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晏清之陆 » 五十六、情窦

五十六、情窦

    “以工代赈”的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刘易知的大力支持。

    县衙赈灾的物资发放给受灾的百姓,男子壮劳力全部参与新居的建造,粮食和新房的建设材料由府衙发放。原材料一半是免费发放,另一半用于抵修筑大堤的人工费用支出。

    搬迁的费用省下来大半,还解决了赈灾后续的问题。灾民的男壮年忙于建设新家和修筑大堤,便不会聚众闹事。

    因为此次洪灾中的陆尧年的所作所为,徐晏清的心中突然对英雄有了具体而形象的定义。

    是在洪水面前如泰山般巍然不动,是在为难关头背起老弱妇孺的坚实脊背,是在一切不确定的状况面前坚定的说出“我负责”。

    徐母发觉最近女儿的表现很为怪异。不仅比从前活泼了不少,总爱叽叽喳喳的说自己在衙门里的所见所闻,还总是会在看书时发起呆来。

    这不,人又不知道神游天外到哪里去了。

    “清儿,在想什么呢?”

    徐晏清回过神来,母亲正在给自己加灯油。家中拮据,夜晚燃灯油是为了让自己读书,而不是发呆的。

    徐晏清心中生了几分愧疚:“娘,我最近有些爱胡思乱想,下次不会了。”

    徐母看着男子装扮乖巧读书的徐晏清,心中更痛,她哪里看不出来女儿是在心疼灯油。若不是曾经那场灾祸,她本可以做个父疼母爱的千金小姐。

    “娘没有怪你的意思。”徐母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却还是忍痛问道“你恨母亲吗?让你做不成女孩子,不能自由的婚嫁,不能穿漂亮的裙子,还要承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

    徐晏清急忙摇头:“娘你在说什么呢?虽然做不成女孩子,我却可以做男子,上学堂,进县衙,若是个女子,哪里有这般境遇?”

    徐母却掉下一滴泪来:“清儿不管什么想法,只要记得娘一句话。等你再长大些,娘就想办法让你恢复女儿身,嫁的远远的,保你一世平安。只一点,不能嫁到上京,决不能和来自上京的人接触。”

    上京,到底发生过什么往事?虽然小时候的记忆忘却的差不多了,但是总记得有上京的片段。不甚宽广的宅院,院中有颗桂花树,每到秋天便香飘满院。

    “娘,曾经发生的事情还是不告诉我吗?”

    徐母忍住一切秘密,还是沉默转身。

    天气慢慢转凉,已经是八月十五,进入了初秋时节。

    县衙一大早便有些不平静,衙役们都在讨论着放假的事情。自大周朝建立之后,便规定中秋节是要放半天假的。

    吴主簿近日受了风寒,便没有来府衙徐晏清来时,便看到陆尧年在独自一人写信。

    “大人,这会打扰你吗?”徐晏清的小脑袋突然从书房外面探了进来。

    陆尧年看人奇怪的姿势便问:“我这书房是狼窝虎穴吗?”

    知他在揶揄自己,徐晏清进了书房,嘴里嘟嘟囔囔:“还不是怕你说。”

    “什么事?”

    徐晏清把藏在身后的油纸包拿出来:“不知道大人是不是第一次在外过中秋,这是我娘包的月饼,我给你拿了几块。虽然大人可能不需要,但是也不要嫌弃啊,我娘辛辛苦苦做的,我还一口都没吃到呢!”

    若不是被提醒,陆尧年差点忘记了今天本是应该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他不免想到了远在上京的父王。

    “大人?”徐晏清见人没回复,便再次唤道。

    矮矮的,跟个萝卜似的。却也,挺善良的。

    “你专程给我送的?”陆尧年接过了月饼,打开油纸包便闻到一股甜香,余光看见徐晏清咽了咽口水。

    这小子的家里能做出来多少月饼,该不会把全部都拿来了吧?

    陆尧年的猜测八九不离十,徐晏清给母亲留了一个月饼,其余的都拿来了。美其名曰,孝敬衣食父母。但其实,在少女的心中,还有她没有意识到的,想要给背井离乡无法归家团员的少年,一些温暖。

    陆尧年递了一块在嘴里,甜而不腻,确实很好吃。当然,身旁那个眼巴巴看着想吃却不说的“猫儿”更有意思。

    还是不逗人了。陆尧年把油纸包递过去:“我一个人吃有什么意思,一起吃吧。”

    徐晏清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倒是不想客气,拿了一块咬到嘴里的瞬间,就发出了好吃的闷哼声。

    “我娘的手艺真不错,甜甜的月饼真好吃。”

    看陆尧年也在吃,徐晏清更为放松,便给他介绍道:“苏州还有一种月饼,是咸口的,不过我倒是不太爱吃,不知道为什么,我更喜欢甜月饼。大人若是想尝尝咸月饼,晚上可以逛逛夜市。今晚的夜市一定很热闹。”

    北方倒是爱吃甜月饼,这小子南方人,倒是长了个北方的胃。

    或许是有些孤单,而有些温暖又恰好送上了门,陆尧年也格外心情好:“好啊,你这个东道主不得好好作陪?”

    “啊?”徐晏清晚上还想回家陪母亲呢,这下倒是骑虎难下了。

    “不行?”温温凉凉的声音传来。

    “行!”徐晏清火速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