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浪子无才爱耍剑 » 2.做什么呢

2.做什么呢

    每个人都会怕死,当年我也是很怕死的,敌人的长刀砍下来的那一刻,心里想的只有两个字,完了。

    但幸好有旁边的兄弟谨醒,替他减缓了劈下来的冲击,才有他今天在这里安心的坐着,说着话。

    钟叔这句话没有讲出来,不是怕丢面子,只是因为怕死,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恐惧。

    少年人也没怎么细想,一双眼睛清澈透亮,饭碗一丢,背靠在木桩上,只是说有机会的话自己就想走街串巷,去看看江湖,还不知道山外面的山是什么颜色呢!

    不是常听你说起外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剑吗?想去见识见识。

    你还说剑是百兵之君,不管是谁都会喜欢的。

    老人没有接话,问了少年问题,并没有征询他的答案,或者得到少年确定的答案。

    答案和他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关系。

    只是想让少年知道,路有很多条,选择终究在自己的手里。

    清风伴着明月,伊人娇羞了颜色。

    林家的府邸是建安城中最醒目的地方,也是建安城中人人都知道的地。

    方圆百里想去林府办点事,或者找个人,只要你向身边的人打听,保准你会清楚的知道具体的位置,还有路人对问话的人友好地对待。

    因为在林府宅院的不远处有一个小茶肆,专门供远行的路人休息,也方便城里的人过来寻求帮助。

    当然,林府做这些不是因为路过的人有多么英俊或者多么漂亮,也不是因为多么有钱或者多么显贵,只要你说去林府这几个字,每个人都会流露出善意的笑容,给你最真切的帮助。

    这就是在建安城里,每个人对林府的尊重和爱戴。

    能得到这样的爱戴,都是从林老夫人的媳妇贾氏提出来的规矩开始,林家上下人人做责,不管是家主还是买来的仆从,都要进私塾,学习五经四书,因为贾氏听老一辈的人说,一个家族的兴起,读书,是最基本的要求。

    当然也是作为一方世家,对地方最好的代表。

    今年对林家来说,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每到节日期间,多了的只是加厚的礼单,还有那些新鲜的面孔。

    林老爷还是笑眯眯的的一副面孔,林夫人也是一派和气,一般在这样的大日子里,林家所有的人都是忙碌的。

    林申想着,再过一段日子,就是老太太的大寿呢,老人想着孙子不在,随便将就一下过去就行了,没准备大过。

    还说林府上下很多事都是要人手打理的,要是随便腾出来一个忙她的事,又是一顿忙活,实在是不必劳人劳力。

    林申知道是母亲知道孙子不在,觉得冷清,到时候叹息孙子,怕扫了大家的兴,不让操劳。

    但作为儿子怎么能在这么要紧的事面前含糊,只得早早给儿子写信,看是否能在老人八十大寿前回来,也让老人高兴高兴。

    林一语收到信的时候,师傅正好让随行的小师弟过来找他,也没说什么事,只是让他赶快过去。

    林一语边走边看家里寄来的信,他已经有五年时间没有回家了,逢年过节的都会收到家里人送过来的各种用品,林一语也不好不让父亲送,他知道大多数肯定是祖母和母亲催促父亲带过来的,只能让以后少带一点。

    林一语到梨园的时候看见师傅正擦着一把剑,剑身亮的发光,晃的刚到门口的林一语闭了一下眼睛。

    师傅,您老人家找我,是后院的水缸水又不够了吗?

    林新月没有说话,手里的剑擦了又擦,林一语等的也耐心。

    终于,剑身进入剑鞘,不语剑横在了林一语的胸前,林一语有点懵,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两手举过头顶,师傅,你是让我去杀人吗?我连只鸡都不敢杀,师傅还是放过我吧,林一语有点想哭。

    横在胸前的剑在林新月的手中优雅的挽了一个剑花,剑尖抵在了林一语的脖子上,放屁,老娘这把剑送给你了,你从现在开始可以下山了。

    不管以后你身江湖还是哪里,做事从心而起,我们就到这里吧。

    林一语的脑子又懵了,不知道这是恩赐还是抛弃。

    林新月说完转身进了后堂,理也不理林一语。

    自家师傅说一不二,看来真的是离开的时候了,简单的收拾了行囊,能送的东西都送给了同铺的师兄,如有不能用的就扔掉吧。

    走的时候小师弟带师傅把林一语送到了山门前,并且传了师傅的口谕,说是再次以后都不要回月山了,自此师徒缘断,师傅还交代给他一个信物,说是这几年也没教什么本领,都是林一语自己跟着别人学的,如若以后遇到有关生死的事情,拿着这个信物,该帮的还是会帮一下的。只是不要说出自己师从何处就行,不然一切免谈。

    小师弟说完小手一扬,师兄,请把。

    林一语磕了头,说祝师傅老人家长命百岁,以后定不辱师门。

    林一语下山之后让山下等待的仆从稍一封信回去,说是在大寿三天前把信交到祖母的手中,然后就骑着自己的爱驹扬尘而去。

    林老爷的夫人贾氏在当时林老爷年轻时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只是一户不起眼的屠夫的女儿,只因老太太有次路过贾屠夫的铺摊前,一个眼缘,就看中了那个帮贾屠夫卖肉的小姑娘,当时的林夫人也是小巧可爱,对着卖肉的客人有说有笑,每每惹得那些常来的客人天见可怜的都想多拿一点,帮衬一下。

    正是这样被老太太瞧见了,便上了心,偶尔出门散步,也会不经意的路过,和小姑娘打个招呼,这一来二往的,连带着贾屠夫也熟络了起来。

    有一天,贾屠夫准备休息一下,便没有出摊,下午的时候顺带和女儿出门转转,给做几身好看的衣服,孩子渐渐长大,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不过贾屠夫就这么一个女儿,内人又去世的早,他当时还为这事伤心了好几年。

    但是没办法,他也不能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不能只为了自己,他还有一个女儿要养,得坚强起来。

    后来,他就戒了酒,剃了头发,发誓做一个虔诚的卖肉人,好好照顾他们的女儿。

    女儿乖巧又懂事,肉铺经营得当,也养的起,晚点嫁也是没什么关系的。

    可是突然被门外的这一串鞭炮声响起,就搅乱了他所有的想法。

    林老太太亲自跟着媒婆带着儿子过来,齐齐的带了六箱子沉甸甸的聘礼,由媒婆介绍,说明了来意。

    按当时的贾氏给儿子的说法,她老爹当时还是懵的,明白了来人的诚意,但是没反应过来,觉得有点突兀,拿了菜刀,丢下客人,自己到树荫底下乘凉去了。

    当时的老夫人见贾屠夫出门去了,自己也懵了,不太明白对方的意思是什么,只留下贾屠夫女儿,一个人羞红了脸。

    便让跟来的下人出去,只留了媒婆和她的儿子。

    在老太太当时的眼里,贾屠夫的女儿,的确是一个聪明能干又秀外慧中的可人儿。

    所以让媒婆交了礼单,细细的和姑娘家交谈了几句,便留下了他的儿子和那小姑娘,让他们两个多谈谈,互相多了解一下,说是商贾人家,没有那么多大门大户家的多余规矩,只要是两个人心意相通,其他的事都好办。

    以后相处的日子还有很长呢,便满脸堆笑的出了屋,向着那棵树下走去。

    后来不知老太太和屠夫谈了什么,在一年后八月二十六,两人便办了酒席,连着给老夫人贺寿,请了四方邻居,成就了这一桩美满幸福的姻缘。

    直到后来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讲着他们的故事,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当然这些都是前话了,林家能有如今的家底,都是少不了当家的里里外外的把持,很多未出阁的姑娘都梦想着将来能有林夫人这样的际遇,也当是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但谁又知道,做一个正真林夫人其实那么好当的。

    信在前三天的时候准确无误的到了老人家的手里,老太太笑的合不拢嘴,衣袖一挥,让自己儿子大办特办,一切按最喜庆的来。

    林老夫人的八十寿辰,作为林家的当家人,林老爷也是提前做好了准备,早早就已经命人把庄园的里里外外清扫一遍。

    寿宴当天,就从五更天开始,让管家从里到外的挂红绸子,把前几天请来的戏班子让早早的扮上,等到时候炮声一响,就开始热闹起来。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管家就已经让小厮挂了两串长长的爆竹,惊醒了临近的乡亲。

    老太太还在休息,侍候的老妈妈不敢轻易打扰,只留了两个手脚麻利的丫鬟帮着洗漱和打扫房间,其他的都打发过去帮着厨房切菜和上菜了。

    林老爷和林夫人已经早早的收拾了等在客厅,吩咐了管家在门口接待客人,让李妈妈去照管厨房,等活儿差不多了就过来帮衬着看顾客人。其他的细节让下面的人一一跟进,不得马虎一点,如果出了什么事,一切按家法处置。

    一切的样子,都是按照老太太喜欢的要求精算着来的,下面的人也知道,林老爷就这么一个老一辈的亲人,父亲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病逝了,家里就这么一个老太太和几个可靠的下人帮衬着,他才会有机会在这建安城中一日日的发展起来。

    且不说老人家一个人孤苦,就这些年来对他的日日教导,那也是劳苦功高的,就算他没有今日的荣耀,也应当膝前尽孝。

    当然,这些也是无须外人挑拣的说的,因为像林老爷这样的儿子,世间是不可多得的。

    所以,林家今日的场面比平日大了一些,看着到处是喜庆的景象,而林老爷和林夫人,更是难得的好心情,把手头的事情都交给几个忠心的家仆,自己出来,亲自迎客,也等着儿子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