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六十七章 武将密谋

第六十七章 武将密谋

    现在朱柏对于整个局势已经有了了解。

    他对于之前的疑惑也已经有了证明,只是他一直没有想到秦王妃就是尔雅口中的那个雇主,就是探马军司的上司。

    她作为一个蒙古人,一心居然还想着复国,作为秦王的正妃,却根本不曾感恩。

    当然秦王朱樉也有原因。

    现在朱柏就要面临一个选择了,谭明已经得知了王敏的身份,那么现在就可以将她抓起来。

    但抓起来之后,她潜伏在京城的人该怎么办呢。

    靠着诏狱的刑罚能够行吗?

    对堂堂秦王妃用刑合适吗,虽然秦王不喜欢她,可朱元璋还是认这个儿媳妇的啊,以前马皇后也是很喜欢这个儿媳妇的啊。

    可是要是不抓起来,那她一定会鼓动这些武将们造反。

    现在这些武将们到底是醉话,还是真的会有造反的行动,目前还不得而知。

    所以朱柏还是选择等待,他要继续前往藩地。

    然后和京城的蒋瓛和西安的谭明保持联系,让他们有任何消息随时汇报。

    只要他们真有打算,就一定会有行动。

    谭明这边已经掌握了证据,可以随时捉拿王敏,现在就是密切关注,争取能够将她安插在京城的探马军司也一起连根拔起。

    这些探马军司藏得非常好,之前蒋瓛就受命捉拿,结果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朱柏想起了那封信,那封要杀害自己的信,是王敏写给京城某一个人的。

    在路上被朱柏截获了,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手握权力的人。

    不然她又怎么能够相信他可以除掉朱柏呢。

    所以一切现在都还是处于水底,还不是摊牌的时候,武将们没有造反的证据,就不能去抓。

    王敏这边现在虽然知道她是探马军司了,也知道她曾经雇护月山庄杀人,还有其余一些勾当,已经够将她处死了。

    只是现在看来,她背后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暂时留她一条命,把她在京城的布置给挖出来。

    所以朱柏给蒋瓛和谭明的信中,就说道了这些注意事项,一定是密切追踪不能打草惊蛇。

    两人都是老锦衣卫了,自然是知道怎么做的。

    因此这段时间,所有来往于西安和凤阳的书信都会被锦衣卫暗中截取,然后抄写一份给朱柏送去。

    所谓暗中截取,就是不会让送信之人知道,锦衣卫会在途中的某个地方,用迷药或者迷魂酒茶之类的,让他们在中途歇脚的时候,就会失去知觉一段时间。

    然后锦衣卫就趁这个时候,将他们的信筒打开,抄写出信上的内容,然后再重新封蜡。

    本来锦衣卫就是专业的,所以这些事情他们做得都很顺手了。

    如果是飞鸽传书,那就更加简单了,锦衣卫有专门训练好的鸽子,可以代替这一只送信的鸽子送信的。

    这些都是那个时期的特务,专门要训练和准备的。

    因此朱柏下达了命令之后,他们就知道怎么做了。

    朱柏则是加紧步伐往荆州赶去,因为这个事情如果一发生,那么将会有很大的连锁反应。

    为了避免朱元璋提前召回自己,所以他开始有些着急了。

    ....

    京城,延安候唐胜宗,吉安候陆仲亨等几位公侯,从秦淮河畔大肆潇洒了一番之后,于次日回到了自己的府上。

    这些人都是长期喝酒的人,所以很多时候并不会因为喝了几杯酒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再说什么。

    他们对于昨晚说出去的话,自然是记得的,不过酒醒之后,加上和女人一番愉悦之后,他们多少有些其他的想法。

    有些人也开始有些纠结了。

    这件事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说说也就是说说了。

    昨晚就几个兄弟们,说了也没有谁会去举报。

    因此问题不大,但是要是真的有所行动,那就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了。

    所以他们都没有主动跳出来说什么,谁也不想去带这个头。

    说起来还是有些心虚的。

    因此京城也安静了几天。

    蒋瓛已经暗中监视了他们几天了,没有发现任何动静,他还以为朱柏的消息错了。

    朱柏也是有些怀疑,会不会是那个在秦淮河畔的暗子,搞错了。

    不管怎么样,还是要继续监视着,这些人就算不会真的造反,但他们和郭桓案一定是有关系的,也许也能够有一些意外收获。

    蒋瓛收到朱柏的回信,也觉得有道理。

    之前他就汇报了一些罪证给朱元璋,可能是觉得这些罪证太小,因此没有了任何音讯了。

    这一次郭桓案这么大,六部尚书以下的官员基本上都可以抓。

    唯独这些武将公侯,不曾有人动过。

    所以蒋瓛明白了朱柏的意思,这就是要让他们自己跳出来啊。

    果然,这些武将们还是沉不住气的,他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官员被抓,然后又抖出了越来越多的人。

    不过,朱元璋这里也不会存在什么法不责众,统统砍掉。

    这让他们看不到一点希望,平原侯费聚的一个主簿也被抓了。

    这个主簿之前还和费聚产生了矛盾,被费聚仗了30军棍。

    现在他被抓了,一定会怀恨在心,加上费聚自己本来就手脚不干净。

    这要是被他咬出来,那就完了。

    因此,费聚再次想起了那晚在秦淮河畔几人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说着大话的开心时光。

    要是他被攀咬出来,那么就一样逃不掉,然后被朱元璋砍了。

    朱元璋不会全部一起杀,但会一一瓦解,就像之前的告密者一案和曹国公一案一样。

    明明他们这些武将也有参与,但却没有继续往下查,朱元璋就是怕逼急了,这些武将一起齐心,开始闹事。

    现在费聚已经剑在弦上了,于是他去找到了荥阳候郑遇春。

    不曾料到,郑遇春也有这个烦恼,他们的治下,也有一些知道他内幕的人被抓,现在郭桓案正在紧张地审理中,涉案人数太多,导致三法司全部出动,就算如此,加班加点的审,也要排队。

    郑遇春的想法和费聚差不多,被攀咬出来一定会完蛋,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做主了。

    费聚和郑遇春两个人都有这种问题,其余的人也自然是大致相同,因此他们奔走着,很快又聚集到了一起。

    经过了几天的沉寂,他们再次聚集,重新说起了这个话题。

    他们终于还是要开始干了。

    蒋瓛也收到了来自锦衣卫的报道,说他们私下见面了。

    蒋瓛马上警觉了起来,现在大明内外并无战事,他们几人负有保卫京城之责,私自见面,这就算是违规了。

    这次和上次还不同,上次他们是暗中偷偷的见面,去花天酒地,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次他们是直接去军营找人,然后离开军营。

    虽然没有带兵,但也违反了大明的规定。就冲着这个蒋瓛就能派锦衣卫去捉拿他们。

    但蒋瓛的胃口也变大了,既然他想接任锦衣卫指挥使,就应该有一个大的投名状,这些人之前就有了大逆不道的言论。

    现在这样看,是要付出行动了。

    湘王朱柏也让自己不可轻易打草惊蛇。所以蒋瓛依然是按兵不动,继续监视。

    费聚,郑遇春,唐胜宗,陆仲亨等人,全部都到了,他们在一个隐蔽的院子,这个院子说起来也不是很隐蔽,只是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最安全。

    这里就是临川侯胡美的府邸,胡美被斩之后,这里已经被抄了家,现在是一片凋零。

    他们来到了这里,也就是想提醒自己,如果不造反,自己以后的结局就会是这样。

    加上这里也不会有人来了,因此方便他们议事。

    这是一件大事,自然不是一次开会就能解决的。

    所以他们这第一次大会选在了这里,也就是让他们其中还有没有下定决心的人,彻底坚定。

    几人一起商量,他们缺少的不是勇气和决心,而是计谋。

    没有一个合适的军师是不行的。

    还有就是要有韩国公李善长的态度。

    因此他们想到了写一封信给李善长,看看他是什么态度。

    这次由唐胜宗代笔,这是他们里面唯一稍微会写几个字的人,不过书写的质量还是很差的。

    但书信的内容,他们还是要斟酌一下。

    费聚是一个老粗,直接说道:“还斟酌什么,直接给韩国公说,我们拥立你当皇帝,只要你点头,咱们就开始干。”

    郑遇春也跟着说道:“对啊,韩国公知道我们都是粗人,大道理也不会说,就直说吧!”

    不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都是老粗,但还是有些人头脑要好使一些。

    陆仲亨说道:“要是那样写,万一送信的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烦,那我们不就暴露了吗,我们还没有起势,就会被消灭了。”

    南雄候赵庸也说道:“是啊,我听书的时候,听到了一些人就是因为暴露了,然后就没有成功的。”

    两派说法都有,最后当然还是谁有道理谁赢了。

    毕竟现在锦衣卫耳目众多,万一被他们截获了,那可就真的后悔都来不及了。

    说起锦衣卫,这些要直言造反的武将们也全部都闭上了嘴,这三大案锦衣卫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整个金陵城所有的官员,看到了锦衣卫就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这个时候的锦衣卫主要是抓官,对百姓还是不错的,不像大明后期的锦衣卫,被太监掌握后,那就是连百姓都要整的真正的坏人了。

    所有他们打算写一封隐秘一点的信,就算不小心被锦衣卫截取,也不能发现什么。

    但也要表明他们的态度,不然这信写来也就没有意思了。

    几人就按照这些要求开始了苦思冥想。

    他们不知道,现在门口的锦衣卫也在苦思冥想。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这又是一个罪过,但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来说,却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自己几个兄弟来看看临川侯,也是提醒自己不要犯错。”

    所以他们几个武将的阴差阳错,却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借口,锦衣卫的人知道,其余人来这里,那是可以论罪的。

    但这些武将来这里,说不定朱元璋还会表扬他们呢。

    加上这里一直没有人来,锦衣卫也没有在里面设置暗哨,因此只能在屋外守候着,对于他们在里面说得话也没有办法听到了。

    其余有人住的地方,锦衣卫可以爬墙贴耳,可以上房揭瓦。

    这没有人住的地方,很快就会腐朽,要是这样做,稍微弄出一点动静,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蒋瓛命令他们只能在外面守候着。

    蒋瓛是有经验的,他才不会去管他们说得什么话,一切都要有真实的证据。

    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是比较法治的。

    朱元璋改革三法司,就是想避免很多冤案。

    因此里面的武将们聊着,想着写信的内容,外面的蹲着,等着他们有所行动。

    终于还是人多力量大,一封重要的信还是写好了。

    然后他们都留下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们有反复的推敲了一下,感觉天衣无缝了之后,这才收起,一会儿找一个信得过的人亲自去送。

    明初有一个收义子的习惯,所以这些武将下面也有义子,义子也就是自己本来有点本事,但没有关系,前途有限,所以就要找一个干爹。

    朱元璋就喜欢收义子。

    这自然就上行下效了,后面还有一个喜欢当爹的蓝玉,据说义子都达500余人,这些人还都听蓝玉的,连朱元璋去视察的时候命令都不好使。

    到了明末魏忠贤的孝子贤孙那就更多了。

    所以这是大明一大特色。

    这是后面蓝玉案要说的事情,现在不谈。

    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会找自己的干儿子去送了,这些干儿子和自己是一条船上的,所以绝对值得信任。

    他们找好了人选,就是费聚的干儿子费清。

    然后这封信就由费聚拿走。

    他们终于了了一桩心事,现在就等着韩国公李善长的回信了,只要回信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那就找一个时机直接开始举起反旗。

    几人也再一次互相交流着,边走边说着以往的风光。

    锦衣卫在外面看着他们出来,也就马上紧张了起来。

    这一看正好看到了费聚手上的一封信,正在往怀里揣。

    其余人则是手拉着手,聊着往事。

    锦衣卫何其机敏,看来这封信就是关键了。

    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是分出了几路,对他们每一个人都进行跟踪。

    直到晚上回锦衣卫衙的时候,一汇总消息。

    其余府都没有消息,只有费聚的府上,费清骑着快马,由西门出城了。

    锦衣卫也跟了出去。

    蒋瓛说道:“这封信极为关键,一定要知道内容,知道怎么做了吧!”

    “是”

    锦衣卫有自己的通信渠道,所以传达信息很快。

    费清也是武将,所以精力充沛,快马不停蹄地疾驰着,可是人受得了,马儿也受不了啊。

    因此他必须去驿站换马,可他不知道这一去就出事了。

    锦衣卫已经从小路先一步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