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红尘医道 » 第184章 悬丝诊脉

第184章 悬丝诊脉

    到了汉代,脉诊就更加普遍了。《史记》记载的另一位名医淳于意就曾跟从他的老师公乘阳庆学习脉法达三年之久,并且接受了公乘阳庆传给他的《扁鹊脉书》。从《史记》记载的淳于意看病的“诊籍”(病案)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看病必先诊脉。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可以看出脉诊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

    此后,我国古代脉学著述不断增多。许多名医都精通脉学,例如,明代的李时珍对脉学也有深入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公元1564年)等书。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以前脉学著述已不下一百多种。其中虽有重复,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脉学的发展。

    《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典型的脉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这些复杂的脉名,一方面反映了《内经》细大不捐,穷搜博采,是脉法形成阶段的集大成之作,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内经》脉法急需规范、统一、完善。

    关于脉象主病,《内经》的论述也很详细,涉及各个方面。在形式上它以四时脉、真脏脉、平脉、病脉等进行分析说明,不仅明确地论述了脉象形态及临床意义,而且还对生活起居、气候环境、时令季节、昼夜变化等因素对脉学的影响也作了交代。

    总之,《内经》虽非脉学专著,但它所记载的丰富多彩的脉法内容,既是对脉学形成早期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又为脉学的规范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素材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内经》作为最古老的脉学经典,既具有史料价值,又是中医脉学发展的奠基之作,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理论和临床上的实际意义。

    “现在的医生有了听诊器,加上许许多多的检查设备,无论是心电图、超声波、还是胸透拍片,可以通过心脏的变化了解不同脉搏的含义,有些甚至可以通过手术直视心脏的病变,把不同的脉搏变化与疾病直接联系起来。但是古代郎中没有这些东西啊,他们只能通过脉诊来了解心血管的问题,由此推测身体内部的病情变化,有这样的成就已经极为难得了。”

    科技的落后,限制了医疗水平的发展,是西医一个显著的现象,其实中医也是如此,不过由于国人采用了一些变通的办法,才不像西医那样突出而已

    “至于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会得出不同的脉象,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为什么医生越老越吃香?就是经验越多的人,诊断就会越准,治疗效果会越好。比如医生第一次脉诊是滑脉,没有发现痰饮的表现,诊断为喜脉,而病人实际上没有怀孕,医生就会总结经验,甚至专门反复检查孕妇的脉搏,确认什么是滑脉,这样以后就会逐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脉诊只能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鉴别其中的差异,无法投机取巧,各位医生的水平高低,也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当然了,脉型分的过多确实有问题,需要规范、精简。不过现在各种检查手段不断出现,大大降低了脉诊的重要性,愿意在这上面花时间的人大概不会太多。”

    “悬丝诊脉是真的吗?真的可以代替脉诊?”

    “这很明显是一个小把戏,也可以说是一个障眼法,如果这位医生没有某些神通,根本无法通过悬丝了解到真正的病情,如果医生通过望、闻、问得到了自己的结论,悬丝就是故弄玄虚。对于有神通的人来说,比如扁鹊,这样做只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已。”

    中午吃完饭后,郭星觉得自己带的胶卷肯定不够用,先去商店买了十卷,然后同程巽远一起,来到第三藏书室。郭星发现内库的空间不够,要想拍摄的效果好,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与光线,于是拿着已经选好的书来到第一书库。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空间足够摆放书本了,只是光线不够亮,程巽远找来几个台灯,又找来几张白纸垫在桌上,才算解决了问题。

    为了方便查看,郭星首先拍的是类似甲骨文的老版《内经》,接着拍摄翻译版本,这两本比较薄,拍摄的比较快;随后拍摄新版的类似甲骨文的《内经》。只是内容太长了,十几卷胶卷根本不够用,郭星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就先出来,把胶卷送去冲洗,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重拍,接着又买了二十卷胶卷,准备明天继续拍。

    不过,想拍完新版全本书不知道需要多少胶卷,加上时间只剩一天,已经买了车票,无法拖延,郭星觉得能拍多少就拍多少,以后需要再来拍,不需要就算了。

    次日上午,郭星拍了新版《内经》前五卷,以及翻译版前五卷,送去加急冲洗。检查冲洗出来昨日拍的胶卷,发现开始拍的确实有一些问题,一部分需要补拍。

    吃完午饭,再去检查冲洗的上午拍的胶卷,还算不错,不需要补拍。下午再次进如书库,补拍完后,才算完成了这次神农堂之行的所有任务。

    已经与程巽远商定,他年后派人去桃源县商谈购买中药厂的事项,只有完成了交易,才能商谈下面的事,郭星会全力协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