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品读《三国演义》 1

品读《三国演义》 1

    品读《三国演义》

    作者余宾

    各位朋友,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初步探讨三国。我们现在探讨的三国,是以罗贯中著述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事件为主,以陈寿著述的历史文献《三国志》等各种资料为辅。为什么我们探讨三国不以《三国志》等历史文献等资料为依据而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三国演义》是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除了虚构的情节外,有很多现实主义的东西,给人的很多直接现实的启迪,而且,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中合理的虚构,也具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同样给人以很多间接现实的启迪。《三国志》虽然是一部史书,具有真实性,但是它过于简略,给人在现实主义方面的启迪则很少很少。

    第二、不愿拾人牙慧。有很多著名学者已经以《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为依据完成了很多三国方面的著作,我不是学者,是凡夫俗子。如果再去以《三国志》等文献来研究三国,恐怕要拾人牙慧了。

    第三、作者不同,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个社会底层的人,社会底层的人又是最务实的人,而这个社会又是“立志图王”的人,“立志图王”的人就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这种人必然对各种谋略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再者,罗贯中曾经做张士诚的宾客或者幕僚,也就是说,他不仅见过军旅景象,说不定他还给张士诚出过谋,献过策,就算没有出过谋,献过策,他也会在大脑之中思谋策略,以期一展身手,换句话说,他就算不是真正的谋略家,也至少是纸上谈兵的谋略家。纸上谈兵的谋略家,他也有务实的一面。《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蜀汉和晋朝的时候,都是吃皇粮的,而且他吃高级皇粮的。吃高级皇粮的人,可能会高高在上地看问题,至少,陈寿要比罗贯中高高在上。高高在上的人,他再严谨,他也可能只是脱离现实地搜集一些资料来进行研究。

    第四、《三国志》记述简略,不可能将一个事件说清楚,《三国演义》记述略祥,有可能将一个事件说得清楚一点。实际上,真正的战斗、战役、战争都是非常复杂,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就能写完的。比如:水淹七军,是一个大战役,三国志是这样叙述的“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短短77个字就囊括完了,真有这么简单,那仗就好打了。我相信:水淹七军里面一定有很多具体战术的运用,很多谋略的运用,就是三国演义也只是记载了一些皮毛。更不要说《三国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