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琢圭 » 第十四章计划施粥

第十四章计划施粥

    了解完陈璎那边的情况,陈圭也将在西市遇见芸娘母女因饿寻死和请罗芊芊担任北宫医师的事情,说给陈璎知晓。

    对于请罗芊芊担任北宫医师一事,陈璎十分大度的表示,陈圭想在北宫干嘛就干嘛,用不着她的同意,至于芸娘母女跳渠,陈璎则显得有些讶异,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等陈圭和她说明一个妇人被婆婆赶出家门,孤身带着女儿,又找不到投靠的地方,除了自卖为隶奴外,就只剩下寻死这条路时,陈璎才大致理解了芸娘母女为什么跳渠寻死。

    “饿到要寻死,那要多难受才会啊?”陈璎一脸忧愁地说道。

    “不知道呢。”陈圭摇摇头,“我们要置办恒产帮助庶民,这是短时间内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想先安排些人手去西市施粥,让那些没办法养活自己的人,不至于在这个寒冬会沦落到饿得要去寻死的境地。”

    陈璎愣了愣,点头赞同道:“好啊,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了!”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陈圭伸出一根手指,“办这件事的人选,我准备让阿兰去做,她以前跟我一起去施过粥,知道怎么做,但是毕竟要去市井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我怕她镇不住场,所以想能不能派一伍禁军跟着她一起去?”

    “那就派一伍禁军跟着去嘛。”陈璎无所谓地说道。

    陈圭说道:“一起去的禁卫最好是性格和善点的,对给老弱施粥这件事支持的人,不然我怕他们不配合,阿兰会给他们欺负。”

    “这事简单,找个符合你要求的伍长就是了。”陈璎没有多话,立即就让宫人去召陆起渊卒长前来正殿。

    事后,陈璎告诉陈圭,这个陆起渊卒长是北宫五位卒长之中,唯一一位庶民出身从小兵做到禁军卒长的人,对北宫禁军内部情况很了解,想从禁卫中找人,问他是最合适不过的。

    派去的宫人离开不久,就带回来一个披甲的中年军官。

    那中年军官身形似虎如熊般壮硕,脸微圆,一把茂密的络腮胡,眼神看上去很凶恶,但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乐呵呵的模样显得有些憨厚,让人不禁生出亲近感。

    “哼哼!”只是对于他讨好的笑容,陈璎好似没看见一般,坐在青铜座上,冷冷地看着对方。

    “世女,还生着气呢?”陆起渊拱手说道:“君上有令,属下也没法子才把事情说了出来,其实啊,属下这心里那是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说的!”

    陈璎闻言,白了对方一眼。

    对此,陆起渊好似没看到,继续说道:“只是这大罪已经犯下,那就只能想办法赎罪了,可要怎么赎罪呢?”说着,他来回踱步,像是在做艰难的思考。

    “啊,属下想起来了,前几日我得到一根上好的鱼竿,竿身是用夏岭深处的百年凤凰木的木心制作而成,又坚又韧,渔线用的缝制灵衣的灵蚕丝,鱼钩用的是打造利器的千锻精铁,这钓起鱼来啊,邪门!明明用的是普通的鱼饵,可这鱼却总上钩,还都是几十上百斤的大鱼……”

    “那鱼竿真有那么奇特?”陈璎被勾起了兴趣,不禁开口问道。

    “正是!”陆起渊笑呵呵道:“属下正想将那鱼竿赠给世女,以表属下心中那份歉意。”

    “那,那看在你那么有诚意的份上,我就原谅你了!”听到陆起渊要把鱼竿送给自己,陈璎十分大度的表示自己已经原谅了他。

    陆起渊抱拳说道:“属下谢世女谅解。”

    都被人当鱼钓了,还这么高兴!陈圭悄悄地白了陈璎一眼后,扯了一下她的衣袖,暗示陈璎不要高兴过头把正事给忘了。

    陈璎察觉到陈圭的动作,也反应了过来,立即把叫陆起渊过来的原因说了出来。

    陆起渊闻言,思忖了片刻后,才缓缓说道:

    “世女,属下知晓北宫禁军中有个伍长叫霍公雅,心性仁善,他合适去做这件事情。”

    “那你去带他过来吧。”陈璎吩咐了一句。

    “喏。”陆起渊领命离去。

    不多时,陆起渊带回来一个面微微发黑,身形精壮的中年禁卫。

    “霍公雅,叫你过来的原因,你有听陆起渊说过了吧?”陈璎开口问了一句。

    霍公雅恭敬地答道:“回世女,事情陆卒长已经和我说了。”

    “那你愿意带人去西市帮忙施粥,救济弱小吗?”陈圭抢先问道。

    “此乃仁义之事,属下愿去。”霍公雅的回答里没有迟疑。

    陈圭摇头说道:“主持施粥之事,我已安排好人选,让你带人去,是听候那人的差遣,你可还愿去?”

    霍公雅闻言,迟疑了片刻,答道:“愿去,不过属下有一事相求……”

    陈璎大手一挥,说道:“你尽管说来。”

    霍公雅抱拳请示道:“属下想请世女允许,前往西市施粥的人选,由属下在北宫禁军中另选自愿之人前去。”

    陈璎看了陈圭一眼,见陈圭点头,立即应允道:

    “可,另外四人由你自行挑选。施粥之事,虽说不是什么紧急大事,但却是关乎西市那些穷苦的庶人能不能活命要事,因此耽误不得,明日就得将那四人挑选齐全,你可明白?”

    “属下明白,谢世女应允。”霍公雅得了承诺,便立即行礼告退。“世女若无其他吩咐,属下这就去挑选人手。”

    “嗯,你去吧。”陈璎朝霍公雅摆了摆手。

    霍公雅走后,陈圭向陈璎不解地问道:“阿璎,他一个禁军伍长,为什么不用自己的下属禁卫,而是要另选人去呢?”

    “我也不知道啊。”陈璎把目光看向陆起渊。

    陆起渊笑呵呵地解释道:

    “世女,霍公雅手下的四名禁卫,都是年轻的禁卫。对于禁卫来说,年轻就意味着他们只要肯苦练武艺,他日一旦武道境界有所精进,就有再进一步的可能。若是他们跟着霍公雅一起前往西市施粥,难免会对他们习练武道造成影响,所以霍公雅才会为了他们提出另选他人前去。”

    陈圭疑惑地问道:“那年老的禁军就不用习练武道,追求境界精进吗?”

    “阿圭,你不是武修,你不懂。”陈璎解释道:“境界越低的武修,年龄越大,气血就越衰,就越不可能突破下一个境界,练不练都差不多的。”

    陆起渊笑道:“理是这个理,但能进禁军的人,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英才,即使他们年龄大了,但他们大多数人也没因此就自暴自弃,多数还是依旧刻苦习练,去挣那份越来越小的希望。也就霍公雅那种抱着仁义做事的人,才会答应得这么痛快。这次他去挑选人,我想不会太过顺利,怕是把北宫禁军都翻过来,也不一定能把四个自愿前去的人选找齐。”

    陈圭听得情况,沉默了片刻,对陆起渊说道:“此事是我考虑不周了,劳烦起渊卒长向霍伍长说一声,施粥之事只在每日的早上进行,事后他们便可以返回北宫继续习练武道,而愿去施粥的人,每人每月会额外分发五百钱,作为耽误习练武道的补助。”

    陆起渊闻言眼前一亮,说道:“如此甚好,我先替那些禁卫谢过常山君女了。”

    安排好施粥随行的护卫,陈璎便跟着陆起渊去拿鱼竿了,陈圭没有在北宫多加停留,乘坐马车,马不停蹄地赶回了上将军府,将施粥的计划告诉了阿兰。

    对于自家君女的心思,阿兰自是十分清楚,因此也没感到意外,没有多少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这次施粥,不像以往去救济灾民,主要是为了西市那些弱小能够顺利度过寒冬,多活些人,所以在救济的人选上要有所甄别,不是老弱妇幼病残者,就暂时不分给他们了,要把粮食用到关键的地方上去。施粥时间就定在辰时到巳时,每天都要,还有,米粥要稠些,每石粮食最少要加一斤肉末,有点油水,这人才能耐得住冷饿……”

    阿兰居住的厢房内,陈圭正在对阿兰诉说对于施粥的安排。

    阿兰停下记录,问道:“君女,每日要施出去多少粮食?”

    陈圭摇头说道:“不清楚,你在施粥的时候自己估算,这次施粥是长期的,不定量,但是按北宫现如今的情况,最好控制在每月不超过三十万钱的支出。不过多了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把粥施到西市内每个该施到的人的肚子里去。”

    阿兰闻言,默然点头。

    陈圭笑道:“人手你可以在府里的膳房调一些,不足的话,可以去北宫找许女史要,我另找了一伍禁卫去帮你,为首的伍长叫霍公雅,是个心善的人,遇到什么困难,可以找他帮忙。”

    “我知道了。”阿兰朝陈圭甜甜一笑。

    主仆俩人又仔细交谈了一些施粥的具体细节后,陈圭便打算回寝室休息了,这会她正困得厉害。

    阿兰虽然在身份上只是陈圭的侍女,但向来是负责去执行陈圭吩咐下来的大小事务,职务类似于管事。

    来到陈国之后,身为常山君的陈赢,事实上已经将家里在夏丘的大小事情交陈圭打理,在没正式任命家宰之前,阿兰实际上是做着大部分封君家宰在做的事情。

    好在陈赢成为常山君后,并未正式在夏丘开府,而是带着女儿留在上将军府内苑的临湖园中居住,大部分琐碎事情也一并交由上将军府的人处理,因此阿兰需要操心多少事情并不多。

    目前阿兰除了要照顾陈圭日常的生活起居外,就只剩下为上将军府内那些未成人的小士子安排每日的两餐膳食了。

    这是陈圭在品尝过上将军府膳堂的难吃肉食后,主动向上将军府的家宰要求,要在临湖园内置办膳房,为她那些弟弟提供每日的膳食。

    而这件事情,就是阿兰在做安排。

    陈圭走后,阿兰便匆匆赶往膳房,准备查看一下膳食的准备工作,然后再挑选一些人手,好为施粥提前做好准备。

    “惜姨,给小士子他们的膳食准备得怎么样了?”膳房内,阿兰在忙碌的人群中,找到一位正在指挥人手切肉的中年妇人。

    中年妇人用麻布擦了擦油腻的胖手,爽朗笑道:

    “肉不是很够,已经让人去外府取了,你放心,膳房给小士子们做膳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熟练得很,不会耽误到他们进食时辰的。”

    阿兰点了点头,在膳饭内张望了一下,疑惑地问道:

    “阿菊呢,我刚从厢房那边过来,没看到她,怎么这也不见她呢?”

    “她啊。”中年妇人笑着一挥手,说道:“四君子要招待客人,让她去外府帮忙烹制飨宴,去了有一个多时辰,估计就快要回来了。”

    妇人口中的四君子,是上将军的第四子,亦是陈圭的嫡亲舅父。

    因为陈圭开设膳房的缘故,外府那些君子从他们的孩子中得知了阿菊的厨艺了得,便时常邀请阿菊前去烹制美食宴客。

    阿兰默然地点了下头,向妇人问道:“膳房的人手可还充足?我想要抽调些人手。”

    “外府送了一批人过来,现在人手足得很。”妇人问道:“你要几人啊,调去做什么?”

    阿兰说道:“要三人,两男一女,去西市施粥,除此之外,你也要一起去。”

    “我也要去?”中年妇人指了指自己。

    “要的,没你跟着去,我怕忙不过来,行吗?”阿兰微笑着点了下头。

    “行,什么时候要?”

    “现在就要。”

    “现在?”

    “对,粮食和炊具的采买,要去外府找东福家宰帮忙,顺便把他们一起带上。”

    “行,你先等会。”

    中年妇人很是果决,转身便去寻找合适的人选。

    没过多久,阿兰便看到中年妇人带着四个年轻的隶人走了回来。

    “你要三个,我替你找了四个,多出来这个,叫喜五,外府膳堂送过来学厨艺的,生火是把好手,还会垒灶台,搭棚子,带去施粥,会是个好帮手。”中年妇人指着一个体型壮硕的青年,向阿兰介绍道。

    阿兰闻言,仔细打量起青年。

    那青年脸微方,浓眉小眼,有些腼腆,见阿兰在看自己,便佝偻起身子,低着头,不敢和阿兰对视。

    “成,那就跟着吧。”阿兰点头同意。

    抽调完人手,阿兰带着他们一起前往外府,主要是想先托付上将军府的管事先采买一些施粥需要用到的东西。

    粮食,肉,餐具,炊具,特别是熬粥要用的大陶鬲,一次可以熬煮出几十碗粥,是此行最重要的目标。

    众人一直忙活到暮色降临,才把施粥需要的东西准备完毕,装完车,阿兰带着人手回到临湖园,本想找自家君女禀报进展,却被告知陈圭不久前醒过来后,便往北宫去了,临去前留下话来,让阿兰明日一早便前往北宫,找许女史商办施粥事宜。

    见此,阿兰只能先将四人解散,各自回去歇息。

    ……

    喔,喔喔喔!

    公鸡的啼鸣,将阿兰从沉睡中唤醒。

    揉了揉眼睛,她迷糊地看着乌漆墨黑的四周,过了一会,才想起今日要去西市施粥的事情。

    阿兰翻身坐起,披着被子下榻,点起了油灯。

    借着灯光简单打理好自身后,她推门走出厢房,向着膳房走去。

    膳房外的长廊前,天色朦胧,阵阵寒风呼啸,五道剪影正随着摇曳的火光不停地摆。

    见到阿兰到来,众人纷纷迎了上去。

    看着眼前五个抱臂发抖的人,阿兰忍不住问道:

    “这天冷得厉害,你们怎么不多穿件衣裳御寒?”

    “他们身上穿的就是全副家当了,我是有多穿的,但怕冷,天生的,没法子!”惜妇人一脸凄苦地说道:“阿兰,这真是个苦差事,快要了我的老命了!”

    阿兰说道:“君女先前就嘱咐过我,天冷了,要给去西市施粥的人添点御寒的衣裳,不过我忙糊涂了,给忘了。只是现在也来不及准备,这样吧,你们现在先去向别人借点衣裳穿上,等待会忙完了,我再去给你们准备新衣裳。”

    “是。”五人中有四人应声离去。

    阿兰看着未离开的妇人,问道:“惜姨,你不去多添件衣裳?”

    “穿得够多了,再穿不好干活。”惜姨说道:“刚刚是起床不久,才觉得冷得厉害,这会好多了,待会一干活,身子一动,就不觉着冷了。”

    闻言,阿兰也没多加劝说。

    过了一阵,离去的四人陆续返回,身上都多穿了一件破旧的麻衣。

    “人都齐了,走吧,别误了施粥的时间。”阿兰默默地看了他们一眼,带着他们来到临湖园正院的庭院。

    庭院中停放着三辆马车,一辆是载人的,两辆是载货的,而事前准备好施粥要用到的东西,早已装在两辆运载货物的马车中。

    六人中,三个女人乘坐马车,三个男人分别驾驭三辆马车,缓缓驶向北宫。

    马车在北宫城门前停下,阿兰刚一下车,便看到一个女官带着数个宫人站在城门前等候,她赶忙走了过去,拱手问道:。

    “请问大人可是许女史?”

    女官仔细端详了阿兰片刻,笑道:“可是阿兰妹子当面?”

    阿兰闻言,点了下头。

    “阿兰妹子,你可算来了!”女官上前挽住阿兰的手臂,亲切地说道:“常山君女忧虑你初来北宫,人生地不熟,特让我来此等候,协助你办理施粥之事,来,我们边走边说,霍伍长他们还在宫内候着你呢。”

    说罢,许女史拉着阿兰走入北宫。

    阿兰说道:“许大人,施粥需要的物件我已准备妥当,现如今只需和霍伍长他们会合,便可以启程前往西市。”

    “都准备好了?”许女史诧异地看了阿兰一眼,问道:“那可还需要人手?”

    阿兰摇头道:“暂时不必,初次施粥,还不清楚能施出去多少,所以我只准备了十石粟米和十斤猪肉,打算先摸清楚情况再看是否需要增添人手。”

    许女史张了张嘴,摇头笑道:“常山君女嘱咐我来帮你,现在看来却是帮不上忙了,罢了,若是之后有用得到我的地方,你尽管直说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