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七十章 蓝玉等人

第七十章 蓝玉等人

    朱柏对于王敏的这边现在是已经完全控制住了。

    本来王敏也没有多少实力,她不过是一个探马军司而已,靠着自己手上的资源,腐蚀大明的官员。

    然后将得来的东西,又想办法运出去给北元的人。

    所以锦衣卫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她的一切行动,抓不抓只是朱柏一句话的。

    原本朱柏是打算抓了王敏,然后算是送给朱元璋一个大礼的。

    可是现在出了这些淮西武将要造反的这一档子事情,那就好办了。

    就让这次战斗来得更加刺激一些,就让纳哈出以为有机可乘吧!

    到时候他们一起来,就一起死了。

    也省的大明为了这个外敌担忧了。

    朱柏还是继续赶他的路,其余各方势力还是继续明里暗里的斗争着。

    不过,淮西武将们还是有些惨的,他们以为自己正在布置一场大事。

    以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

    还有就是李善长,他在遥远的凤阳,对于京城的消息是滞后的,所以他没有办法提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他们这一次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

    这些淮西武将忽略的这个人,将直接导致他们的失败。

    因为就算锦衣卫知道他们的行踪也是一样的结果,最多就是和锦衣卫开战就是了。

    反正这些军士也多,也不怕锦衣卫了、

    还有就是燕王这边的打算也是一样,他不能带兵前来,只能带一些亲信。

    他自己还不知道这场阴谋,就算到时候打起来了,他们几个人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的。

    还有就是西安王敏的人,他们一定是属于墙上冬瓜的,不会去帮助任何一方,但却会造成任何一方的破坏。

    他们的目的就是让大明内乱,只有内乱了才能给纳哈出他们带来机会。

    京城内乱,各地藩王就会派人派别前来救援,到时候就是他一个外敌进攻的好时机。

    所以这些明里暗里的斗争,都在进行着。

    淮西武将们自然是要在关键部门换上自己的人,要绝对控制住军中的指挥权。

    但他们慢慢地发现有一些士兵并不会听他们的,这就是常茂和蓝玉党的人。

    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死后追封开平王,常茂则是世袭鄂国公。

    常茂世袭了父亲的爵位也是在军中效力,加上蓝玉是他的舅舅,所以他在军中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不过这个影响力是在他身边人看来的,在这些老一代的淮西武将的眼中,他不过是一个官二代,而蓝玉这个时候也一直被这些大将军压着。

    每次出征都还是副手,加上之前出征的几次,蓝玉也没有多少战功,因此他在淮西武将的眼中,现在还是不起眼的。

    蓝玉是常遇春之前推荐给朱元璋的,不过蓝玉现在的确没有什么优秀的表现。

    蓝玉表现的机会在洪武二十三年,捕鱼儿海战役。

    现在这些老将都还在,他还没有办法上线。

    不过,这常茂和蓝玉毕竟还是军中要员,加上他们是太子党的铁杆。

    就算现在常氏已经去世了,太子朱标已经让吕氏当了太子妃,他们还是认这个太子的。

    因为按照他们心里所想,到时候太子登基,按照嫡庶,常氏的儿子朱允熥就应该是太子了。

    那样的话,他们依然会是太子的臂膀,可是事与愿违,太子这个时候扶正了吕氏就是为了让朱允炆的身份合法化。

    因此蓝玉等人就是拦在朱允炆前面的拦路虎了,本来要是太子朱标不死,蓝玉等人就算心里不满,也不敢这么样。

    但后来太子朱标死了,朱允炆成了皇太孙,那这个事情就不一样了,蓝玉等人就成了太孙的威胁,所以朱元璋必须动手’

    但是现在太子还在,蓝玉等人的功劳也还不是很大,在军中也都还是副将参谋等职位。

    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表现了。

    不过,这也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废物,因为他们可是皇亲。

    要是被他们造反成功了,那他们就都是人家的刀下鬼了。

    所以这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前途,也关系着大明的前途。

    因此这两个人,发觉了五军都督府最近出现的异常,就将此事汇报给了太子朱标。

    朱标为人仁慈,不愿意相信这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们,会造反。

    而且郭桓案,父皇也没有拿他们任何一个人动手,因此没有任何理由做这个事情的。

    太子朱标不相信他们的话,但这蓝玉和常茂两人是身在军旅的人,自然会更加敏感,此事或许真的会有问题。

    他们想着要不要直接面见朱元璋。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对于朱元璋还是有些恐惧的,现在是郭桓案审理的风口浪尖,自己没有十足的证据之前,贸然去举报,可能会引火上身的。

    所以两人想了想还是没有去。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下,万一他们有谋反的打算,那自己这点兵力是不够的啊。

    于是蓝玉也暗中联系了和他们关系好的一些公侯,让他们也要留意一些军中之事。

    这些说法没有太明显,但他们也都能看得懂

    这一批公侯,就是功劳稍微小一些,没有排在前面的人,大多在军中也不是什么要职,或者是一些副职,不过也是曾经有军功的,朱元璋也封了候。

    这些就是后来洪武二十六年跟着蓝玉一起下去的人。

    现在他们结成了一派,这样一来,双方在实力上,就有了可以博弈的程度了。

    再加上陛下的禁军,只要挨过了他们的发难,等到援军一到,就能将他们一举拿下了。

    这一次蓝玉和常茂算是预感正确了,他们也是很重要的角色,这次的出现,以及他们的警觉,让整个战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朱元璋依然是蒙在鼓里的,他没有收这些人的兵权,因为他觉得这些人都是老粗,用两派去制衡他们也就没有事了。

    想着只要这些兄弟不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些兄弟非常的霸道,在军中说一不二,所谓的制衡那就是被排挤,因此那些愿意跟着蓝玉的,都是在五军中受到了排挤的。

    这些人受到了排挤自然是不会服气的,想要反击,但是反击也要有实力啊。

    他们当然实力不如费聚这帮人了,于是就将目光放在了未来。

    蓝玉和常茂的待遇在这个时候也是一样,在这老一代的眼中,他们都太年轻了,不带他们一起玩的。

    也就是代沟了。

    可是另一批人他们想着蓝玉等人是太子党,现在朱元璋已经年老,早晚都要走的,到时候太子登基,常茂等人也就跟着发达了。

    到时候他们也就是出头之日了,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吃点你们的苦,到时候我们上台了,就是报仇的时候。

    所以他们这些受到排挤的,就自然而然的聚拢在蓝玉和常茂的身边了。

    他们虽然实力不济,但也团结就是力量啊,这样一团结,各自都有一些亲兵,人数也就多了起来。

    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人员实力上面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这还是加上锦衣卫的情况下,所以危险系数还是有的。

    淮西武将费聚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他们知道拉拢蓝玉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就没有当一回事。

    但现在看来,蓝玉和常茂还有王弼这帮人好像联系的也有一些密切了。

    难道,他们是有所察觉了吗?

    这种怀疑是有依据的,毕竟这些人都是在军中任职,外面的人对于里面的一些人事调动可能不太清楚,但他们一定是知道的。

    而且淮西武将们,还不止关注人事的分配,还在近日操练军马越来越频繁。

    这就是一些异常的情况了。

    他们怀疑蓝玉等人是不是有察觉也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可是现在事情正在进行中,准备中,要是被蓝玉等人破坏了,那就不是好了。

    几人一商量,能不能将蓝玉等人杀了。

    这是最简单和直接的想法,但可能性太小,而且一旦暴露,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因此他们也只的过过嘴瘾而已,不会真的就去动手的。

    有人提议让韩国公出主意。

    武人的确不如文化,在这些方面,出谋划策,还是得韩国公这种人才行。

    因此费清再一次出发,这一次没有带信了,直接去当面说了。

    也省得再出现什么问题。

    当李善长听完了费清的话之后,整个人一下子就瘫坐在凳子上。

    不断地摇头。

    “这帮老粗误我啊!”

    从费清的话里,他已经证明了之前他们请自己出山就是要造反,而自己同意出山就算是支持他们造反了。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布置了,那就根本没有回头箭了,人家蓝玉等人已经有所察觉了,想来只是还没有挖到可靠的证据。

    不过按照这帮老粗的做事方式,以及锦衣卫的能力,发现证据还不是早晚的事情吗。

    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只能干了。

    好在这帮人打仗还是一把好手,李善长分析了一下当下的行事,觉得还是有胜算的。

    不过,不能让这些老粗乱来了,所以李善长要亲自去指挥了。

    他在凤阳,消息滞后,是没有办法了解到前线的情况的。

    费清没有想法能够请到李善长回去,简直太高兴了,淮西武将还有他的干爹们,时时都在期盼着他能够回去啊。

    李善长跟着费清走了,欧阳伦也看到了这两人。

    他有些不知道情况,就将这个消息卖给了朱柏。

    他知道朱柏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虽然他现在还是戴罪之身,但已经可以在凤阳县大摇大摆的生活了。

    之前他也去见过李善长,不过李善长对他是没有什么态度的,连一杯茶都不愿意招待,直接打发走了。

    这让欧阳伦自尊心伤到了。

    因此,他时不时的就在关注着李善长家里,只要出现一些情况就要报仇,就要为自己出这口气。

    今天他见到了李善长骑着马,和费清一路从北门出城了。

    费清是费聚的干儿子,他欧阳伦曾经也和费聚他们做过生活。

    这个干中介的欧阳伦,认识不少军中朝中的大臣,这个费清他是有印象的。

    他们这么匆忙,李善长连马车都不坐了,这么大年纪了还骑马,那一定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能够让他李善长都这么着急的,一定是京城里面的事情了。

    说不定李善长就是去为谁求情呢

    欧阳伦现在已经算是一个圈外人了,自然是不知道很多大事的,不过,他还是选择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朱柏,或许对于他来说李善长回京是有用的呢。

    的确,这一次欧阳伦歪打正着,还真的帮了一个很大的忙。

    淮西武将牛不牛,牛,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人,那打起仗来就是一个字猛。

    现在双方实力摊开,也就差不多五五开。

    可能还达不到五五,因为他们是造反,所谓造反没有退路,败了就是死,因此战斗力比平时还要强悍很多,这就是背水一战可以以少胜多的原因。

    反正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那还不如打,打赢了还可以升官发财。

    但另一边的人,却是很散的,他们来自于各个小部门,没有统一指挥就很难实现,就算到时候朱元璋出来统一指挥,那也不能保证全胜。

    另外就是援兵的问题,援兵近的就是周王,他从开封派兵来,也可能会来不及。

    到时候如果京城已经出现了问题,或者京城出现了失败,那么京城就掌握在叛军手里,他想进来也进不来的。

    要是这些武将们,或许还真考虑不到这么多,但是李善长现在是没有办法了,他已经上了贼船,想下来都不行了。

    他就一定会把这些都考虑到的。

    因此他回京去操作这一切,那胜算就不一定了。

    他可是一个曾经在朱元璋打仗的时候,就是军师级别的人。

    后来朱元璋建国,所有的建制,法律都有参与的人,所以说,对于大明,应该来说除了朱元璋,就是他最了解了。

    这个人一回京,淮西武将就完全有赢的可能了,到时候如果他们得手杀了朱元璋,拥立李善长,改朝换代都是有可能的。

    L李善长的威望在那里,无论是朝中还是军中,都有很强大的震慑力。

    毕竟大明也才建立18年,换一个皇帝也不是什么难事,加上朱元璋这段时间搞出了三大案,很多官员都已经失去了信心了,且人人自危。

    换一个人当皇帝说不定还真的他们的想法呢,因为在洪武年间当官太惨了,无偿加班,工资还低,灰色收入惩罚又严,总之一言难尽。

    所以欧阳伦这次的信,朱柏看了都暗自心惊。

    李善长回去了就麻烦了。

    得想办法留住费清和李善长。