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羽天骄 » 第88章 孤照峰顶

第88章 孤照峰顶

    孤照峰顶,万霞如一,长天一色,雨石迭起。

    晚霞落在高峰绝壁,将乌黑的山石也染成赤色,风声呼啸,过耳畔而传遍千里。

    在绝壁之上,有一座并不很大的静庵,庵里有一两个老尼,与世隔绝,超然脱俗。

    此时,青烟渺去,燕雀归巢,庵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晚钟。

    一个穿着黄褐色僧衣的老尼正推开一扇门,里面有一盏黄油灯,她开门而不入,一只拂着念珠的手在颚下轻轻捻动,口念并不清晰的经文。

    里面传来女子的声音,“大师,岁月苍白,佛前又有几许真谛?”

    老尼满面皱纹堆砌如辙,缓缓道:“佛有千万身,佛在心中坐,岁月更息,韶华竞去,人从尘中来,终归尘中去,苦者见世间诸般苦楚,唯有佛法度化万物,所谓真谛早已在你心中,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女子回头,看到一夕光辉正从开启的门缝照进来,而在老尼身后,赫然站着一个魁梧男子,男子一身狐裘落地大氅裹着身子,双手环抱,长发散在肩头,头上带着一顶擎云冠,冠沿坠着星星点点饰物,看起来平添气质毫无俗气之感。

    男子双眉如锋,眸子里藏着让人看不透的光辉,此刻正面带微笑,那笑容和目光带着一种天然的力量,让人可以信任和依靠。

    这样的笑容同样也让人无法拒之千里之外,哪怕他出现的地方和时间都不够好。

    蔡文姬轻蹙眉头,她之所以来此僻静之地,是因为楚琳的一句话。

    男人大多是后知后觉的动物,要想明白心意,就要让他懂得失去的感觉和后果。

    等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她每日独坐佛前,是难得的宁静时间,没想到佛门开启,等来的不是张凤白,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男子。

    “伊人独立佛前,妙悟道心自得油然。至于真谛为何,有时在尘间,有时在天边,窃以为…”

    他仰头望向天边,仿佛接下来的话是对天地而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今日去者今日去,何待明日乱人心…”

    “在下苏云瞻,得见姑娘,实在三生有幸”

    蔡文姬听他话中之意似有所指,不由得抬头望去,眼前突然一阵恍惚。

    他笑的阳光普照,笑的落落大方,即便是面对天下绝无仅有的美人儿,也毫无邪念,让人欲拒而婉,只是那眼神里始终藏着深和远,有种摸不清看不透的感觉,与张凤白的豪爽、透明和敢于担当决然不同。

    蔡文姬心中虽然不喜,但家教刻骨,让她只能以礼相待。

    “先生妙喻,我只是凡俗女子,一时烦乱才说出话来贻笑大方,先生见笑了”

    男子爽朗笑了起来,“姑娘,莫非以为在下是附庸风雅之辈?”

    “先生何出此言?”蔡文姬脸色微红,没想到对方竟是如此直言不讳。

    “哈哈,你我所处之地为佛门内外,只有咫尺距离,亦胜过天涯海角之遥,中间更是隔着一位遁入空门的高僧大德,岂非红尘两岸隔关山,虽无扰乱清净之意,却有其嫌”

    他言语之间禅意通达,想要蔡文姬出门相见,却是以禅语相邀,自比尘俗之辈,一言一语不失风度,当真是无不恰到好处。

    蔡文姬见他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是无法掩盖的贵气,绝不是小人登徒之辈可比,又看向老尼,老尼轻轻点头笑而不语,她知道自己总不可能在这里等一辈子,于是迈过门槛。

    一阵风拂过,清凉之意萦绕全身,庵前树影摇曳,乱叶纷飞,当真是一派深秋时节的景象。

    男子双手合十朝老尼方向点头拜了拜,也不知是与老尼致意,还是在拜她身后的佛像。

    站在山前,眺望天地,千家万户排云而上,一条大河遥上青天,天与地在视线的最远处浑然一片,看不出分别,只让人生出一缕渺茫之感。

    “清秋时节,这孤照峰上夕阳向晚,低头可俯瞰千里,抬头可触抵天穹,当真是人间难得的好地方”苏云瞻展开双臂,沐浴秋风,畅快说道。

    古人常悲秋,可在他眼里这秋意却成了天地高远万物辽阔的景致,谈吐间是海纳百川的大胸襟,让人忍不住为之侧目。

    蔡文姬忽然侧头看向他,不知为何想起了秦殊观来,两人一样,谈吐不俗,胸怀远志,可是两人却又不同,哪里不同她说不上来。

    这时,苏云瞻也正看向蔡文姬,只见她满头青丝被秋风吹乱,散在唇边,她面容绝世,眼中却带着一丝忧郁,此刻立在黄昏下,夕色盖在一半侧脸上,可谓是美不胜收,让阅人无数的他不觉间也痴了起来。

    蔡文姬目光与他轻触,原以为他谈吐不俗,哪知道此刻目光盯在自己脸上,炙热如火,顿时心生愠意,转向别处。

    苏云瞻看出她的不快,轻声笑道:“姑娘生的如此美绝,如流风回雪,似轻云蔽月,若是这世上有人视而不见,让姑娘孤芳自赏,那可真是眼瞎心滞,猪狗不如”

    蔡文姬忽然发现他好像意有所指,不禁想到了自己心事,心中一阵凄然,但很快又警惕起来,苏云瞻的出现实在太过巧合,巧合的不合常理。

    “先生何必苦心意指,我不过是个普通百姓,受不得如此溢美之词,小女子这便要下山去了,就此别过!”

    苏云瞻依旧满脸浅笑,没有吃惊,更没有半点不快,只是伸手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姑娘请便”

    蔡文姬见此,心里才稍微放松了些,微微欠身,而后去庵中告别。

    “天地虽远,亦在咫尺之间,相见即是不见,不见却未必不见…”男人的声音在身后越来越远,显然没有跟来。

    山道险陡,天色将晚,本不该此刻下山,可是现在她心里充满了后悔,真不该听了楚琳之言,为了试探他的心意就做出这种任性妄为之举,现在回想起来,自玉门关外开始,他屡次为自己舍身忘死,难道真的就只是义气重诺而已?一次次面对生死的考验若还不足以相信,那这世上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

    想到这里,她现在只想快些回去,找到张凤白,哪怕他还是一块木头,也绝不再耍性子闹脾气离开一步。

    可是,当她走到孤照峰脚下时,早有几个身穿白衣的身影等在那里。

    她知道,自己走不了了。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小姐行色匆匆,苏某可还未来得及告别啊!”

    山下几人皆穿着紧身利落的白衣,披着白披风,各个身姿窈窕,眉眼如画,一看就知道皆是女子。

    这些女子手里有剑,一见苏云瞻走来,不觉间凛然肃立,齐齐拜道:“王上!”

    苏云瞻目光一直都在蔡文姬身上,手一挥,“我让你们以礼相邀,你们却吓坏了我的贵客,该是什么罪就不用我说了吧?”

    他言语平静,像是在说一件极寻常之事,可就是这不怒自威的几句话,却是一把要人命的利器。

    白衣女子望了一眼他,然后齐齐拔出剑来,二话不说向雪白颈子斩去。

    蔡文姬见此情形不禁失声惊呼。

    “不要…”

    苏云瞻一阵大笑。

    “蔡文姬小姐既已开口,你们还不从命?”

    女子剑就停在雪颈前不足半尺,只要稍进就足以要命,当真是千钧一发。

    “我已从命饶她们不死,不知可否赏脸去府上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