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六十四章 朱柏逃过一劫

第六十四章 朱柏逃过一劫

    朱柏在写出了这封信之后,就一直处于焦虑之中,他是实在不太了解李善长的为人,更可以说是只知其名,未见其面的。

    就算之前在锦衣卫当差的时候,有时候上殿的时候守在奉先殿前,等到退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一起出来,那么多老头子,也不知道哪一个是他。

    所以这算是朱柏第一次这么心里这么没有底。

    但这封信又不能不写,他不知道李善长的态度,也不知道李善长的为人,只能以最俗的方式来问。

    他知道在李善长这个位置的人,一般的东西是很难打动他了,但自己又不知道该以什么为条件,于是只能夸下海口说,表示一切条件都可以。

    以这种态度来请求李善长,可以说这是极其卑微的。

    而李善长自然是看得出来朱柏的诚意,只是他看不起朱柏这个人,觉得朱柏还没有资格和他谈条件。

    至于这封李山名的信,那也不是朱柏可以要回去的,他李善长不喜欢被动,他喜欢这种被人捧着的感觉。

    至于为什么看不起朱柏,这是觉得朱柏身无寸功,就靠着生在帝王家,就敢和他们这些功臣平起平坐?

    李善长是傲慢的,面对于这些晚辈他是很傲慢的。

    太子朱标很恭敬他,他可以接受,因为朱标的文治德行,的确够格,就算如此,李善长也没有多么主动去接近朱标。

    只是对于太子他能够满意就是了。

    但其余的皇子,能够让他李善长看上眼的,也就没有几个了。

    不过,李善长对于朱棣倒是有些好感,这个皇子比较聪明,也很调皮,读书学习练武都很有悟性。

    他虽然是皇子,但却依然敢披荆斩棘,身先士卒的上战场砍人。

    这是李善长看得起的原因,因为朱棣很像当年的朱元璋。

    而向朱柏这种皇子,本来年龄就比朱标他们差很多,所以算是成长在温室中的,恐怕连元人都没有见过。

    这种人又怎么能让他看得上眼呢。

    因此,他看到朱柏的这封信,心里就觉得好笑,这简直是自不量力,老夫不需要你帮忙,就算有什么难题,这天底下的事,老夫都搞不定,你一个小孩还能搞定呢?

    所以李善长索性不理会朱柏,连一个回信懒得写了。

    非常得不屑,哪怕对方是一个亲王,他也依然是置之不理。

    这时的李善长,还有一点明后期内阁大学士的样子了,作为文人就是这么傲。

    朱柏在兵仗局继续和徐妙锦去完成他们画图纸的事情,另外每日也在窗户边上等待着来自京城的书信。

    这种等待很是难受,因为京城发生的事情,朱柏都不知道,无法掌握。

    还好有些宽慰的就是,身边还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徐妙锦为伴,否则这种紧张的状态会让人疯掉的。

    终于他们将图纸已经全部画完,然后找了两个箱子装了起来。

    现在就等着京城的来信了。

    来信有几种可能,一种是李善长同意,然后提出条件,朱柏去完成,达成交易。

    另一种,李善长拒绝,给出理由,那么朱柏就要按照他的理由进行下一步打算,无论是明是暗,总要想办法搞到手。

    还有一种就是,来自于朱元璋的召回令,那就是李善长已经将信交给了朱元璋了,那就只能等着受罚了。

    这是可以预料的几种情况,朱柏却要等着看一个结果。

    可是当那只鸽子栽着他的希望快速地飞来的时候,朱柏紧张的情绪也终于放松了下来。

    无论如何,总要面对的。

    朱柏从鸽子腿上取下了信,他拿着信在手中把玩,久久不愿打开。

    徐妙锦知道他的心情,这封信将直接面临着他的结果和去向。

    “打开吧,或许没有那么糟糕1”

    朱柏听到了徐妙锦的声音,他知道这个时候,徐妙锦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

    他作为男人不应该纠结。

    于是他将信打开了。

    “湘王,韩国公已请辞告老还乡,未向陛下呈上那封信__云奇!”

    朱柏看完了信,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封信是太监云奇发来的。

    之前他实在着急,就请求云奇能否想办法去搞到李善长手上的信。

    因为朱柏也觉得以书信的方式去请求李善长同意,有些不够诚意。

    可是现在这个结果是朱柏没有想到的,李善长告老还乡了。

    而且他还没有将这封信给朱元璋手上,那就是自己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了。

    至少现在眼前这一劫,算是告一个段落了,这封信他李善长喜欢拿着就拿着吧.

    李善长没有给自己回信,什么也不说,想是他不想和自己有任何瓜葛,那也是好事。

    不过这封李山名的信,是有时效性的,等过了这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信也就不管用了。

    这一点李善长或许是忽略了,他不理会朱柏,想来是想留着作为长期的威胁。

    可是他忘记朱柏是干什么的了。

    他李善长的傲慢障碍了他的眼睛,在他眼中朱柏这人不值得一提,可是他不知道朱柏的特殊身份。

    锦衣卫指挥使兼三法司节制权,因为时间的原因,朱柏想抹掉李山名之死的原因都来不及。

    飞鸽传书比800里快马还要快,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信到了朱元璋手里,那么朱元璋采取行动,无论如何朱柏都没有办法作弊。

    可是这下李善长给了另一种可能,置之不理。

    那么朱柏就有时间了。

    因为兵仗局机要库这里又没有监控,进没进也不是李山名一个人说了算的。

    之所以朱柏之前会怕,那是因为李山名是以死为鉴,来证明自己没有撒谎。

    这个在古代是很管用的,古代没有那么多采取证据的办法,但以死为谏,或者写血书之类的,就一般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如果这封信到了朱元璋手里,再得知李山名是以死相谏的话,那么朱元璋就会认为,李山名一定是受到了朱柏的威胁,那么朱柏会威胁就一定是心里真的有鬼。

    所以他一定会相信。

    这应该也是李山名为了复仇,想出来的主意。

    现在有了时间,朱柏就能更改这个案件的原样了。

    锦衣卫和三法司都是自己的人,那自己怎么说就是怎么样的了。

    所以朱柏把这个案件改变为:朱柏在凤阳县时,收到群众举报淮口李山名贪污,于是来到兵仗局调差,结果朱柏到了兵仗局,朱柏果然发现他有贪污,因此李山名假意自首承认,并告知自己的罪证所在地,带领朱柏去查看。

    朱柏不知道那里就是机要库,这个时候李山名就以朱柏进入了机要库为由,要挟朱柏。

    如果朱柏敢将他贪污的事情说出去,那么他就将朱柏进入机要库的事情也给举报出去。

    朱柏受到了要挟。

    但他知道自己给朱元璋解释一定能够解释明白的,所以朱柏并没有理会李山名,朱柏不怕他。

    于是李山名想到了李善长,因为李善长不会和朱柏讲情面,只有他出马或许才能对朱柏造成威胁,以此达到威胁的目的。

    但他知道朱柏是锦衣卫指挥使,一定会抓他去严刑拷打的,所以干脆将信发出之后就自杀了。

    因为他想的是,自己贪污了也是死,被朱柏抓了也是死,那还不如自己死了,这样还能让这个坏他好事的朱柏,也跟着受到惩罚,就算朱柏不死,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就是李山名的全部作案和心理过程。

    朱柏设计出来这样一个李山名,简直就是一个贪赃枉法,穷凶极恶之徒。

    借一个死人的名声,救下自己,朱柏这一次也是出乎意料的。

    因此,李善长手上的那张举报信也就成为了废纸了。

    朱柏叫来了淮口县的县令,将这个事情如数告知,然后结了案。

    由于牵涉到了人命,所以这个县令也会将这起案件汇总之后,上交三法司,最后会到朱元璋手上。

    明初的时候,要杀一人还是很复杂的,就算犯了杀头的罪,也不是一般知府布政使能够做主的。

    他们只能把案件汇总到三法司,再由三法司复审之后,觉得的确该砍头的,就上奏给朱元璋。

    朱元璋就拿出红笔开始勾,勾几个就杀几个。

    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有时候一页纸上面全是名字,能不能被砍全看朱元璋的心情。

    早死的早超生,没有勾到的,就在牢里等着下一次机会。

    这种感觉还不如痛快来一刀舒服,试想一下,你每天都以为这是最有一顿,结果没有等到命令,继续看着第二天的太阳。

    第二天依然。

    连死都不痛快,这种感觉更是折磨。

    所以等到这个案件上升到了三法司,那这个案子就算是结束了。

    在现场的县令官位太低,面前这人可是湘王加锦衣卫指挥使,他自然是不敢得罪,也不敢怎么去查的。

    朱柏怎么说,他就怎么写吧,这哪里敢得罪啊。

    就算觉得有疑点也不是他敢去管的。

    反正他也要上交给三法司,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三法司自己来查吧。

    等案件到了三法司那里,他们一看,好家伙这都牵涉到了湘王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都是和朱柏打过交道的,又被朱柏牵制。

    这还复审过啥啊,直接盖上官印上交吧!

    所以案件自然就到了朱元璋那里,这个案件也就被朱柏编成功了。

    朱元璋自然是相信朱柏的,不然也不会给予那么大的权利,既然李山名此人已经死了,又是一个无名小卒,那就剥皮实草,抄其家,夷三族吧!

    这些事情当然就交给淮口县令去办了,而朱柏也就可以大摇大摆的离开了淮口兵仗局了。

    他抬着的两个大箱子有些显眼,淮口县令也不敢多问,但朱柏还是需要解释一下。

    “这是李山名所贪污的东西,以及一些证据,本王还要带回去查一查有没有别的同党,武县令,你看这可以吧!”

    这个武县令哪里敢说什么话啊,自然是点头说是了。

    朱柏又召集了之前被开除的那些老工匠,然后一行人朝着下一站出发了。

    没有想到在这里又耽误了这么久,离回京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荆州还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做呢。

    朱柏直接省去了其他环节,这一次直接去藩地荆州了。

    这些图纸只有到了荆州才能安心。

    他们一行人朝着荆州方向去了。

    ...

    韩国公府,李善长正在收拾行李,淮西集团的武将们却在极力挽留。

    “韩国公,你真的要走啊,你走了我们找谁为我们出主意啊!”

    “是啊,韩国公,你这一走,我们淮西集团不就失去了主心骨了吗,那在朝堂上,浙东集团那帮文人发难了,我们怎么办啊。

    我们都没有读过书,靠着嘴巴骂自然是骂不过他们的,但在陛下面前,咱们也不能直接上去给他们两巴掌吧!”

    “韩公,你不是说过我们大家一起共进退的吗,如今你一个人先走了,这....”

    李善长听到他们的抱怨,气得不行。

    “你们一个个的,老夫不是说过让你们去请辞吗,是你们自己舍不得那点权力,舍不得那些享受,如今反倒怪起老夫来了。

    你们难道到现在还看不清吗,他朱元璋已经不是那个和我们一起打江山时的吴王了,不是那个泥腿子朱重八了,他现在是大明开国皇帝了。

    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了,谁要是挡在他前面,谁就是死。

    洪武三大案,杀了那么多人了,你们还不明白吗?

    这些人被砍了头,家被抄了,然后这些钱财又重回国库,就可以支持他继续北伐了。

    现在辽东又出了一个纳哈出,但国库已经空虚了,所以郭桓这个替死鬼出来了,你们等着吧,哪一天前线吃紧,国库无银的时候,就该拿你们开刀了。

    本来你们手脚就不干净,现在可能罪状都在朱元璋的案前了,但他现在没有动你们,再等你们觉悟,结果你们却还是私心想着自己,现在还来怪老夫不和你们同甘苦?

    你们就留在这里,将来朱元璋好将你们抓去砍头,然后将你们的家抄了,又是很大一笔财产了。”

    李善长说的言辞激烈,口沫横飞,但却让这些人认为这似乎太不可能了,陛下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

    他们没有说话,但心里是不相信的。

    他们了解朱元璋,朱元璋以前说过将来一起坐享天下的。

    眼见李善长说不通,那就算了吧!

    于是一个个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李善长也懒得理会这些老粗,他就等着朱元璋拿这些开刀了,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这个时候,朱元璋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不是圣旨,是朱元璋个人书信。

    李善长也没有行礼跪拜那一套,既然是一般书信也就免了这些礼仪了。

    当他看到信的内容的时候,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