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六十三章 与李善长博弈

第六十三章 与李善长博弈

    朱柏知道了韩国公的消息,那么就是说韩国公现在手上有了朱柏进入机要库的证据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李山名居然还有这一手,这一招可谓无懈可击,把自己害惨了。

    不过这样看来就是说李山名是畏惧锦衣卫,这才自杀的?

    总之,李山名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了,他将这个信送出去之后就自杀了,想来是怕自己的报复。

    现在朱柏最担心的是李善长接下来的行动。

    他并不了解李善长这个人,就算是从后世对他的评价来看,也猜不出他要干嘛。

    要是他也上一封奏折给朱元璋,那自己可就没有办法再挽回什么了。

    就算能够收买太监云奇,也无法阻止李善长上奏折。

    他要见朱元璋太容易了。

    李善长是处于权力中心的人,他这么关注自己到底要图什么呢?

    朱柏现在要想办法让李善长手上的那个书信变成一张废纸,甚至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朱柏看着李山名的尸体,若有所思了起来。

    ....

    李善长兴奋之余回信夸奖了一番李山名,但他并不知道李山名会自杀以谏,为了报仇。

    自然也不知道这封回信已经落入了朱柏的手中。

    因此,他现在已经有了一种胜利的感觉了。

    只要这封信在自己手里,那什么时候都可以有大用,至少也可以去找朱元璋要一个人情。

    他拥有广大的忠实追崇者,有文官武将,朱元璋就算要保朱柏,也不能不顾天下人的看法,朱元璋那么聪明的人,要么不管朱柏,要么一定会妥协,找他买下这个消息。

    到时候就是自己谈条件的时候了。

    李善长是不愿意告老还乡的,还乡了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了,权力也都交出去了,到那时候朱元璋要是想收拾自己,那就太简单了。

    况且他跟着朱元璋造反,不就是因为怀才不遇,想有一番作为吗?

    现在朱元璋不动自己,并不是他念旧情,正是因为他手上有各方关系,他是对于这各种关系有所忌惮。

    李善长心里还是很明白的,朱元璋并不是不想动这帮人,只是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

    他对于朱元璋处理郭桓案的手段,就能看出来了,这一切幕后之人就是朱元璋。

    但李善长还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朱元璋一手策划了郭桓案,他为的是大明江山,而他李善长以及他身后的文官武将,在各种关系之间牵扯,他们为的是自己而已。

    朱元璋对于他也是仁至义尽的,功臣榜排第一,免死铁劵两张,女儿也嫁给了他的儿子李祺。

    之前刘伯温还在的时候,李善长不喜欢他,朱元璋也不喜欢他,所以帮他除掉了。

    后来汪广洋,胡惟庸等,都没了。

    整个朝堂就他稳稳的。

    朱元璋还是想用他的。

    但李善长却依然不消停,这是他最后作死的原因。

    李善长现在想着什么时候去把这封信送给朱元璋,看他会怎么办呢。

    现在郭桓案还在紧锣密鼓地查着,全国上下还有很多人在赶往刑场的路上。

    其中有一些人曾经与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锦衣卫办案的习惯,他们就会顺藤摸瓜,一直要查到最后。

    可是他们这次好像是要到自己这里时就把线剪断了一样。

    没有一个锦衣卫查到自己,

    这一定是朱元璋的命令的。

    现在看来,朱元璋是很明显要让自己觉悟,带领着一般淮西文武主动去领退休证了。

    李善长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他虽然可以用这封信去找朱元璋要一个条件。

    但其他的人呢,他们没有办法呀!

    李善长一个人还是无法帮助他们做主,他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于是他吩咐人去请来淮西集团的那帮铁哥们。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李善长都看不上这些手握重兵的大老粗。

    但其实他并不知道,要不是因为有这些大老粗支持他,朱元璋要办他一个文官,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因为现在大明刚立国,而且北元的残余势力还很强大,所以朱元璋是不愿意出现内乱的,他还需要这些人效力。

    历史上,直到洪武二十年第六次北伐,打败了纳哈出,辽东诸部落投降之后,北方再无大的威胁,朱元璋这才动了杀心。

    李善长派人送信给他们,其实这些武将早已经开始坐不住了。

    要说这些武将还真是比较淳朴的,他们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目的还是很简单的,由于没有读过什么书,造反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

    现在好不容易赢了,天下都是自己这些兄弟打下来的,所以不得好好享受吗,加上俸禄又实在太低了。

    所以私下里搞点钱那不是应该的吗?

    本来他们也不敢太嚣张的,后来李善长也点了头,让他们自己注意点就行了。

    这下他们就想尽各种办法去搞钱了。

    现在郭桓案闹这么大一出,他们各自的军中也有不少人被拉去砍头了。

    这由不得他们不紧张,但又怕私自去找李善长,会把脏水引过去,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

    要说这些老粗对于李善长还是厚道的仗义的,但李善长却常常想抛弃他们。

    现在李善长居然送信来了,请求商议,那他们自然是二话不说,马不停蹄地赶去了。

    很快,韩国公府就热闹了起来,他们彼此一见面就是开始相互倒苦水啊。

    有的甚至破口大骂,觉得锦衣卫太过分了。

    有一些清醒一点的,当然知道这不是锦衣卫的事,而且朱元璋要锦衣卫干的。

    他们也就只有在李善长这里,才能口无遮拦。

    李善长看着这帮人,行为举止很是粗鄙,这哪里是什么大将,分明就是一群世俗无赖穿了一套官服罢了。

    不过,看不起归看不起,人家没有读过书,自然不懂什么圣贤之道的。

    李善长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制止了他们,说道:“此次郭桓一案,涉案之广,金额之大,古今少有,我看你们也都不干净吧!

    现在陛下没有让锦衣卫查你们,想来是给大家一个面子,但你们也应该有所觉悟,所以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要不要主动提出交权,然后告老还乡回凤阳去。

    凤阳县的知县,是老夫的亲信,所以回去之后,你们也可以过得很不错。”

    这帮淮西武将大多数都是凤阳县跟着朱元璋一起出来的。

    他们听完李善长意味深长的话,还是和上次一样,这哪能说交权就交权啊。

    回到凤阳那个穷地方,哪里还有好日子过啊。

    人都是由奢入俭难,现在的他们已经各自拥有府邸了,还有众多手下,可以使唤,府中除了自己的正妻之外,还有年轻貌美的小妾。

    换着谁谁也不愿意走啊。

    李善长看出他们一个个都在交头接耳,但没有一个人表态要回去的。

    他知道这些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上一次的教训他们已经忘记了。

    要不是赵海护主,他们这些人要是被华中全部抖出来的话,那现在他们早已经人头落地了。

    可就是这么侥幸捡了一条命,他们还是不知道反省,还是不知道明哲保身。

    还是舍不得手上拿点权,家里那些女人。

    算了,既然你们不愿意走,那我走。

    李善长站了起来,说道:“老夫已过耳顺之年,老了,回凤阳吧!”

    说完,李善长拂袖而去。

    他这一次是真的失望了,他有一种预感,自己要是再这样下去,那一定会被这些人牵连。

    既然他们不走,那自己就走。

    原本李善长想的是,自己这样一吓,这些老粗说不定就主动去向朱元璋请辞了。

    他知道朱元璋最恨结党。

    到时候这些人走了,自己想脱离淮西集团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也就不用再去管这些人,就可以和朱元璋一起坐享天下了,而且他是文臣,还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抱负也付诸行动了。

    去向那圣贤之位去努力。

    可是现在这帮人不愿意走,那就自己回去吧!

    给朱元璋一个明确的态度,‘我和淮西武将已经分道扬镳了。’

    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等到朱元璋收拾了这些老粗,自己还可以再出山,另外自己手上有朱柏这张王牌。

    李善长是一个明白人,他现在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了,也不想去以此和朱元璋谈判了。

    因为比起朱柏来,现在这些在悬崖边上的淮西武将才是最大的威胁。

    朱柏此人是可以利用的,这封信暂时保管到,可以时不时敲打一下他,他作为一个亲王,说不定还有更多的可能呢,历史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李善长准备收拾东西告老还乡了。

    他主动去面见了朱元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切如他所料,朱元璋假意挽留,但最后还是批准了。

    赏赐了很多金银布匹。

    李善长这也是能预料到的。

    只是朱元璋还是有些不满,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走。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想法还是希望他们能够主动回去,不要逼自己动手。

    不过,朱元璋还是打算等,他了解那帮兄弟。

    是舍不得现在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在这里,已经影响到了朝堂了。

    其实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让锦衣卫查,相反,他手里已经拿到了这些老兄弟的罪证了,他在等他们来主动请辞。

    李善长是聪明人,他来了,虽然他没有涉贪,但他是这些人背后的人,按罪该连坐。

    这些老粗不来,那就再等等吧!

    等到李善长真的离开了京城,他们失去了出主意的人,再稍微敲打敲打也就行了。

    李善长谢恩后,就离开了奉先殿。

    还没有走出皇宫,就被云奇追上了。

    “韩国公,湘王托我给你带一封信!”

    李善长再次听到湘王,再又看了看云奇,他有些吃惊了。

    信的内容还没有看,他已经明白了朱柏的用意了。

    这个朱柏可不简单啊。

    他从云奇接过信,然后行了个礼,走了。

    在路上,他开始对于朱柏此人进行深入的剖析了。

    朱柏,湘王十二子,生母胡美人,以前曾经一度受宠,现在被打入冷宫,外公胡美又因为告密者一案被夷三族。

    朱柏在那次案子里,表现得大义灭亲,甚至不惜对老外公用刑,以此显出头角。

    当时胡美案,老夫一封信让胡美主动招认了,保住了大家。

    接着是曹国公一案,太子朱标差点被刺客杀害,又是朱柏抓住了华中,当然还是老夫的一封书信,将证据程于众人面前,他无法抵赖,只能招认。

    而朱柏却在这个案子之后,被朱元璋以去追查曹国公管家李洋为由,派出宫去。

    可是朱柏出京之后,行踪明显诡异。

    在宁海县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又去了凤阳,现在在淮口兵仗局,这和查李洋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他居然和司礼监云奇有私通书信的关系,这就更加敏感了,难道他有上位的想法?

    兵仗局是相当绝密的机构,属于明八局之一,是由掌印太监一名负责主要管理,李山名只是下属而已。

    而掌印太监又是朱元璋的近侍,也就是说这些都掌握在朱元璋手里。

    上一次朱元璋会毫不手软的斩了胡美,就是因为此案涉及了兵仗局,已经触碰到了龙鳞了。

    现在朱柏却敢再去,难道他和他外公胡美之间有什么联系?

    李善长对于朱柏的所作所为很是不解,但他觉得朱柏此行已经不是简单的查案了。

    只不过现在没有了任何线索,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更蹊跷的是,整个探马军司线像是全部被人拔除了一样。

    没有任何消息了,锦衣卫的诏狱也没有听说抓到了探马军司的人啊。

    假如这些人也被朱柏收买了?

    那这就太不可思议了。

    那这个朱柏一定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李善长经过抽丝剥茧地分析,觉得在朱柏身上有很多疑点,是无法去解释的。

    当然朱柏的这些疑点也只有他才能看得这么清楚,因为他手眼众多,并几次办案都有他的身影。

    李善长看到了手上的朱柏写给他的信,于是他打开了。

    “韩公恩长,柏已听闻韩公请辞,深感震惊,大明天下仰仗韩公才得以昭明,还望韩公不忘初心,继续为大明出谋划策,柏无寸功却劳您挂念,深感惶恐,您是长辈如有需要,柏定当全力相助,以全敬佩之意!——朱柏敬上”

    李善长看我了朱柏的信,已经明白了他言外的意思了。

    前面是虚言,后面觉得自己不该去多管闲事,另外让自己提出条件要买自己收到的那封信。

    李善长现在是被这个年仅15的湘王震惊到了,此人之才不在太子朱标之下。

    可是他是没有机会的,老夫不可能和你一条路的。

    李善长不打算理会朱柏。

    “就你也配和我谈条件了?老夫要捏死你有的是办法。”

    说完将信扔进火炉,不再多看一眼。

    他不知道朱柏以后会让他后悔今日没有答应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