啊。在这后宫之内,更是如此。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吃完饭之后,朱建就让几位嫔妃都回去了,后面原本预定的各种节目全部取消。而且他暗自发誓,再也不能把这几位聚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