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晏清之陆 » 五十五、正常

五十五、正常

    “父亲敬启:儿到吴中已经两月。前几日吴中大雨连绵,发了洪水,幸甚至哉,有良臣在侧,提前疏通河道,修固堤防,挡住了大半洪灾。浙江知州伸出援手,带领浙江水师危急关头前来相助,吴中已渡过难关。

    儿到吴中,方知父亲用意甚深。为官者,不可不察民情。身居高位,脚若不沾泥土,心若没有百姓,便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儿见灾难面前,众人慌逃,妇孺啼哭,心中不忍,却无可奈何。便是金尊玉贵的长大又如何,儿依旧能力甚微。

    事有可为可不为,儿心中已经有杆尺称。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儿在好好地成长,请父亲放心。”

    永王收到信时,已是三天之后。带着欣慰的笑意,他把信拿给了幕僚。

    常伯才细细看完,抚着胡子赞美道:“世子去不过两月,文字间已成长颇多。”

    “正是!”永王笑完,转变了神色“伯才,去查查那个侍卫被杀是何人所为?”

    “是!”常伯才应声,转身去查。

    按照刘易知的安排,陆尧年妥善处置了灾民。城中积攒的洪水慢慢逝去,一切好像慢慢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只一件事,灾民的后续安置。

    徐晏清给陆尧年泡了壶茶,见他又在书房写写画画,便劝道:“大人怎么总这么忙,连喝口水歇歇的时间都没有吗?”

    陆尧年停下笔来,端过她递来的茶杯。

    有句话不知该怎么讲,都已经两个月了,他还是有些不能习惯她泡的茶。一开始以为是茶叶的原因,后来给了徐晏清他自己从上京带来的茶,依旧如此苦涩。

    到底是什么做茶的功力,能将所有茶都做成一个味道?

    不过苦茶醒神,喝了倒是清醒些。又知她穷苦家庭长大,定然没有学过茶艺,陆尧年也不曾怪罪过她,怕她因此内心自卑。

    “对了,你家可被淹了?”

    徐晏清心想,这“心细”的,都过去十天了才想到下属啊!

    “淹了一点,不过这几日水已经干了,房子也没什么大碍了。”

    陆尧年“嗯”了一声,又想起那日水雾缭绕的片段:“那日你穿的红衣,怎么从未见你穿过?怎么一在我身边伺候,就穿的这么灰扑扑的,跟个小乞丐似的。”

    你才小乞丐!

    只敢腹诽的徐晏清迫于衣食父母的强权,只能乖巧答道:“那天我想着快些去城门口,免得援军来了进不来。路过家门口的时候,母亲看我衣着单薄给我披的,那件衣服是前年过年裁剪的,如今已经小了,自然再没有穿过了。”

    想着这个小子和自己的成长环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陆尧年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

    “这次水灾,你全程都表现的很勇敢。说说你有什么想要的,本官都满足你!”

    “真的吗?”徐晏清顿时眼睛都亮了,开口却又犹犹豫豫“若是可以,我想一直在县衙做工,我和母亲真的很需要这份酬劳。”

    陆尧年用他用的顺手,倒也没有想过撵他走,只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耐心解释:“我向你保证,我做知县一日,绝不辞退你。但是你是一个男儿,若是一辈子都在府衙里,你如何娶妻生子、赡养老母?我虚长你四岁,便劝你一句,还是要读书考取个功名,你天资不错,不要错过了自己的一生。”

    是啊,若是换了个知县要换掉自己,自己是不是还要提心吊胆的再来一次?迟早要找个别的法子过活。只是入朝为官···女子怎么做得到?

    “多谢大人,我知晓了!”徐晏清没有多说,只是答谢。

    朝廷的赈灾银拔下来了,比想象中更少。走过青石板,还有许多护城河受灾的百姓躲在屋檐下无家可归。陆尧年心中着急,只能彻夜查书寻找办法。吴主簿找到陆尧年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大人这是看了一夜的书?”

    陆尧年揉了揉疲惫的双眼:“吴主簿怎么来了?”

    吴主簿叹了口气,缓缓弯腰:“我是来谢大人对吴中百姓的相护之恩的!”

    陆尧年连忙上前拦住,给他扶到一旁坐下。水灾过后,吴主簿的身体好像更差了些。

    吴万昌眼眶湿润:“若不是大人提前疏通河道,吴中早在第一日就被淹了,全城的百姓哪里有生还之日?小老儿当日之语,在其他人看来是胡言乱语,大人却信我的话。我···”

    陆尧年看不得这种场面,劝他道:“若不是吴主簿早日提醒,也不会有现下这般局面。若要感谢,也是本官感谢你啊!”

    吴万昌拿袖口沾了沾眼睛,继续说道:“大人还未加冠,已有这般魄力和能力,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我知大人如今为何而愁,我给大人出个主意如何?”

    陆尧年点头:“愿闻其详!”

    吴万昌则取出来一本书,翻到中间部分递过去。陆尧年看完却更疑惑。

    “以工代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