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二十二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五)

第二十二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五)

    建兴九年的那一仗之后,大将军军师杜袭、督军薛悌畏惧诸葛亮屡屡来犯,导致西北防线疲于奔命,劳民伤财。于是给司马懿出主意:“明年麦熟,诸葛亮必来。今我陇西钱粮空虚,兵甲不利。宜趁蜀兵方退之时,从各郡县调运粮草兵马,以补陇西之不足也。”

    司马懿想了想,却道:“诸葛两出祁山,一围陈仓,皆无功而返。其若再来,必不欲攻城,而求与我野战。其每为粮草所困,纵有小胜,亦不得不退。我料其此番回师,必会广积粮草,无三年之蓄,蜀兵不敢犯境也。”

    于是广撒细作,探听动静。果然如司马懿所言,诸葛亮回师之后,罢兵休战,带着将士们老老实实的在汉中开荒屯田。

    司马懿心中松了一口气,暗想诸葛亮缺粮,暂时是不可能再打过来了。于是在关中也有样学样的开始开荒种田,兴修水利,操练兵马。还上表给曹魏天子,让朝廷将冀州的农夫都迁到西北来干活。这分明是准备和诸葛亮打持久战了。

    三年之后,诸葛亮终于带着十万人卷土重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懿心中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算来了啊,那就决一胜负吧!

    话说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

    刘璿只看了一眼,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后世看过的大片和阅兵式,又怎能和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相比呢。

    旌旗招展,兵营连绵,人喊马嘶,声震天地。这种场面,让刘璿看得目不转睛。

    刘璿在看军队的时候,有人也在看刘璿。远处几个人,带着些许甲士,正安安静静的看着刘璿的一举一动。见刘璿小小年纪,面对成千上万手持利刃的甲兵,面色自如,神色专注,分明是丝毫不惧兵戈之气。他们脸上的神色也逐渐舒缓开来。

    他们见过很多平日里也以胆色著称的世家子弟,在甫入军营时,也会忐忑紧张,甚至有的更是双腿酥软,两股颤颤。而今来看,刘璿别的不说,胆气还是很足的。

    却不知道,刘璿二世为人,该经历的那些,都已经奉献给曾经的岁月了。他又怎么会怯场呢?

    此时的刘璿,脑子里却正在胡思乱想,这就是我老刘家的兵马么?现在我站出来大喊一声,会不会就有一大票人站出来为我效死?我让他们砍哪个,他们就会砍哪个?

    正神游天外之际,忽然一群人便围了过来。刘璿转头望去,嘿,大部分都脸熟。为首两个便是关彝和张遵。

    关彝乃关兴庶子,关羽之孙。张遵乃张苞之子,张飞之孙。关羽和张飞的爵位都和他俩没啥关系。所以他们也就早早投身军营,为父辈未竞的事业和个人的前途而继续奋斗。

    另外一个年轻人,身材高大,眉宇间英气逼人。却是霍峻之子霍弋。

    霍峻是南郡枝江人,于荆州时率部曲追随先帝刘备。入蜀时,曾以数百人守葭萌关,顶着万余敌军的攻打,坚持了年余,最后在敌兵力竭之后,抓住时机,出城反击,大破敌军,阵斩敌将,夺首而还。

    霍峻因此战而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可惜英年早夭于任上。霍峻死后,刘备大为伤心,于是率百官前往吊丧,并留宿于墓上。霍峻亡时,霍弋还小,刘备念霍峻之功,遂养霍弋于府中。可以说霍弋差不多是跟着刘禅长大的。

    刘备立刘禅为太子,霍弋为太子舍人。

    刘禅登基为帝,霍弋为伴随左右的谒者。

    丞相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时,便征召霍弋为丞相府记室,让他跟着自己的养子诸葛乔两人一道在汉中军营中历练。此时的霍弋,已经是个老行伍了。

    关彝、张遵、霍弋都是功臣子弟,能力、忠心都没有问题。让他们跟着刘璿,一方面可以在诸葛亮忙碌的时候代替诸葛亮来教导刘璿。另一方面,如果真有什么突发状况,刘璿的安全也能够得到保障。

    可以说,诸葛亮为了刘璿,也是费尽心思了。

    霍弋带着两人,向刘璿行礼。刘璿匆忙扶住,他这个皇子,可没什么资格在这三人跟前托大。季汉的江山,有着他们父祖的贡献。而他们自己,仍然在为季汉的未来而奋斗。自己啥也没干,怎能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们的行礼呢。

    况且,从他祖父刘备,到父亲刘禅,都不是那种很讲虚礼的人。刘备曾不止一次和麾下的大将们同榻而眠。更是狂喷名士许汜,你这种只知道求田问舍、不知报效国家的人,还想陈元龙对你以礼相待?你在我这里只配睡地板!

    在军营中,能遇见自己的熟人,刘璿心中也很是开心,众人你言我语的说了一番话之后,就一起进入了营帐之中。

    霍弋进了营帐,就笑着问刘璿:“璿哥儿,一路行来感觉如何?”

    刘璿闻言,愁眉苦脸:“骑马骑得两股已然结痂。”

    关彝与张遵听了,互看一眼,便哈哈笑了起来。诸葛亮治军极严,既然你选择了入伍从军,他才不会在乎你是谁。基本上都是一视同仁。

    刘璿自诩也骑得马,挽得弓,可那只是偶尔游猎。他又何曾骑过这么远的马。从成都一路骑到汉中来了。关键还是在行军,大军驻扎休息都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

    刘璿毕竟还小,这一路行来,早就有些受不住了。不过他平时在诸葛亮跟前,也只能强撑着。如今听得霍弋问起,却是懒得遮掩了。

    众人胡乱笑了一通,便由霍弋开始讲解起军中之事来。霍弋曾于汉中诸山谷之中,与诸葛乔历练,跟士兵们同甘共苦长达数年之久。让他来给刘璿做普及,那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

    霍弋就从扎营的选址开始,一直讲到大军行进的规矩。不止刘璿听得滋滋有味,张遵、关彝两人也是获益良多。

    别的不说,刘璿是真不知道,扎营选址时,除了看地势和水源之外,风向也是如此的重要。

    而看风向的主要原因之一,竟然是为了搭建厕所。营地里有千军万马,这五谷轮回之地若是没有选好,那可是非常影响士兵们的情绪的。

    细节决定成败。别的军队有没有考虑这一点,刘璿不知道。但诸葛亮连厕所这样的小事都想到了,也就难怪他带的军队人数上虽然比不上曹魏,但战斗力却是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