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红尘医道 » 第179章 古版《内经》

第179章 古版《内经》

    “《黄帝内经》就是根据这本书改编的。”

    “这就是你之前说的,需要分几次杏林大会才能抄完的书?”

    “这只是其中的一本,不过是最先抄完的一本。”

    “既然你们允许别人抄录、传播,为什么不自己印刷、出版、售卖?”

    “这也是祖师爷的嘱咐,他教的这些知识,只能让外面的人选择是否采用,而不能由我们强行推荐给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做,我们也不明白。”

    “他们把抄录的书拿出去印刷、出售,需要你们的同意吗?”

    “印刷之前,都会询问我们的意见。这本书本来就是岐伯给弟子讲课、以及回答弟子问题的内容,由弟子记录、整理成册,有点类似《论语》,所以,有些是问答的形式,有些是完整的论述。最初在外面流传的名字也是《内经》,等到印刷术出现以后,有人想正式印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就改成了《黄帝内经》。至于提问,当然不能是神农祖师爷,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来源于祖师爷,岐伯不可能以弟子的身份教导师傅,所以他们就改由黄帝提问,毕竟黄帝是晚辈,岐伯教他名正言顺,黄帝也不精通医学,合情合理。”

    “《内经》的内容都来自神农?”

    “对,最初是祖师爷亲自上课,后来,祖师爷有事离开,就让岐伯代教。核心内容全部来自祖师爷,不过有一些临床的部分是后来加入的,根据祖师爷的教导,结合当时的实际状态做了一些改变。”

    “神农有说过他老人家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知识的吗?”

    “祖师爷说过,乃是天人所授,当时还没有文字,祖师爷就把内容记录在一个水晶里,这个水晶一直保存在内门,不过,据说还没有任何一名弟子能够打开封存在水晶里的知识。岐伯也无法阅读,不过他记得祖师爷教导的内容,所以,可以代师传教。据说,开始的时候,传授的是修行的知识,所以才有经络走向和穴位一起记录在《内经》里。因为刚刚开始修行的人会生病,就讲述了生病的原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己的七情变化如何导致疾病这些内容。”

    “真的有天人存在?”

    “这是毫无疑问的,门里有一些长老遇到过,还去过他们生活的地方,比现在的地球好很多很多。不信你问问李老师,他一定很清楚。其实观主对李老师的来历有过推测,我不好越庖代俎,只能你自己去问。”

    郭星把这一点记在心里,等合适的时候再问李老师,至于结果,希望不要太惊悚。

    “您说最初讲的是修行的知识?可以《黄帝内经》完全没有这样的内容呀。”

    “我们给外人抄的《内经》是简版,已经去掉了修行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公开这些价值连城的知识,不是为了囤积居奇,然后待价而沽。祖师爷有话,修行是个人的事,有意愿修行的人就需要自己去寻找,意志坚定的人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知识,或者合适的老师。我记得流传下来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自己准备好的时候,老师就会出现。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样的?能遇到李老师这样的名师,是你的福分,我真的非常羡慕你。”

    这是程巽远的真心话,好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另一个不公开的原因是,开始修行的时候需要老师教导才行,多数人修行目都是为了神通、法术之类的,按这个目的修行,很容易走偏,误入歧途,严重的甚至会走火入魔,对社会造成危害。我相信你知道或者听说过一些人用法术害人、谋财的故事,很多都是真实的事情。如果对修行没有一个良好的目的,很容易出现能力越大,危害越大的现象。所以我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善意。”

    “实际上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不会遇到李老师。”

    “呵呵,这是你现在的想法,等以后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你会知道机缘确实存在,而巧合根本不是意外,该发生的事,一定会发生,不论看起来多么偶然或者巧合,这里面都有因果关系。今后你只需要留意一下,慢慢就可以发现。”

    “因果?能有什么因果呢?以后找机会问问李老师。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版本的《内经》?”

    “最初没有文字的时候,所有的知识都是口口相传,这样造成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遗漏,一个是内容会改变,所以需要多个人在一起校对才能纠正。有文字以后,就开始用文字记录,不过,主要记录的是修行方法,使用的象形文字不是太多;当时担心损毁,就刻在山洞的石壁上;当文字进化以后,就把石壁上的内容转换成新的文字,现今大家提到的甲骨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只是甲骨能记录的内容太少,只能抄录最初的内容;等到开始使用木板、竹简以后,可以增加很多新的的内容,《内经》才正式定型,虽然主要作用还是辅助修行,不过医学的内容增加了很多;最初流传在外的《内经》就是这个版本,后来印刷出版的是我们重新修改后的增订本,所以,参加杏林大会的人至少抄了两遍《内经》。”

    “刻在石头上的《内经》大概是时候的事?”

    “应该有万年的时间了,那时还没有纪年,准确的时间很难说清楚。”

    “那时就有金属了吗?不然怎么在石头上刻字?”

    “那时有没有金属我不确定,不过,在石头上刻字是不需要金属的,有一定修为的人就可以直接在石头上写字,当时的问题不是如何刻字,而是文字的问题,象形字还没有成型,只在少数几个大的部落流行,字也不够多,能表达的意思有限。在石头上刻字就起到了推广文字的作用。”

    “最早的石刻在哪里?可以参观吗?”

    “在内门,那个山洞早就被封闭保存起来了,你真的想看,以后找一个时间带你去看,你这次的时间不够了,只能等下次。”

    “那太好了,以后一定再找时间过来,看看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我们这里保存的最早版本是什么时候的?”

    “这里最早的抄本比甲骨文稍早,算是同期的也行,具体的时间不好说,更早的文字没必要放这,内容完全一样,外面的人也看不懂,甲骨文就是天花板了。你想看早期的那些抄本吗?”

    “想啊,当然想啊!”

    “跟我来。”郭星以为要去密室之类的地方,完全想多了,程巽远只是带郭星去了另一个书架,这是书库里放书最少的书架,大约一半的地方是空的,只是放在这里的书郭星完全看不懂,都是类似甲骨文的象形文字。

    “纸质书?”郭星大感意外。

    “对呀,抄录的,难道你以为我们会把龟甲或者竹简放在这里?以前倒是放过竹简,后来觉得太占地方,就扔了。”

    “扔了?太可惜了。”郭星站在今人的角度,感觉这样做有些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