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那点事儿 » 第十九章 手足相残

第十九章 手足相残

    宰相高炯一倒台,太子杨勇最大的保护伞也就不复存在了。杨广知道杨勇被废,自己被立为新太子这件事儿,那可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于是他在开皇二十年,让一名他早就安插在太子府上的一名卧底——姬威准备实施对太子的最后一击了。姬威原是太子杨勇手下的一个小人物,杨广很清楚小人物办起事儿来,往往最不易引起他人注意,那么这个小人物便会在关键的时刻派上大用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大作用。

    杨广亲口对姬威说:太子失德,皇帝和皇后早就打算将他废掉,立我为新太子。现在需要一个能主动站出来挑头的人,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则富贵唾手可得。戚戚一听有富贵在等着他,就马上向皇帝写检举信,告发太子图谋不轨。

    戚戚举报太子的时候,隋文帝当时正在仁寿宫避暑,他收到消息后,当时一下子就吓坏了,便马上带着他的卫队连夜赶回大兴城,整的他是一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上朝,隋文帝就开始对文武百官发问:我从外地回到京城,本来心情应该非常高兴,可是我为什么这么愁苦不堪呢?你们说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隋文帝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这么多年,他天天都在听杨素和独孤皇后讲杨勇坏话,再加上今天又收到戚戚的举报。他自认为太子不才,早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儿了。他今天在朝堂上之所以要这么问,是想给大臣们一个表达的机会。如果当时大臣们能够在朝堂之上,当众列举太子的劣迹斑斑,他就可以以此为由直接废掉太子。

    可是隋文帝哪里哪里知道,他平时听到的那些杨勇的负面信息,全都是杨素和独孤皇后给他提供的假情报,大臣们自然对那些事儿是一点儿都不知道,他们对太子失德也没有直接感受。所以大臣们全被问愣住了,不知道隋文帝这么发问,究竟是在表达什么意思。

    就这样沉默了好一阵子,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吏部尚书牛弘发话了:我想我们今天之所以惹陛下生气,肯定是由于我们平时工作不迈力……隋文帝一听顿时是大失所望:这哪儿跟哪儿啊,完全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于是便准备彻底将废长立幼这件事儿摊牌了,他命令杨素当场宣布杨勇的罪行。

    杨素也许是准备不足,再加上杨素也确实没有能证明杨勇图谋不轨的真凭实据,因此在朝堂之上,列举的全是一些不疼不痒的小事儿,同所谓太子杨勇所犯的罪行,自然一点儿都沾不上边儿。隋文帝看到外援的表演也太不给力了,他便只好亲自上场,当众列举杨勇的罪状了。

    隋文帝说:我早就觉得杨勇这孩子不孝,不堪继位了,皇后也经常劝我废掉他。由于我考虑到他是嫡长子,也就一直在给他机会,总希望他自己能改恶从善。可是他实在是太不争气了,他的所作所为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杨勇曾经指着皇后身边儿的侍女说,这以后都是他的人。我们还没死呢,他可就惦记上我们身边儿的人了,这不就是不孝吗?当时他的原配夫人元氏去世的时候,我曾怀疑是被他给毒死的,我就说了他那么几句。他就开始质问我是不是他的老丈人元孝矩在我那里举报他了,并当着我的面儿,说他有一天一定要亲手杀了那个老东西。他哪里是想杀他的老丈人啊,这分明是在威胁我啊!还有就是他和云定兴的女儿在外私生了一个孩子,我和皇后不计前嫌,把他和那个阿云生的孩子抱到宫里,依然当做自己的亲孙子帮他抚养。可杨勇和那个阿云不但不领情,还总以为我们是不怀好意,频频派使者要把那个孩子要回去。这不是和我们离心离德吗?云定兴那样的女儿,能和杨勇在外面生出一个儿子,跟其他人肯定也一点儿都不检点,谁能证明那个孩子就是太子杨勇的呢!如果阿云生的孩子不是杨勇的,那可就是乱了皇家血统了。我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儿发生,想来想去我决定不要这个不孝子了,今天我就要为天下负责,打算废掉当今太子杨勇,众位大臣你们同意不同意啊?

    隋文帝在朝堂之上的这一通长篇大论,也尽是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一些琐事儿,大臣们当时都觉得作为一名皇帝,竟然把一些闺阁之事儿搬到朝堂之上,并且还强往废太子这件大事儿上生拉硬扯,这也太失水准了。于是大臣们面对隋文帝的发问,又一次集体保持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左卫大将军元旻站出来发话了:废立太子可是国家大事儿,这样的诏书一旦发出去可就永远收不回来,希望陛下要三思而后行……隋文帝听了他的一席话,就知道今天废太子的事儿只能暂时搁浅了。隋文帝看今天没有达到目的,便对公开不支持他废长立幼的元旻心生恨意,要求杨素在暗地里调查一下儿元旻。

    杨素对隋文帝的用意可是心知肚明,立马就对元旻展开了调查,并且很快有了进展:太子杨勇和元旻私交甚好……元旻当时是左卫大将军,他可是皇帝禁军的首领。在这个敏感时期,太子杨勇和皇帝的禁军首领私交甚密,那不就是说他想通过拉拢皇帝的禁军,接近皇帝,欲行图谋不轨的事儿吗?有了这个重要线索,隋文帝命杨素马上抓捕元旻,并将他下了大狱。

    开弓没有回头箭,隋文帝为了早日废掉太子,他命杨素继续搜集太子杨勇的罪行。杨素受命来到太子府,他在太子府上转了一圈儿,发现太子的后院屯放着上千根槐树条,并且在一座仓库里还搜到了好多艾绒,这些东西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用来做火把的原材料。这些槐树条其实是杨勇有一天在从仁寿宫回大兴城的路上,他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槐死掉了,那棵柳树特别大,盘根错节,枝条繁杂。杨勇当时感觉这棵大树死了也就没啥用了,让他烂在路边儿挺可惜的,于是便让手下将那棵柳树伐倒,劈成上千根树条,准备连同那些艾绒一起分发给府上的佣人,让他们拿回家生火用。杨素看到这些东西,他便立马动起了歪主意主意,便决定拿这些东西做点文章。于是他便问杨广在太子府安插的那个卧底姬威:太子屯这么多东西,有何居心啊?

    姬威心里很清楚,他已经无路可退了,只有将太子彻底扳倒,自己今后才有活路可走。于是他灵机一转,便对杨素说,太子不仅屯了这么多做火把的东西,他还养了一千匹马呢。这几样东西凑在一起,杨素总算有了新证据了,他便赶忙向隋文帝汇报:太子杨勇准备率兵在夜间骑上他养的上千匹马,拿着火把突袭您常去避暑的仁寿宫,打算将皇帝困死在那里……

    有了这样的物证再加上姬威做人证,那可就把太子准备谋反的罪证给彻底坐实了。于是就在开皇二十年的十月九号,隋文帝开始召见太子杨勇。当杨勇来到朝堂之上,发现隋文帝已是穿着一身戎装端坐在朝堂之上。朝堂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殿东边是文武百官,西边是皇亲国戚,也就是宗室的主要代表。因为废立太子既是国事同时也是家事,所以双方代表都要到场。隋文帝命薛道衡当众宣读废太子诏书。就这样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和他的家人,就这样以莫须有的罪行给废为庶人了,而众望所归的杨广被立为新太子。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多数人都认为隋文帝废长立幼是隋朝灭亡的源头。这个可以暂放一边儿,废长立幼这件事儿对当时的朝堂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本来朝廷上下应该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团体。可是这么多年来由于太子之争,太多的大臣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就被卷入这场政治旋涡之中了。朝堂之上就形成了两大相互对立的派系,大家都是各保其主,各行其事,双方就成了水火不容的两股势力了。当时朝堂之上最杰出的两名大臣一个是高炯,另一个是杨素,杨素是个非常高傲的人,可是他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高炯。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在国家建设上,两个人一直都是同心同德,互相帮扶,为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后来这两个人正是因为废立太子这件事儿,从此就站在对立面儿上了,这可是当时最严重的人才消耗。

    同时废长立幼这件事,在政治上还造成了“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不良局面。从传统上来讲,当时继续让杨勇做太子,是符合当时政治传统和政治原则的。因此支持杨勇的人一般都是正人君子,而那些支持杨广当太子的人,则都是一些野心家和投机份子。随着杨广当上太子,那些追随他的人就都鸡犬升天了。而那些支持杨勇的人,轻的丢掉了前途,严重的人头落地……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一股不正之风就席卷了整个朝堂。大家既然看到行正义得不到好报,干任何事儿也就不愿在去遵循原则了,以后他们再去干任何事也就为求自保了。只要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废长立幼也开启了隋文帝的儿子之间骨肉相残的局面,晋王杨广本来不应该当太子,结果通过阴谋诡计当上了太子。那其他的儿子就会产生不满,所有皇子之间就产生了觊觎之心:为什么他杨广能当的,而我就当不得呢,这样就会引发新的政治动荡。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巩固自己的地位,不管是皇帝还是新上任的太子,都会越来越多疑,越来越高压,也越来越冷血。整个隋朝就是上一轮的宫廷斗争刚结束,下一次的骨肉相残又要马上拉开序幕了。

    下一个要倒霉皇子是秦王杨俊,隋文帝考虑到他当时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地成功篡权当上皇帝,主要是因为当时北周的宗室力量薄弱。隋文帝为了使自己打下的江山不重蹈覆辙,就对各个皇子寄予厚望。他将他的每个皇子都早早封王,并将他们送到地方上进行历练,希望他的每个皇子都能镇守一方,协助皇帝共同治理天下。

    杨俊是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六岁的时候就被隋文帝封为秦王,先是镇守洛阳,后来又到扬州等多个重要地方任职,目前是担任并州总管。杨俊这孩子可是天生不热衷政治,每天就热衷于建筑和自我享乐,他曾亲自设计并打造了一座极其奢华的水殿,水殿内到处是亭台林立,假山连绵,湖水荡漾……整个水殿打造的可以说比皇宫还富丽堂皇。杨勇天生就是个花花公子,他每天就知道召集一群美女,在他的那个水殿里过着风花雪月的腐朽生活。

    并州离大兴城还是有很远的距离,当时又没有任何通讯设施,可以说只要秦王杨俊不做出特别出格的事儿,隋文帝对他的那些所作所为也就不会知道。秦王杨俊这里出事儿,主要是因为他的夫人崔氏。这个崔氏是当时隋朝最著名的酷吏崔弘度的妹妹,她和她的哥哥一样,性情暴躁,冷酷无情。她看到她的丈夫每天只知道在一群美女的簇拥下,在水殿里过着娇奢淫糜的生活,完全把她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可算是把她给气的醋坛子都快让她给打翻了!

    悍妇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她惩治的夫君的方法,自然也和普通妇女不同,她选择的是给她夫君投毒。有一天晚上,她在一个大西瓜里投放了毒药。然后捧到秦王杨俊面前,并亲手为他挖了一勺,娇滴滴笑盈盈的对杨俊说:郎君,吃西瓜了!杨俊平时可是懒得拿正眼儿瞧一下儿这个冷若冰霜的母老虎的。今天难得看到她温柔体贴的一面儿,自己都感觉太阳从西边出来,他也实在是不好意思扫了她的兴,也就勉强吃了那么几口。可能由于杨俊吃的太少,他没有被崔氏毒死,只是被毒病了,随后就一直是卧床不起。

    王子生了重病,那可是大事儿,他就马上被手下护送到大兴城进行治疗。太医一看便发现有问题,说秦王是被人下毒了。隋文帝马上派人调查,就这样把崔氏投毒和秦王杨俊每天不理正事儿,只知道在他打造的水殿里,过着娇奢淫糜的生活的那些破事儿,就全给抖搂出来了。

    隋文帝一生中最痛恨的就是王子的骄奢和生活不检点,太子杨勇正是因为这些才惹隋文帝生气,最终被隋文帝拿下的吗。隋文帝看到自己生的孩子都这么不争气,心里是越想越恼火,当时竟然没有处理给他亲儿子投毒的崔氏,反而是先处理尚在病中的皇子,隋文帝下诏免去杨俊的官职。就这样还在卧病在床的杨俊没有收到父母的安慰,反而是被无情的抛弃了,他很快就一命呜呼了。隋文帝为了彻底消除自己心里“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下令不允许杨俊的子女给他服丧,也不让给他立碑,就这样堂堂的一个皇子,便成了一名孤魂野鬼……

    很快,隋文帝隋文帝又盯上了他的第四个儿子蜀王杨秀,皇上只要盯上哪个皇子,那他的好日子就要开启倒计时了。蜀王杨秀比杨俊小两岁,也是早早就被封为蜀王,镇守益州。杨秀和杨俊性格完全相反,他不仅长得高大威猛,性格刚毅,还文武双全,在当地官员中威望颇高,都说他非常像他的父亲隋文帝。皇子像父皇,应该受到隋文帝的青睐,可是在性情多疑的隋文帝那里,反而不是好事儿。因为隋文帝考虑到,当时他立皇长子杨勇为太子那是顺承天意,杨秀无话可说。现在他废长立幼,立次子杨广做了太子,如果他百年后,杨广当了皇帝。这位有实力,有威望,有才干的蜀王杨秀会不会不服从管理,从而起兵造反,那可就会引发新的国家动荡。于是隋文帝为了稳固他创下来的万世江山,就萌生了提前解决掉杨秀,为新太子杨广扫除后患的念头。

    其实还有一个人比隋文帝更忌惮杨秀,那就是新太子杨广,他更担心有一天他继任之后,蜀王杨秀会起兵谋反,于是他也想及早消除这个障碍。他也很清楚他的这个想法和隋文帝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便想借助隋文帝的那双大手,除掉蜀王杨秀。于是他便安排杨素去办理这件事儿了。杨素深知隋文帝的好恶,办这样的事儿自然是得心应手,效率极高。很快就有一封来自于蜀地,举报蜀王杨秀的检举信就传到了隋文帝手里。信上说蜀王杨秀整日不理朝政,每天过着花天酒地的腐化生活,其在任期间暴虐百姓,惨无人道……果然当隋文帝看到又一个皇子生活不检点,再次勃然大怒!立即下诏宣蜀王杨秀进京。

    杨秀回到回到大兴城,第一天面圣时,隋文帝就一直恶狠狠的盯着他,一句话也不和他说,第二天干脆连面儿也不见了。就这样被干晾了两天,血气方刚的蜀王杨秀身上的那股锐气,也彻底被隋文帝磨灭了。第三天杨秀便主动写信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希望能得到父皇宽恕。

    他哪里知道,隋文帝心里的那股怒气不但丝毫没减,反而在大堂之上当场宣布,处理杨秀要比杨俊更严厉。这一下子可把满堂的文武大臣都吓坏了,杨俊都让隋文帝处理成孤魂野鬼了,杨秀的下场岂不比他哥哥还惨!于是大臣们便纷纷上言,请求隋文帝看在骨肉亲情的份儿上,希望能从轻处罚蜀王杨秀。隋文帝哪还能听进去大臣们的劝谏,当时就下令把杨秀仅剩的蜀王爵位也给免了,将他彻底变成了一个庶人给软禁起来。这还不算完,他还命杨素继续彻查杨秀还有没有其他罪行。

    让杨素去调查杨秀,那可就等于提前给他判了死刑了。杨素赶快到杨广府上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了皇命在手,杨广办起此事儿更是肆无忌惮了,两个人密谋了大半夜,就马上开始分头行动了。由杨广在背地里制造证据,再由杨素深入现场搜查证据,就这样两个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联起手来,上演起陷害蜀王杨秀的双簧来。

    很快杨广亲手伪造一封杨秀准备起兵造反的檄文,被他塞进了蜀王杨秀的日常工作的文案里。同时杨广又让手下制作了两个小木偶,分别在它们背上写上隋文帝杨坚和汉王杨谅的名号,并在他们各自的头上还插上了一支银针,这可是当时宫廷里最忌讳的压胜啊!就这样,杨素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杨秀准备谋反的罪证,有了这两个罪证,蜀王杨秀便被隋文帝永久圈禁起来,直到他死都没被放出来。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隋文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信任,不放过,还能指望他信任其他大臣,善待黎民百姓吗?因此大隋灭亡的千古罪人,看上去是惨无人道的隋炀帝,源头则在于猜疑成性,冷酷无情,惨无人寰的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