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六十五章 淮西武将想造反

第六十五章 淮西武将想造反

    李善长,他不是恐惧,他是失望了,彻底的失望了。

    这封信其实是朱元璋的一封问罪信。

    为什么李山名会相信他李善长,而不是相信他朱元璋。

    李善长和兵仗局都有关系了?

    你不会不知道兵仗局是什么存在吧,这你也敢去染指?

    不过,念你的功劳,如今也已经告老还乡了,那他朱元璋也就不再追究了,这个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希望李善长能够好自为之。

    李善长傻眼了,原本他还认为自己手上这封举报朱柏的信,能够得到一点好处,可以利用一个亲王。

    现在却被这个朱柏反咬了一口,这封信成了烫手的山芋了。

    成了朱元璋猜忌自己的理由了。

    或许自己告老还乡也被他朱元璋想成了,想离京,有什么图谋。

    这可真是冤枉啊。

    不过,他在这里喊冤又有什么用呢,事实已经成了,多说也无意了。

    朱元璋打算放自己一条命,那还说什么呢。

    从朱元璋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现在是在可怜自己了。

    李善长坐在地上,看着这封信,自嘲道。

    “李善长啊李善长,真没有想到,你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给算计了,之前自己还瞧不起他,现在却被人整了。”

    李善长自然是聪明人,当他看到了朱元璋这封信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案件已经被朱柏改的面目全非了。

    他也就想到了朱柏手上的权利了。

    果然是一步棋走错全盘皆输啊,没有想到自己一辈子为了大明,到了老了,还要被猜忌。

    原本以为告老还乡就完了,现在看来这回去之后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罢了罢了,事到如今也不能怪谁了。

    朱元璋,朱重八,你个老匹夫,不用你可怜我,你要是想要我的人头,你就来拿去吧!

    李善长彻底崩溃了,他一夜之间又苍老了许多,然后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凤阳老家去了。

    当他离开城门的那一刻,停下马车,再一次回望这里。

    曾经的一幕幕都涌上心头,当时还是他提议朱元璋先占领这座金陵城。

    如今自己却成了丧家犬。

    李善长黯然地离去了,这里他再也不会来了。

    此刻的心情是如此,但前面的苦难还更加多,他算是起于贫寒,终于贫寒。

    几十年前他从凤阳出发,跟着朱元璋,几十年后,他被朱元璋赶出京城回到凤阳,应该不是赶出,是自己走的。

    也算是有始有终了吧。

    可他的这些儿女们,可就难受了。

    之前在京城,李善长权势熏天,他们过得自然是无比滋润。

    如今却要跟着李善长回去凤阳老家了。

    这是朱元璋信里的意思,让李善长全家一起回去,免得他孤独。

    这些年轻人自然是不会甘心的,所以这也将间接造成李善长的结局。

    李善长等人回到了凤阳,他就老老实实地过着老百姓的日子,要说富裕的生活过惯了,有时候还是享受这种田园生活。

    这里没有朝堂上面的争执,没有勾心斗角,很清净。

    可是这些子孙则一个个极为不习惯,他们见李善长已经不准备在东山再起了。

    于是灰心失望,既然李善长不想办法,那他们不能不想办法了。

    于是李家人就开始了各种关系的纠缠和联系。

    李善长虽然还乡了,但他的威望还在,淮西文武的那些人还是听他的,因为这种事情在历史也很常见,一个老臣告老还乡了,没有过多久又回到了朝廷。

    所以李善长的影响力一直都还在。

    加上其子李祺的妻子是公主,所以他们都相信李善长会复出的。

    因此李祺和李善长的义子李存义等人,和京城的联系依然频繁,他们就算在凤阳,也依然对于朝堂之事了如指掌。

    这个李善长的义子李存义,就是最后拉李善长下水的人。

    历史上。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党羽,洪武十八年也就是今年,他将被人举报,但朱元璋免了他的死。

    不过,李善长并没有感激他,现在的李善长对于朱元璋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感情了。

    朱元璋自然也是怀恨在心的。

    只是念其功劳,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动他。

    李家就这样在凤阳县呆着,依然对朝堂产生影响力。

    刚开始李善长不愿意去管这些事情,只想安安心心地过百姓日子,可是时间长了,还是不习惯。

    因此对于朝廷来的书信,有时候他也看看,这才知道李祺和李存义一直和他们保持联系。

    这些淮西文武很多时候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会来请教他们。

    慢慢地李善长也加入了进来,当他的笔迹出现在回信上的时候,淮西文武一下子就向打了鸡血一样。

    果然,韩公还是没有放弃我们。

    有了李善长的回信,他们慢慢地也就恢复了往常的神气,虽然李善长不在京城了,但效果还是差不多,反而更好。

    因为失去过才知道有多难受,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李善长出主意,在朝堂上一度被浙东集团碾压,而且他们手上的业务也在收紧。

    被浙东集团安排了一些关键部门的人,这些淮西集团大多数都是武人,所以自然是没有这些文人的弯弯绕多。

    所在他们吃了很多亏,就算去请教李祺他们,但毕竟李祺作为毕竟官职有限,很多他也不懂。

    因此淮西文武一度很紧张,现在看到了李善长的回信,他们的这种喜悦比之之前李善长在京城的时候还要更甚。

    有的甚至特意找来这些武将,前去秦淮河畔去把酒言欢,然后找一两个女子,好好发泄一番这段时间的憋屈。

    秦淮河畔是金陵一绝,但消费不低,要不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高兴了,还不舍得去。

    因为去一次秦淮河畔的钱,可以去十次烟花柳巷了。

    这些武将本来这方面就强大,自然是要数量比质量更好。

    这一次他们是太高兴了,所以自然是要大肆庆祝一番了。

    他们也是下了血本,这秦淮河畔的美女当真不一样,可是他们不知道这里的结构,也不知道这里的幕后。

    几杯马尿下去,这些老粗那是骂天骂地骂重八,只有韩国公李善长够意思,有些个胆子大点的干脆说道。

    “我说哥几个,这个朱重八这么不是个东西,要不咱们把他给干了,拥立韩国公李善长去当这个皇上怎么样?”

    这些人手上都有兵权,而且有些还在禁军里面,加上彼此之间的裙带关系,如果真的链接起来,的确是可以造势的。

    当然朱元璋也有防备这些人的手段,设立了五军都督府,也就是形成了节制。

    但即便如此,五军都督府里面也有一些是淮西武将,朱元璋不可能让一个党派去管理这样一个重要的部门。

    所以都是制衡关系。

    也就是说京城的所有防卫,里面既有淮西的武将,也有浙东的文官,互相节制。

    就算这样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所以他还设立了锦衣卫。

    但人就怕齐心,要是这帮大老粗们一起联合起来,那么还真有可能成事。

    因为现在最厉害的大将,如徐达,常茂,傅友德,这些人都在塞王处守边关。

    等到京城变天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那京城已经失陷了。

    一个人醉醺醺地说出这个话,其余人也一个个的响应。

    “去他妈的,朱重八,的确不够意思,杀胡美,华中的时候一点都没有手软的。”

    “对啊,韩国公说的对,什么时候他国库没有钱了,又该拿我们兄弟开刀了,与其让他一个个的把我们杀掉,不如给他反了。”

    “对对对,咱们能打下元朝,就不能打下他朱重八了?没有想到这朱元璋也搞诛杀功臣这一套,我们当年真是看错他了。”

    “说干就干,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咱们以后就是一起的了,成了咱们在韩国公下面干,一定会过得更逍遥,败了,那就是一个死字,反正以前每次打仗,不也是随时和死字挂边吧!”

    “就是他娘的,干!”

    “来,干!”

    这些淮西武将们,就此达成了联盟,不过他们并没有马上就开始干,这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还是要有一个周密的计划。

    他们于是就开始了一言一语的计划,每个人在不同的部门,但都要想办法把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保证能够突然发难,排除障碍。

    至于那些挡在自己面前的那些人,等到最后行动的时候,直接杀掉。

    另外他们还要通知韩国公,由他带头,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不然其余人也镇不住场。

    因为控制住了京城,就需要马上杀了朱元璋然后向全国发新皇帝登基的诏书。

    否则就会很被动。

    另外徐达朱棣已经朱元璋的儿子们,一定会派兵前来,这就需要一个人来统领大局,进行抵抗。

    一般人资历不够,只有韩国公在文臣武将那里都有很强的声望,只要抗住这第一波打击,后面新皇帝就可以继续发诏书请求各方救援。

    到时候,朱元璋已经死了,新皇帝已经是李善长了,那么这些来打京城的人已经是乱臣贼子了,也就可以慢慢地和他们耗了。

    所以这些武将们虽然只是说,也可以这样想想,但还是要等李善长答应才行。

    他们现在的实力,还没有达到自己可以上去砍了朱元璋,然后派人去接李善长来当皇帝。

    他们现在的实力只够突袭,突袭是有可能成功的,但突袭之后,就需要李善长来主持后面的事情了。

    于是这些武将打算回去之后就写一个联名信,请求李善长答应。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要是这些武将联合起来是有可能的事情。

    现在虽然是洪武十八年,但大明根据还不是很稳,这第一代开国大将都还在,而且他们手上都还有兵权。

    这些人还都是身经百战的人。

    朱元璋屠杀功臣和其他人也不一样,他是借四大案进行铲除的。

    历史上秦始皇这么厉害,也要把六国的世家贵族迁来咸阳进行监视,还要把天下兵器销毁。

    刘邦也不用说,借吕后之手除了韩信等人,后来各个朝代也是一样,如宋太祖赵匡胤,也是第一件事就杯酒释兵权,不然江山怎么稳呢。

    要说只有李世民没有怎么杀功臣,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实在太强了,而且他上台之后就打造了盛世,这些开国功臣都有利益了,也就不会造反了。

    朱元璋不同,要说他其实刚开始估计也不想杀这些人的,只是这帮老兄自己不争取,老是要搞动静,最后朱元璋,就干脆把这些人都清理了。

    所以现在这一帮淮西武将有这个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只要李善长同意,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皇帝换一个名字的事情。

    所以他们有了这个想法也不奇怪。

    不过,他们却不知道这个秦淮河畔并不干净。

    朱柏控制了秦淮河畔之后,就专门让锦衣卫掺和了进来,他们假扮成酒家的工作人员,然后对于来的客人进行调查。

    特别是有嫌疑的,要重点关注。

    这是一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朱柏放在这里监视老鸨等人行动的。

    现在这枚暗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了,这些武将老粗一进来,暗哨就警觉了起来。

    这些人嘴里操着粗话,眼中无人,对于这里的客人一个都看不上,对于这些小美女,则是胆大妄为。

    这锦衣卫的暗哨是有办案经验的,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官职不低,所以就重点关注了他们,

    待到他们进入了包厢之后,就一直在暗中偷听。

    这一下,将他们的言语全部听了来,他心里大惊。

    此时必须马上汇报给朱柏。

    他一个小旗,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敢做主的。

    因此朱柏在回湘地的路上,收到了这封信,也是极为震撼。

    虽然朱柏想自己搞事情,当皇帝,但这不代表这个江山可以姓李。

    听到这种事情,那还得了。

    不过,现在只是小旗的一面之词,不足以定罪,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才能汇报给朱元璋。

    于是,朱柏回信让他继续跟踪调查,并写信一封让蒋瓛派人暗中调查关注这些人的行踪。

    另外此事提到了李善长,这个人回家了还不老实,于是朱柏写了一封家书给欧阳伦和安庆公主,告诉他们密切关注李善长在凤阳的动静。

    如果这事办得好,那么就是戴罪立功的事情,朱柏怕欧阳伦反水,于是没有说什么事情,只是让他们关注李善长,看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动静。

    这样说就算欧阳伦反水,李善长也发现不了什么,但如果李善长真的有谋反的想法,那欧阳伦一定是知道的,他怎么说也是朱家的驸马,安庆公主也是朱家公主,所以这事情关系到了国本,那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他们就一定会站在和朱柏一边了。

    朱柏安排好了这些,继续朝荆州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