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二十六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九)

第二十六章 从来志士惜日短(九)

    第一次北伐没有走子午谷,现在还能不能走?

    更加不可能了,夏侯懋这个草包二代已经回洛阳了,如今镇守长安的是老奸巨滑的司马懿。汉军真要走子午谷,司马懿晚上做梦都要笑出声来。

    好不容易走出褒斜道,探子打马送来了最新军情。

    山阳公薨了。

    山阳公是刘协禅位之后,曹丕给刘协的封爵。

    延康元年(220年),刘协禅位给曹丕。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食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书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寺皆如汉制。曹丕还说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在各路权臣的身边担惊受怕了几十年,最后的十四年时光,刘协应该是过得比较舒服的。山阳公国其实就是曹魏的国中之国,除了一个对外名号之外,刘协的待遇其实和以前的皇帝身份并无差别。甚至没有以前那么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了。

    只是不知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协有没有想起过汉家社稷和列祖列宗。有没有过悔恨和自责。或许,他也把希望寄托在了益州吧。傀儡天子,能得善终,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消息传到汉军大营时,众人从诸葛亮以下,都是一脸无奈的表情。十四年前,刘协禅位,消息传到益州时,就不知道怎么谣传成了皇帝被曹丕给弑了。为了让刘备顺利登基,继大汉皇帝之位,一干大臣听到谣言之后,没有澄清、制止,反而暗底里推波助澜,于是刘备在大势所趋之下,登上了皇帝宝座。

    然后十四年过去了,忽然就有消息传来,说山阳公刘协在曹魏薨了,还是在这北伐的当口,你就说尴尬不尴尬。

    其实刘协还活着,甚至还活得挺好的消息,后来也陆续传到了益州这边来。只是普通百姓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谢天谢地了,益州也有了新皇帝,又哪里会去关注区区山阳公。

    而益州的统治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是要提倡大汉正朔在益州,大汉天命在季汉。这个思想,早就已经被统一了。如今这个原本已经被刻意淡化处理的名字,再一次传到大家的耳朵里,还是让众人有些不太自然。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毕竟是汉家正统,自己等人素来以汉臣自诩,虽无君臣之谊,却也理当在此设祭,遥送山阳公一程。

    于是遂在谷口宰三牺,备酒水,望北遥祭。跟在众人身后的刘璿一边拜一边想,光武一脉到此断绝,也不知道那些诸侯王们在曹魏那边都怎么样了。如果有朝一日打到北边去了,自己这一家子血脉单薄,还是要找几个以前的诸侯王出来重新封爵才是。这样也能告诉天下人,光武一脉与自己家,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实乃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

    诸葛亮率大军走出褒斜道的时候,消息也传回了洛阳。曹叡让大将军司马懿全权负责西线战事,又加封骁骑将军秦朗为征蜀护军,率两万人马西进支援。

    秦朗去年带兵北上,与鲜卑步度根、轲比能打了一仗,这一仗打得很不错,秦朗指挥有度,成功的击退了鲜卑人,守住了并州。他展露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平时为人又谨慎低调,所以这次魏主曹叡就让他亲自领军,西进支援,受司马懿节制。

    接到诸葛亮兴师的消息,司马懿第一时间就率部出了长安。这会他正在大帐之中,与众将商讨对策。

    司马懿这一辈子,还没有这么为一个人而头痛过。曹魏西部战线漫长,他委实不知道诸葛亮哪一路是真,哪一路是假。而且他也真的没有信心,能够在野战中战胜诸葛亮带领的部队。

    有人就提议:“莫如弃守渭北,诸葛亮若来,必渡河以拔郿。我军固守北岸,以逸待劳,待其渡河之时,半渡而击之,可胜也。”

    司马懿皱眉道:“钱粮多在渭南,如何能弃?且若彼不渡河,掠我钱粮丁口而退,为之奈何?”

    司马懿也不是没有想过坚壁清野,只是这会的百姓,想要让他们迁移,一时半会也来不及。这会政权的动员能力,可不强。而且诸葛亮高举汉字大旗,喊着王师的口号。而汉军在诸葛亮的调教之下,素来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那曹魏的百姓岂肯背井离乡?

    其实司马懿还有一个深藏心中,不能说出来的担忧。那就是诸葛亮压根就不渡河过来攻打郿县,而是沿着渭水南岸一路往东,直捣长安,那就真的玩大了。

    虽然在司马懿心中,诸葛亮是一生小心谨慎,压根就不会做出这样疯狂的决定。但是诸葛亮屡伐无功,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改变策略,冒险给你来这么一下子呢。

    司马懿也不敢赌。他虽然之前也跟麾下的将领们吹过牛,说诸葛亮若是有胆气,就出了褒斜道,渡过武功水,然后沿着秦岭缓缓向长安推进,那自己将会手忙脚乱。但是诸葛亮压根就没胆子这么干,他益州兵微将寡,钱粮不足,损失不起,所以诸葛亮只能求稳,步步为营向前推进。

    可司马懿也只能这么猜测一下,诸葛亮没有落子之前,谁知道诸葛亮究竟会怎么干呢?

    诸葛亮真要这么干了,仗能不能打赢先放在另一边,这是军事上面的仗。但政治上,司马懿可就输了。若沿着秦岭向长安推进,那必然就会造成长安和洛阳人心上的惊慌和动荡。他司马懿也不是没有政敌的,到时有心人在洛阳捅下刀子,一顶无能的帽子压下来,司马懿还能不能坐稳现在的这个位置,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所以这一次,司马懿在接到消息后,就带着大军渡过了渭水,把自己的大营设立在了武功水以东。牢牢扼守住了诸葛亮东进的要道。不管诸葛亮会不会打长安,先守在这里总是没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