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那点事儿 » 第三十五章 炀帝身亡

第三十五章 炀帝身亡

    司马德堪和宇文智及为了鼓动隋炀帝手下的骁果们和他们一起造反,他们就造了一个谣,然后派了一个人在这些骁果中煽风点火。他们是这样说的:隋炀帝这时候已经知道你们要叛逃了,所以他已经准备好了好多毒酒,就等着有一天请你们吃饭,再给你们下毒。毒死你们这些关中集团的人之后,他就可以安心留在南方,和南方人一起过好日子。

    这个谣言一散布开来,可真把这些骁果给激怒了:我们不过就是想回家,我们都是想自己逃走,又没有碍你隋炀帝什么事儿,你居然想毒死我们。既然你对我们不仁,也就别怪我们对你不义了。与其让你杀了我们,不如我们先下手把你给干掉。

    所以骁国之中就议论纷纷,眼看着骁国们人人惊恐,个个愤怒。这时候司马德堪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在大业十四年三月十日这一天,他就把骁果中的大小头目集中在一起了。也就在当天下午,政变正式实施。这一天正好是一个阴雨雾霾的天气,所以到了四五点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趁着天黑,司马德堪就把御马全部牵出来了。然后让手下把兵器磨得闪闪发光,之后便把各个将领的职责也分配清楚,

    宇文智及主要负责在宫外策应,宫城里面的工作就有司马德堪来做。司马德堪的两个哥们儿本来就是殿内侍卫,现在让他们继续负责宫殿内的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住隋炀帝,别让他给跑了。还有一个将领叫唐奉懿,他本来的工作是关闭城门的,今天你只要把城门虚掩就可以,不要上门栓,确保城里城外来往便捷。司马德堪的任务是把几万造反的骁果集中到东城。作为战斗主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到了三更时刻,司马德堪就点亮火把,给城外的宇文智及通风报信儿了。这时候这么多火把一亮起来,还是好多人能看到的。隋炀帝就看到了,他看到深更半夜点亮这么多火把,就感觉有些蹊跷。于是他就问他手下侍卫将领裴谦通:怎么回事儿啊,外面好像有火光……

    这时候裴谦通气定神闲的对他说:没什么大事儿,外面的那个草料场着火了,军士们正在救火呢,火不大,放心吧,一会儿就能扑灭。

    裴谦通可是隋炀帝的老部下,隋炀帝还在晋阳的时候,他就追随左右。所以隋炀帝对他是非常信任。所以一听他那么一讲,隋炀帝也就信以为真了。就这样隋炀帝看出了一些眉目,他没去理会,机会也就错过了。

    在这个危急关头,还有两个人看出来了。一个是燕王杨谭,人长得十分机灵,相貌也很俊秀,他是隋炀帝最喜欢的一个孙子,所以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杨谭这时候是住在宫外,宇文智及在宫外集结,他听到士兵们乱嚷嚷,他就明白这一定是出大事儿了,有人要作乱。他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快给隋炀帝通风报信儿。他知道这时候一定不能走正门,他就偷偷潜伏到了宫城北面儿的方临门,他就从旁边的排水道爬了进去。想要从这里经过宣武门,过了宣武门就是隋炀帝的后宫,他想要走这么一条路进去。他很顺利地爬过了排水沟,但是他刚到宣武门这里就被士兵给拦住了。这样燕王想要挽救危局的计划也就落空了。

    宰相裴蕴这时候也发现了问题,宇文智及在外面集结兵力的时候,还被江阳县的一个县令知道了,他忠实于隋炀帝,他就赶快把这件事儿汇报给了宰相裴蕴。

    裴蕴知道以后也很着急,他就决定采取紧急措施。他就想通过假传圣旨,让城外的将士都归来护儿指挥。然后再把给隋炀帝拉船德船夫也集结起来,交给燕王杨谭指挥。让这两支队伍先把城外的宇文智及和宇文化及两兄弟杀死,然后再打进皇宫救援隋炀帝,裴蕴就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这时候已经是三月十二日的凌晨了,叛军就兵分两路进入了隋炀帝的后宫。第一路裴谦通带领,他直接带了几百名骑兵直接扑向了隋炀帝的一个宫殿程向殿,当时宿卫程向殿的是右屯卫将军独孤胜,他一看到裴谦通带着一帮人马气势汹汹的过来了,就觉得不是好事儿,就问到:你们想干什么?

    裴谦通回答道:我们是搞政变的,事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不关独孤将军你的事儿,只要你保持沉默,一边儿待着去,我们也杀你。

    独孤胜是个忠臣,他一听到这些,也就来不及穿盔甲,提起大刀柳扑了过去,问题是这时候独孤胜手下只有十几个士兵,裴谦通手下可是有几百骑兵。寡不敌众。裴谦通很快就被砍倒了。这样一来,裴谦通再往前推进,也就无人敢阻挡了,第一路人马就顺利入宫了。

    第二路人马由司马德堪指挥,他率领大军直扑宣武门,从宣武门进去就是皇帝的正宫,所以宣武门的位置非常重要,那样皇帝就会把自己最忠诚的部队守在这里,来确保自己的安全。隋炀帝来到江都之后,就从官奴里挑了几百个精壮小伙子,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基石,让他们专门负责宣武门保卫,算是皇帝亲手安排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为了保证这些基石绝对忠诚于自己,隋炀帝对他们好的不得了,对他们的待遇非常优厚。要是那个基使没结婚,隋炀帝就直接打发如花似玉的宫女嫁给他。隋炀帝对他们好,这些基使们也确实对他忠诚。

    可是今天,也就是司马德堪往里打的这一时刻,这些基石们集体失踪了。这是因为每天跟基石沟通的是一个固定联络人姓魏,他是一名宦官,当时担任的职位是司宫。每次隋炀帝有指令都让这个魏司宫通知这些基石,他对魏司宫非常信任。可是当时这个魏司宫已经被司马德堪他们给拉下水了,也就成了司马德堪的内应了。这一天魏司宫就假传圣旨,给这些基石们讲,让他们集体外出活动。所以就在这关键时刻,基石营里是一个人也没有。就这样隋炀帝自己亲手打造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没发挥作用。司马德堪就这样无人阻挡。大摇大摆的就进了宣武门。

    这时候隋炀帝就赶快换了一身衣服,逃到了西阁,也就是西边儿的一个屋子。这时候裴谦通已经率兵进入寝宫了。他们到处找就是找不到隋炀帝,他们又赶快带着士兵扑向了咏巷,也就是宫女们住的地方。裴谦通就一把抓住了一个美人儿,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问她:皇帝去哪里了?

    这个宫女可是给吓怕了,她就赶快往西阁指了指。有一个令狐行达的将军就提着刀进入了西阁。隋炀帝这时候已经隔着窗户看到有人提着刀进来了。他知道自己躲不过了,他就隔着窗户问令狐行达:难道你要杀我吗?

    令狐行达赶快回答:我不敢杀您,我只是想奉迎您一块儿回到关中老家去。说着他就冲进了西阁,就把隋炀帝给提溜出来了。

    这时候隋炀帝就要直面叛军了,当他看到叛军的头目竟然是自己追随自己多年的亲信裴谦通,隋炀帝也就大吃一惊,向他问到:你不是我的好朋友吗?你恨我什么呀,居然你也造反。

    裴谦通也是这样回答:我不敢造反,只是骁果们想回老家,我们想一起逢迎您回关中老家。他先把隋炀帝给稳住。

    隋炀帝这时候赶快顺水推舟:原来你们想回家啊。我也正想回去呢,我也是想等上游运粮的船回来了,咱们粮食充实了在一起回去。既然你们这时候急着走,那就走呗。好像这时候彼此已经达成妥协了。这时候隋炀帝他想说走,政变已经搞到这种份儿了,他可是说什么都晚了。

    这边儿既然抓住隋炀帝了,那边儿就应该迎接自己选出的那个领袖宇文化及了。可是宇文化及是个最窝囊不过的人,只是因为他是宇文述的长子,才被大家捧到这个位置上的。他在政变中也没干什么正经事儿,而是在家中哆嗦了一晚上。当他听到这时候有人来禀报说隋炀帝给抓住了,请他出去主持工作。这时候宇文化及还就一时间反应不过来,接着哆嗦,居然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上来。他就被将士们集体挎上马往宫里走。

    到了宫门口,司马德堪就在那里迎接他了,将他迎接到朝堂里,暂且称他为丞相,让他在这里等着见隋炀帝。也是想让他来斥责一下儿隋炀帝,骂他是独夫民贼,所以我们替天行道,应该有这样一个程序。这边儿司马德堪安顿好了宇文化及,那边儿裴谦通就跟隋炀帝说了:现在百官都在朝堂那里等着了,陛下你需要到朝堂走一遭了,说着便牵过一匹马来,逼着隋炀帝上马,这个时候隋炀帝已经镇定下来了,他就翻身上马,裴谦通这时候就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提着刀,胁迫着隋炀帝往朝堂走。

    路边的士兵们看到平时耀武扬威的隋炀帝,今天也是任人摆布,于是个个都觉得是豪气干云,都觉得自己改变命运,改变历史了。马上就欢声雷动,眼看着隋炀帝就要被牵着进去朝堂了。

    可是就在这时候宇文化及又后悔了,他又胆怯了,就又不敢见隋炀帝了,他怕见了隋炀帝自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有英雄气概的话也真不是他这个草包能临时发挥出来的。所以他干脆又穿传出话来:这个废物还拉他过来干什么,干脆杀了算了。

    裴谦通这时候没有办法,只好又把隋炀帝拉回寝殿了,然后就和司马德堪一起拔出刀来,虎视眈眈地盯着隋炀帝,这时候隋炀帝也知道自己是死到临头了,既然要死也要死个明白,于是他就问:我有什么罪,你们一定要杀我?

    有一个叫马文举的叛军就开始说话了:陛下你以为自己没罪啊,你抛弃宗室,四处巡游,你对外征伐不已,对内你穷奢极欲,你让我们的青壮年男子都战死疆场,你让我们的老弱妇孺都饿死徐沟壑,你让士农工商都失去本业,是你让盗贼蜂起,天下大乱,是你任用奸佞,据谏文过饰非……这些难道还不是你的罪过吗?这些话说的是义正辞严,把隋炀帝的问题说的清清楚楚,是很有分量的一段话。

    隋炀帝回答道:我确实辜负了老百姓,但是我没有辜负你们这些当官儿的,我已经给你们高官厚禄了,你们为什么还要背叛我?说说看,今天这件事儿究竟是谁发动的。我死也要死个明白,是谁要这么害我。

    隋炀帝这么回答可以说他是至死不悟,他可是根本没有把老白姓放在眼里。他以为只要给那些官僚好处,那些官僚们就会忠实于他,他的统治就能维系下去。

    听他这么一讲,司马德堪就回了他一句:现在全天下的人都恨你,都想杀你,何止是哪一个人的事儿,所以你也就不用追究谁是当头儿的了。眼看着这时候是剑拔弩张,可把一直陪在身边的小儿子杨镐黑吓坏了。吓得他是嚎啕大哭起来,听的裴谦通心里很不耐烦,一刀就把他报销了,血溅了隋炀帝一身。既然已经开了杀戒了,下一个肯定就要轮到隋炀帝了。

    隋炀帝毕竟是一代皇帝,死到临头,他的凛然不惧的劲头又回来了。他就说:我们做天子的自然有做天子的死法,怎么能砍头而死呢,给我取毒酒来。

    隋炀帝自从三下江都以来,他就知道情况不妙了,提前就准备好了毒酒,交给他的姬妾们,并交代万一有人要死打进来,就拿毒酒给他喝。让他自尽。不受辱于贼寇,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就让人给他取毒酒来。

    问题是他的那些美人们平时倒是陪在他身边,也可以天天把毒酒带着,可是现在都乱到这份儿上了,那些姬妾美女早跑的没影了,谁还会拿着美酒在这里伺候他,这时候根本就找不来毒酒。这时候这些叛军们可就失去耐心了。令狐行达就走上前去,一把将他摁在座榻之上就要动刀子了。隋炀帝这时候没有办法了,只好长叹一声,解下一条白链,交给了令狐行达,就让他把自己给勒死了。

    就这样一心想要建立千秋功业的隋炀帝,就这样客死他乡,死在自己最为信任禁军之手,死年五十岁。他的遗体就由萧皇后和几个宫女草草收拾起来,然后扯了几条红漆床板,打造了一个红色小棺材,就草草掩埋在江都宫西院的柳竹塘。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隋炀帝手下的亲近重臣也是时候给个了断了。这时候南北派系的矛盾也就出来了,两个江南人士虞世积和裴蕴被杀,就连他的儿子也被杀了。宇文化及对北方出身的裴矩和苏威可就网开一面了。宇文化及这么做,北方的官员和士兵们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所以北方的官员们大都投靠宇文化及了。

    那些南方籍的官员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对隋炀帝远比这些北方人忠诚。隋炀帝死后,宇文化及就拥立秦王杨浩当傀儡皇帝。自己自称大丞相总揽朝政,这是一个新的政权建立了,文武百官都要到朝堂去朝贺。只有吉士郎徐善心没去,徐善心从小就号称神童,当年隋文帝平江南还说了一句:我平江南就收获了一个人。所以他的名气很大,宇文化及还是非常期望他出来合作的,可是徐善心就是坚决不出来朝贺该怎么办?这时候宇文化及就派人把他给绑到朝堂上来了,然后又放了他。

    宇文化及这是想要先吓唬一下儿徐善心,然后再感动一下儿他,让他识时务,赶快从了自己。徐善心看到自己没事儿了,就扬长而去。这态度可就把宇文化及给气坏了,立马就又把他抓回来给杀了。

    宇文化及将隋炀帝基石营全盘接收过来了,成了他自己的贴身护卫。而且还给他们指定了一个头儿叫做申光的人。这个人号称肉飞仙,是隋炀帝在二次东征的时候脱颖而出的,从此就成了隋炀帝的贴身侍卫了。现在宇文化及让他统领基石营,申光这时候心里恨啊,觉得故主被杀,很想为隋炀帝报仇。可是也不知道该怎么报仇好,正好这时候有另外两个南方籍的将领,也同样受过隋炀帝大恩。他们就找到申光了,说:我们都曾受过先帝厚恩,现在我们居然去侍奉杀死先帝的人,我们还有何脸面活在人世间。所以我们想给先帝报仇,你什么态度。申光一听就潸然泪下,我也想报仇,现在就等将军牵这个头儿了。

    三个人于是就在当天夜里要发动政变,突袭宇文化及给隋炀帝报仇。可惜在最后关头走漏消息了。宇文化及就知道这件事儿了,他就从他平时住的那个大帐里溜出来了。然后又命司马德堪包围了军营,逮捕他们一干人。这时候肯定会发出声音,他就知道这是事情泄露了。申光这时候就连甲胄都没有穿,一个人就提着一把大刀冲向了宇文化及的大营。他想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把宇文化及给杀死。可是进去一看宇文化及早跑了。再一看,司马德堪已经把这个大营给围住了。申光就大吼一声。冲出重围,他手下的那几百基士,这时候也都拿起武器,和司马德堪的军队厮杀起来。结果是几百个人全部罹难,没一人投降。这也算是以死报答了隋炀帝的知遇之恩,厚待之情。

    从江南人这些表现可以看出,面对作为亡国之民的江南百姓。隋炀帝并没有粗暴对待,相反他却尊重江南人的文化,而且提高江南人的地位,对此江南人还是非常感念的。只不过隋炀帝走的太急了,过于忽略当时还依然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所以他就被关陇贵族集团给抛弃了。

    就这样,因为江都宫变,一代枭雄隋炀帝就这样走完了他起起落落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