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炎汉再兴 » 第六十二章 横笛吹遍行路难

第六十二章 横笛吹遍行路难

    刘璿到了这个时代,一直居住于深宫之中,还没来得及好好在成都感受一下民俗风情,就主动进了军队,跟着诸葛亮跑到了五丈原。

    刘璿对这个时代的农民,是没什么概念的。直到他看到了跟随汉军一起开荒的农夫们。

    刘璿以前在大学汉服社的时候,自己穿着华丽不说,那些小姐姐们,无一不是打扮得极为精致漂亮。从发髻,到步摇,再到衣服,妆容。无一不显示着汉服的华丽和汉文明的优秀。

    可是现在,再看看田地里的那些人,蓬头垢面,头发枯黄凌乱得像野草一般,一枝细小的树枝就是发簪。有些人甚至穷得衣不蔽体,只拿些破布把羞处给缠了缠。有些条件稍好的,身上的衣服,也灰扑扑的到处都是补丁。而无一例外的,则是黑黄的面容上到处都是皱纹。

    很少看到他们笑,基本上都是苦大愁深的表情。只有看到稚童奔跑,或者是在汉军嘴里得到些许好消息了,才能够让他们咧嘴乐上数息。

    他们总是忙个不停。很少有歇着的时候。不是弯着腰在田地里劳作,就是在附近林子里砍柴。

    他们没有耕牛,也没有什么好用的农具。挖地犁田,基本上都是靠人力。

    这就是孕育了数千年文明的汉人,我的同胞?

    刘璿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起自己在皇宫中的吃穿用度,第一次有了强烈的羞愧心。

    他找到屯田校尉:“校尉,百姓如此穷苦,为何还要收取一半军粮?”

    随着刘璿在军中日久,屯田校尉也明白了刘璿的身份,这是一个很好笑的问题,但屯田校尉仍然仔细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慢的开口告诉刘璿:“殿下,不是我等压榨农夫。而是我军的效率,远胜于农夫。若让他等开荒一亩地,需要多久?一百亩,又需要多久?且我军退后,田地由他等自行分配。战时收取所获一半,平时则依朝廷条例。有何不可。”

    说完之后,怕刘璿不满意,又忙加了一句:“此乃丞相所定。”意思是这是诸葛亮规定的,你要是不满意,可不要找我的麻烦。

    刘璿又亲自跑去和农夫们说话。在晦涩难懂的土话中,刘璿听懂了农夫们对汉军的感恩戴德。百姓们穷,但并不傻。只要汉军肯给他们继续开荒,就是拿再多他们也会愿意。

    等汉军走了,到哪里去找愿意拿着大牲口给他们犁地的大冤种呢?靠魏军么?魏军靠得住的话,他们之中,有些人为什么要从关中逃到这山野之间来呢?

    刘璿也搞清楚了这个时代的亩产量。北方现在主要是种粟和小麦。小麦的亩产量,老天爷赏脸的话,能到一百多斤。老天爷不赏脸的话,能有个七八十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刘璿听完,当时整个人就呆住了,这地还能种?这什么鬼产量,对了,南方有水稻吧,这渭水河岸,远了不说,容易取水的地方也可以种水稻啊。

    屯田校尉用一种莫名的眼神看了看刘璿,然后摇了摇头,叹息道:“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丞相曾使人反复试验过。水稻在成都最好的良田里试种,亩产亦不能过百斤。而在东吴,亦不曾听过亩产过百的消息。是以,益州未曾引进、推广水稻。”

    要不是眼前这个人是专门负责种田的,刘璿真的会掐住他的脖子问一问他是不是在开玩笑。后世的小麦产量,刘璿不知道。但作为一个南方人,一个湘省的农村娃。水稻亩产过千斤那不是轻轻松松?甚至他小时候家里还尝试过一年种三次。到了农忙双抢的时候,那时候还小的他,都忙得腰酸背痛。到如今都还记忆犹新。就是一年三熟的大米,煮熟后的味道真的不怎么样。

    如此低的产量啊。可是他们却养活了数千万人。

    君王,权贵,士族,军队,全靠他们供养,可是他们却过得最为艰辛困苦。后世的农民活不下去了,还可以进城务工。只要不懒惰,发家致富或许不行,但总归是能养活自己。

    可在这里呢?没日没夜的付出辛苦劳动,可就是他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土地,也都会有着一觉醒来,被人夺走的风险。在这个小农经济时代,商业并不发达,土地在许多人眼里,才是最大的财富。而权贵们想要兼并土地,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

    刘璿的脑海里闪现出无数的画面。失去土地的百姓们,变成流民,乞讨不能活命,那就卖儿卖女卖自己。酷暑严冬来临时,或倒毙于路侧,或骈死于沟壑……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刘璿思绪万千,脑海里飘过无数想法,一时之间,只觉头痛欲裂。

    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刘璿。只能选择继续调查,深入了解百姓们的生活。

    有篇文章说过,对某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那么对着某个问题闭着眼睛瞎说一顿那是要不得的。

    要注重调查,要反对瞎说。

    只有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才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或者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五丈原这里的状态,只能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并不能代表普天之下就全是这样。刘璿决定,等这一仗打完了,他将会用自己的双脚,踏遍季汉的每一片土地,然后能够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调查报告出来。

    季汉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北伐战争。通过北伐,达到收复领土,安定天下,中兴炎汉的最终目的。

    北伐战争靠谁,靠的是人。诸葛亮等领袖和将领固然重要,但千千万万个普通士兵和后勤民夫们,在后方耕种的百姓们更加重要。没有士兵们的阵前搏杀,没有民夫们的运送物资,没有百姓们的节衣缩食,拼命劳动,北伐又如何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要想北伐获胜,那么对于这些季汉普通阶层的切身利益问题和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只有关心他们的生活,把许多工作做到细致,解决了,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他们才会真正围绕在季汉政权的周围,热烈的拥护北伐战争,才能够使他们对季汉领导的北伐战争投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