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有奇谋诈术而无战略眼光的忠臣——论王允 5

有奇谋诈术而无战略眼光的忠臣——论王允 5

    2、不杀蔡邕,以收名流之心。当时,民风淳朴,往往名流之心,即为士民之心,蔡邕哭董卓,虽然有罪,但是,王允可以变通一下,先说说蔡邕的罪,然后,罚以轻刑,这样,就能收服蔡邕之心,收服了蔡邕之心,就是收服其他名流之心,收服了其他名流之心,最后才能收服百姓之心。

    3、表面上饶恕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实际上扩军备战。《三国演义》中记载,人家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已经表面上向王允投降了,服了,大哥,我们认你这个大哥了。王允脖子一硬:“不准投降!”不准投降啊?那就只有反了!这就是王允的书呆子意识在作怪!处理国家大事,岂能用这种书呆子意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王允应该怎么做?立即赦免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如果他们愿意带兵,就接着带兵,如果不愿意带兵的,就入朝做官,如果他们不想做官了,就赏人家一个富家翁,这里我要说一下,王允应该先是表面上赦免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当然,如果人家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真心归顺,那就要真的赦免了。但是,我认为李傕、郭汜、樊稠、张济之辈,皆是枭雄,他们真心归顺的可能性不大。

    4、防范其他诸侯造反。退一万步讲,就算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真心归顺了,不造反了。但是,要造反的诸侯,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这些诸侯的势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的时候,他们是必然要取大汉皇帝而代之的。你看那个袁术,其军事实力还没有达到做皇帝的程度,甚至还没有达到做大霸主的程度,他也不是造反做了皇帝吗?所以,王允这时要防备所有的诸侯,要防备这些诸侯的最好方式是:一面抚慰各路诸侯,一面以长安为中心,扩军备战。

    5、扩军备战。笼络住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西凉众将之心以后,王允要做的事情就是扩军备战。王允扩军备战他还应该分几个步骤:

    (1)、广泛招纳谋士,招募勇士。除去董卓以后,王允要笼络住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西凉军马,实际上,不仅要笼络西凉军马,应该笼络住一切可以笼络住的军马,让其暂时不要进犯长安。然后,招纳谋士,出谋划策,招募勇士,作为战将。

    (2)、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光有了谋士运筹帷幄,有了战将疆场厮杀,够了吗?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很多军马。从《三国演义》的记述来看,王允在长安的军马并不多,否则,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绝不敢以区区十万之众,攻打东汉王朝的首都的。

    (3)、修补城池,修建工事。长安,年久失修,王允所要做的事情是必须要修补长安城池损毁的地方,因为,不是大修,这个不是很难做的,接下来,要动用民工抢修各种工事,特别是能够阻止西凉马军的工事,比如,绕城挖壕沟,绕城下寨子,布置鹿角丫杈,路上准备撒铁蒺藜等等。

    (4)、以长安为中心,向四周的州郡不停地扩充势力。这一点,可以说是最不好做的,因为长安四周的州郡都有自己的将军、太守、州牧,你要扩充势力,甚至兼并他们,这就要挑起纠纷甚至战争,所以,这一点是最难做的,但是,最难做的也要做。你王允不做,别人就要灭你,所以,你王允必须做,具体怎么做?那就要看你王允的手段了。那么王允怎么做才妥当呢?我认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慢慢蚕食;先吃虾米,再吃小鱼,接着吃中鱼,最后吃大鱼,一点点地侵占地盘,扩充势力。

    如果王允真正做到了扩军备战,他是一定会在长安保卫战中,取得最终胜利的。

    通过对王允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应该学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有一点点书生意气。我告诉大家,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有书生意气,是一点点用处都没有,是百害无一利的。平时,不要有书生意气,如果平时有书生意气,会给人留下迂腐的印象,在考虑重大问题的时候,就更不能有书生意气了,那样是会贻害无穷的。

    第二、一定要有战略眼光。我一直讲——战略眼光!战略眼光!那么,什么是战略眼光,就是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有全局观念,要用大局观念,每做的一件事,都必须为了这个大局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