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三生证道难,难于不弃天下不负卿 » 第三章 前尘往事随风去

第三章 前尘往事随风去

    祥王,大晟国最为年长,且权势最盛的亲王。

    有闻,太子在位三十余年,因多年前酒后失言,被禁足于东宫,然一直未废。朝中各员之间暗流涌动,有善钻研者,如跳梁小丑,望风而动。

    若是有日太子被废,他便是离九五至尊之位,最近的一人。

    小儿当街闹,以此人吓之,泣止。

    其心思狠辣,行事百无禁忌,枉死在他手上的不知凡几。

    惹上了他,或立地升仙,或下入黄泉,别无他法。

    李天行自知,父亲之前任职刑部左侍郎,其言朝堂昏暗,与之抱负相悖。与同朝的林英南愤而辞官,已有十多年之久。

    至此,二人与朝堂纷争再无纠葛,只落户在这芜城,作那财运亨通的富家翁。

    但如今跳出来个祥王,还与一个武林秘闻联系上了。

    父亲啊,你与林英南之间,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时隔一年,他的心态越发稳健。

    理智,要清。

    真相,要查。

    父仇,更要报。

    最为重要的,击杀黑甲头领时,自己所吸纳的那道紫光,犹如激活脑中画面的钥匙,让他明白一些。

    这所谓的神通,并不是以自身勤苦修炼而来。在李天行看来,就像是一种天赋系统,根据宿主本身特性,而给予相应的技能。

    李天行误以为当初得到那“天降赐福美如画”的金手指,却并不似这神通。

    如今想来,反而更像是裹挟前世记忆,投胎转世重修的大能。

    问题就在于,李天行知道自己上一世是个啥熊样的人,根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或这个世界的。

    ……

    三月初的时分,寒潮尽退,春风怡人。

    可白日里,仍是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到此地的游人也不尽双手之数。

    几里地外的一处山丘上,李天行与林月茹这夫妻二人,已早早到此。

    拔出这几日里,墓前零星长出的野草,又将拜祭所用物品仔细摆放,李天行跪在父亲的衣冠冢前:“爹,不肖子天行,来拜见您了。”

    “您生前时常教导孩儿,大丈夫处世,应思其因,再取其果。慌乱行事乃有勇无谋,彼时,悔之晚矣。”

    “您有秘密,孩儿也有秘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虽平生以‘稳’字当头,却做不得那苟成千年龟鳖像。”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必存快意恩仇。无论如何,这个仇,我定当要去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苦,也是男人成熟的标志。李天行此生真切体会到这点。

    “月茹,此行一别,不知是否还会生还。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林月茹轻抬柔臂,忙用手遮住他口,泪眼婆娑得摇首哽咽:“夫君你的打算,我已明了。但求,你能够事了平安归来……”

    一夜,挺长的。

    一夜,也挺短的。

    ……

    光阴似箭,这一年的变化,足以让人忘却那晚所带来的恐惧。

    在这交通靠走,通信靠马的年景,李府惨剧早就成为茶余饭后的迷案,各类猜测流传于大街小巷,乐此不疲。

    “哎~客官辛苦了!您这是打尖,还是住店?”

    芜城康家客栈内,小二笑嘻嘻问道,将门口观望的汉子迎了进来。

    “先上一壶好酒,再来几道你们拿手的下酒菜。”

    “好嘞,您落座!五年青叶酿一壶,四色碟齐着。”

    这汉子,自然是一路风尘仆仆归来的李天行了。

    其实这一年他并没有懈怠,那将记忆中一些个跑江湖的手艺,学了个遍。而易容,是最为方便探查真相的手段。

    只苦于内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练成,比那留香阁中修炼,这一年里,进展简直不忍直视。

    进城后,李天行已到李府外驻足一观,欲入,但又转念一想,便移步至这酒家。

    捯上一筷入味的五花肉进口,便将那小二唤来。当其面掏出一两碎银后,装作不在意问道:“伙计,有件事我想打听打听。”

    小二瞅了一眼,隐蔽得将银子收入袖中,拿起肩上的抹巾搓了搓手以示清白,随后笑道:“客官想问点啥,小的自是知无不言。”

    “我曾受过李大人的恩惠,这次前来拜见,却不知这李府中发生了何事,竟如此破败不堪?”

    李天行此举,不过是想探究下,如今这官府对此事的关注度有多少罢了。有时一步错,步步皆错。多备一手,便多一条选择。

    小二听后,神情紧张得朝旁盼看,见无人注意才小声道:“您可小点声!要说这李府,一年前因窝藏朝廷钦犯获罪,但那李老爷就是不交待,结果被灭了满门。可惜了城中那些富户老爷们,连着一块儿被灭了口!”

    “哦!竟有这事?”

    “那是啊!我表兄就是衙门里当差的,当时领了县太爷的差令,随着官兵去的,在门外候着都快被吓尿了。”

    李天行不被察觉地抖了下手,随后掩饰故意道:

    “原来是这样~想那李大人英明一世,没想到竟敢窝藏钦犯。枉我将他当作恩人,不提也罢。”

    俗话说,人死债消。就算不念记着好,也别落井下石。

    现今连店家小二都肆意评价,更别说不明真相的百姓了。

    李耀祖生前风光一世,回乡后乐善好施。若碰上个灾景年,更是救助了无数贫苦民众,被人尊称李大善人。

    可死后,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还受着民众唾骂,真应了那句狗曰的话。

    斟满杯中酒,满饮下肚,李天行此时心中有了算计。

    是夜,芜城县衙。

    一道着夜行服的身影,趁着夜色伏于墙檐上,找准两名巡逻差兵交接出现空挡时,静悄悄便摸进了县衙内。

    “老爷,已经是二更天了……!”

    妇人为县令端上一碗热乎的桂圆莲子羹。

    “有劳夫人,你先歇息去吧,待我处理完这些公文便来。”

    不多时,将公文处理结束,捏了捏肩,这县令端起变凉的羹汤,囫囵吞了起来。

    “我看你夫妻恩爱,实不想让她守寡……”

    黑暗中,传出一阵阴沉的声音。

    县令惊得,差点将手中的碗跌落:“谁?”

    李天行从暗处,慢步走到他的面前,克制住心中的愤怒,然脸色峻厉。

    “你……你是谁?”县令惊恐不已,浑身颤抖起来,竟忘了高声呼救。

    “我是李府血案中,向你索命的冤魂!”

    不料想,县令却长舒了一口气,叹道:“我没做那亏心事,不怕你这索命鬼。可惜,你来晚了……半年前,刘县令已高升调任他处。”

    县令略作沉思,看李天行神色突显愠怒,似要发作,忙解释道:

    “皇恩浩荡,我虽受恩典做这七品父母县令,但时刻不敢忘却,恩师李大人的教诲。”

    李天行听后不明所以,心想这人难道与父亲有某些干系?先暂且听下去。

    县令继续道:“文某为寒门子弟,家道早已中落,故只能勤敏奋读。某不才,入那殿试之中,却卷入舞弊案被下牢审问。幸得李公明察秋毫,还我以清白。”

    “不止于此,李公看我盘缠早已用尽,归途无望,又予我银钱、拜会业师。三年后再图,高中那二甲名录。这份恩情,文某万死难以为报!”

    文县令抬袖擦着湿润的眼眶,“只因人微言轻。李府案后,我正为江南府检校御史,闻讯痛不欲生。上书明述,却是被贬往此处。”

    李天行被这文县令的话吸引住了,没想到还有这事,有点上头,便问道:

    “之后又怎的?”

    文县令被追问着,面露忧容,自嘲道:

    “还能怎的?被人戏称为看门犬,‘你既念着死人的恩情,那便去他那地守着吧!’……高山不移,碧水常流,我师恩泽,在心永留!不悔,不悔!”

    这些个往事,自己是一分不知。

    咬牙想了一下,李天行定下心思,向这文县令施了一礼:

    “县令公,是我鲁莽了。在下是李大人的子侄辈,不忍他顶着莫名的罪状。此行情非得已,冒昧来访,实是想弄清这背后的缘由。既然与你无关,这就告辞!”

    “等等……”

    文县令突然将他喊住,让李天行心中一惊。

    若是被叫来人,也只得打出门外去,幸好妆容还是那易容后的模样。

    他做不到那草菅人命的悍匪,或许这时代存在着这一类人。但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然与那黑甲兵或身后之人,也无二别。

    狠辣手段,自当对那恶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